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能

✍ dations ◷ 2025-07-04 13:13:53 #光子能

光子能是单个光子携带的能量。 能量大小直接正比于光子的电磁频率,因此相当于与波长成反比。光子频率越高,能量就越高。等价地,光子波长越长,能量就越低。

光子能可用任何能量单位表示。 而在这些单位中间,常用于描述光子能的是电子伏特(eV)和焦耳(以及它的倍数,如微焦耳)。由于一焦耳等于6.24 × 1018 eV,更大的单位在描述具有更高能量和频率光子的能量,例如伽马射线时可能更有用,而不常用于描述较低能量光子,如电磁波谱中射频范围的光子。

光子能直接正比例于频率。

这个方程式也叫普朗克-爱因斯坦关系式。

另一种形式如下,

1 Hz频率下的光子能等于6.62607015 × 10−34 J

也等于4.135667697 × 10−15 eV(电子伏特)

能量常用电子伏特计量。

若光子能以电子伏特计、 波长以微米计,则方程大致为

此方程仅在波长以毫米计算时正确。

波长1 μm(接近红外辐射)时,光子能约为1.2398 eV。

请看

以100 MHz发射信号的调频广播站发射的光子含有约4.1357 × 10−7 eV能量。这非常少的能量大致是电子质量的8 × 10−13倍(通过质能关系转换)。

超高能伽马射线具有100 GeV至超过1 PeV(即1011至1015 电子伏特),或16纳焦耳至160微焦耳的光子能。这相当于2.42 × 1025至2.42 × 1029 Hz的频率。

在光合作用中,特定的叶绿素分子在光系统 I吸收波长700 nm的红色光光子,相当于每个光子含有≈ 2 eV ≈ 3 x 10−19 J ≈ 75 kBT的能量(这里kBT表示单位热能)。 要从CO2和水分子中生成一分子葡萄糖,最少需要48个光子(化学势差5 x 10−18 J),最大能量转换效率35%。

 

相关

  • 列托-罗曼斯语雷托-罗曼语 (Rhaeto-Romance languages) 属于印欧语系罗曼语族,通行于瑞士东南部及意大利东北部。雷托-罗曼语包含三种语言:
  • 邵明安邵明安(1956年11月-),湖南常德人,土壤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现合并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硕士学位。19
  • 联邦军队美国陆军(英语:United States Army),是美军的军种,美国联邦八个制服部队之一。美国陆军的前身是大陆军,组建于1775年6月14日,参与独立战争。战争结束后,大陆会议在1784年6月3日成立
  • 吴慈鹤《清代学者像传》第二集之吴慈鹤像吴慈鹤(1778年-1826年),字韵皋,号巢松,清朝江苏省苏州府吴县(今属苏州市)人。清朝学者。生于乾隆四十三年,少时随父吴俊在粤东为官,嘉庆十四年(1809年
  • 伊拉姆市伊拉姆是伊朗的城市,位于该国西部,由伊拉姆省负责管辖,毗邻与伊拉克接壤的边境,海拔高度1,319米,每年平均降雨量645毫米,2006年人口155,289。
  • 鄂尔浑河谷鄂尔浑河谷(蒙古语:Орхоны хөндийн соёлын дурсгал)指的是蒙古国鄂尔浑河两岸的广阔河谷,位于首都乌兰巴托西方约360公里处。此河谷有人文景观,在2000
  • 常茂常茂,常遇春之子,明朝政治人物。洪武二年(1369年),父亲常遇春逝世。常茂因其荫父功,于翌年(1370年)十一月大封功臣时,得位第三,封郑国公爵位,禄三千石,爵位世袭。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
  • 钱姓钱姓是一个汉姓,宋时的《百家姓》中排列第2位,因此而为人熟识。五代十国时,钱姓是吴越国王的姓氏,编于宋初的《百家姓》将钱姓列于宋帝赵姓后的第二位,因此有考证者认为《百家姓》为吴越国国民所编(吴越在宋朝建立后的978年降宋,但末代君主的王爵一直延续到988年)。钱氏源自彭祖篯铿,为黄帝的九世孙,被后人尊称为彭祖。篯铿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长寿者(去世时145岁),也是民间神话中寿星的原型。周文王时,彭祖后代篯孚,在朝中负责管理钱财,被称之为“钱府上士”。篯孚家族十分兴旺,他的后代以先辈“钱府上士”的官职为荣,就
  • 平行文本平行文本(英语:parallel text,又作平行语料)是与译文并行放置的文本。平行文本对齐 是指确定平行文本中原文和译文的对应句子。洛布古典丛书和克莱梵语丛书就是双语文本的两个例子。圣经参考书中可能会同时包含原文和译文或者多种译文,以便于比较和研究;俄利根的《圣经六国译文合璧》为旧约并排提供了六个版本。另外还要注意的一个最著名例子是罗塞塔石碑。平行文本的大集合被称为平行语料库 (见语料库)。在句子层面对齐平行语料库是很多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前提条件。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可以对句子进行拆分、合并、删除、插
  • 六群比丘六群比丘(巴利语 chabbaggiyā),chabbaggiyā。佛典中的六群比丘即以六个比丘结成为一党的集团。在佛教历史上,为释迦牟尼僧团中,六位支持提婆达多的佛教僧侣,分别为亚沙节(Assaji)、本拿巴苏(Punabbasu)、班杜迦(Panduka)、罗达迦(Lohitaka)、尾迪雅(Mettiya)与地生(Bhummaja)六位。依据善见律毗婆沙注释,这六位都是舍卫城人士,受教于舍利弗尊者及目犍连尊者。亚沙节比丘与本拿巴苏比丘在基达山(Kitagiri),尾迪雅比丘与地生比丘在王舍城。班杜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