反应级数

✍ dations ◷ 2025-11-11 15:28:02 #反应级数
反应级数,为化学反应速率方程中,反应物浓度的指数总和。考虑一个假想的反应:其反应速率(rate)为R,与代表反应物A跟B的浓度,k为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则假设其速率方程可写成如下:在上式中,m与n称为该反应物的反应分级数,或称作(部分级数(partial orders))。因此,反应对A是属于m级反应,对B而言为n级反应。而所有反应分级数的代数和称为反应级数,或称作(反应总级数(overall order)),在此例子也就代表反应总级数为m+n级。而上式中的m跟n或是m+n,也既是所谓的反应级数,除了可以是一级、二级、三级以外,还可以是零级、分数级或负数级甚至是无理数级,或是跟随反应条件(pH值、浓度)而变化,甚至速率方程中还可以出现反应产物的浓度项。反应级数表示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程度,分级数越大,则反应速率受该一反应物浓度的影响越大。对于非基元反应不存在反应分子数的概念。根据定义,单分子反应即为一级反应,双分子反应为二级反应,三分子反应则为三级反应,对于基元反应几乎只有这三种情况。相应的反应速率方程见速率方程一条。而由于反应级数可推之参与反应的反应物,因此在许多反应,可以帮助推论反应机构,了解反应如何碰撞,及反应过程中的活化错合物。反应中若某一反应物的浓度很大,反应过程中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则可以将其视为常数,原有反应根据基元反应方程式如果判定为二级反应,则将会呈现出一级反应的特征,所以称为假一级反应。各级反应其实都有一些特性,将诸整理归纳如下:(不适用于一级反应)(不适用于一级反应)(不适用于一级反应)表中,   M {displaystyle M} 代表摩尔浓度   m o l / L {displaystyle mol/L} ,   t {displaystyle t} 代表时间,   k {displaystyle k} 代表反应的速率常数。所说的“二级反应”和“   n {displaystyle n} 级反应”指的是纯级数反应,也就是反应速率只与一个反应物的二次方或   n {displaystyle n} 成正比。

相关

  • 胸椎胸椎是脊椎的一部分,位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人类有12块胸椎,大小介于颈椎和腰椎之间,从上至下逐渐增大。Template:Spinal nerves(英语:Template:Spinal nerves) Template:Bones of t
  •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Public Administration),又称行政学。主要结合政治学和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简言之,行政即是公务的推行、政府的管理,举凡政府机关或公务机构的业务,如何使之有效的加
  • 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差向异构酶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差向异构酶(英语:Methylmalonyl CoA epimerase,亦可简称为甲基丙二酰辅酶A表异构酶)是一种将(S)-甲基丙二酸单酰辅酶A转换为(R)型。Template:Isomerase-stub
  • 汉斯·克雷布斯汉斯·阿道夫·克雷布斯(德语:Hans Adolf Krebs,1900年8月25日-1981年11月22日),医生、生物化学家,原籍德国,后移民英国。克雷布斯在代谢方面有两个重大发现:尿素循环和三羧酸循环。
  • 第二次中东战争阿拉伯-以色列战争(1948年–1949年) – 苏伊士运河危机(1956年) – 水权争夺战争(1964年-1967年) – 六日战争(1967年) – 消耗战争(1968年–1970年) – 赎罪日战争(19
  • 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英语: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是以条约设立之政府间国际组织,亦为区域渔业管理组织 (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RFMO)
  • 模判别式在数学中,魏尔斯特拉斯椭圆函数(Weierstrass's elliptic functions)又称 p 函数并且以 ℘ {\displaystyle \wp } 符号表示,是格外
  • 硬粒小麦硬粒小麦又名杜兰小麦(学名:Triticum durum or Triticum turgidum var. durum)为禾本科小麦属,曾经被归为圆锥小麦的亚种。基因组学研究表明:50万年前,二倍体的小麦属乌拉尔图小麦
  • 钉螺见内文钉螺泛指所有钉螺属(学名:Oncomelania)的物种,是一种在田间生活的腹足纲软体动物。钉螺属曾经属于觿螺科(Hydrobiidae)及麂眼螺总科,今属截螺总科盖螺科。钉螺外壳小,呈圆锥形
  • 文麻壮语文麻壮语,又称岱壮语,是壮语的一种,属中部台语支,通行于云南省文山、麻栗坡、马关和开远等地,使用人数大约有12万人左右。越南北部岱依族使用的岱依语同文麻壮语很相近。也有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