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彻斯特M1200泵动式霰弹枪

✍ dations ◷ 2025-08-13 00:19:31 #温彻斯特M1200泵动式霰弹枪
温彻斯特M1200(英语:Winchester Model(M) 1200)和温彻斯特M1300(英语:Winchester Model(M) 1300)是一系列由美国枪械制造商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西部分区和奥林公司所合作生产的一系列泵动式霰弹枪,发射12、16或20铅径霰弹。温彻斯特M1200在枪管底部装有刺刀座(英语:Bayonet lug)以便于近身距离作战时使用。这枝霰弹枪可以分解成为多个部件,以便大量储藏和运输。1964年,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提出了使用开发中的温彻斯特M1200,以不太昂贵的价格以取代旧式的温彻斯特M1912。当中有一小批的温彻斯特M1200于1968年至1969年期间获得了美国军队所采用,被命名为温彻斯特M1400。曾经在美国军队服役一段短时间的温彻斯特M1200期间,军队指挥官曾经下令如何使用这把霰弹枪,以防这件武器落入敌人的手上。如果这把霰弹枪会有落入敌人手上的危险,可以在得到附近任何一名指挥官的酌情权以下被破坏。如果被认为有必要破坏这武器,必需要使用任何可行的方式去将温彻斯特M1200破坏得完全无法再在战斗时继续使用和销毁破坏后的所有碎片。整枝霰弹枪之中必须完全破坏的主要部分有:机匣、管式弹仓组件、枪管组件、刺刀座(英语:Bayonet lug)、后膛(英语:Breech-loading weapon)枪机组件和扳机护环组件。军用型风格的温彻斯特M1200基本上与民用型版本的武器是一样的,只是军用型在枪管上安装了附有散热孔的隔热钢板、可旋转的枪背带(英语:Sling (firearms))环以及刺刀座。在所有温彻斯特M1200的衍生型之中,其升级型号温彻斯特M1300是最成功的一种。它在1978年取代了原来的温彻斯特M1200并且被美国连发武器公司(英语:U.S. Repeating Arms Company)(简称:USRAC)选中成为温彻斯特枪械的制造商。然而,在2006年1月,由于美国连发武器公司破产,温彻斯特宣布全面关闭工厂内的设施,温彻斯特M1300最终停产。温彻斯特M1200是一枝20英寸(508毫米)12铅径手动操作泵动式霰弹枪。使用泵动式操作的温彻斯特M1200与其他泵动式霰弹枪一样,是以可前后滑动的前护木通过两根操作连杆连接到枪机使得枪机前后复进。正因如此,前护木是装在枪管下方并且可以前后滑动。空弹壳会在右边的抛壳口弹出。此枪的机匣为铝合金制造,而枪管则为钢制造。此枪的管式弹仓装有4发霰弹药筒,加上膛室中的1发,总共能填装5发霰弹药筒。此枪装有内置式(英语:Hammerless)击锤(英语:Hammer (firearms)),即是此枪并没有装上外露的击锤。只有内置的一根击针能够在发射时撞击霰弹药筒底部中心的底火以点燃霰弹药筒内部的火药。温彻斯特M1200是一枝可分解式霰弹枪,也就是说,它可以轻易拆卸分解,方便储存和运送。温彻斯特M1200亦是第一枝使用转拴式枪机的霰弹枪,转拴式枪机上装上四个协助闭锁的锁耳,以便在与枪管延伸部连接时会完全闭锁。这种设计是为了抵消膛室于发射时所产生的高压火药燃气。温彻斯特M1200也是温彻斯特连发武器公司的第一枝加入了专利的温彻斯特收束器(英语:Choke (firearms))(英语:Winchoke)系统设计的霰弹枪,可以快速更换枪管,使得使用者能够更容易地更换收束器。清洁及保持定期保养是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非常重要的事项,以确保能耐正常操作,以及防止武器出现生锈。当霰弹枪在下雨、下雪、盐雾等环境中暴露过、或发射过数发霰弹药筒以后,就应该清洁枪管和枪机。 关键是要确保霰弹枪内的所有灰尘和其他杂质都从枪内被扫除,即是霰弹枪内不应该存在灰尘和其他杂质;因为如果它仍然存在,霰弹枪射击时可能会发生故障。霰弹枪应该在膛室、枪管延伸部上润滑油和内外表面涂上适当分量的霰弹枪润滑油,不但可以确保霰弹枪不会出现生锈的现象,而且也可以作为其润滑剂。木制零件需要用布稍微抹去多余的润滑油,以保护木质和擦去不应该在木质的异物或材料。刺刀可以连接到军用版本的温彻斯特M1200的枪管前端。装上了刺刀的温彻斯特M1200的主要用途是近战、看守囚犯和防暴任务。温彻斯特M1200最常装上的刺刀是M1917(英语:M1917 bayonet)匕首型刺刀(英语:Knife bayonet)。在一战结束后,因为当时美军决定把M1903留作制式步枪,因而不能安装在M1903上的M1917刺刀亦有大量的剩余存货。尽管M1917刺刀不能装上春田制造的步枪,但为了避免就此将它们销毁,后来美军决定使新的温彻斯特M1200霰弹枪增加了刺刀座(英语:Bayonet lug)以能够兼容刺刀使用。温彻斯特M1200系列亦同时出现在多只电影、电视剧和电脑游戏里,例如:

相关

  • 增殖性材料增殖性材料是指本身在热中子的作用下不易发生核裂变,但是通过中子俘获和接下来的核反应产生裂变物质的材料。可以通过在核反应堆中接受辐射转换为裂变物质的天然增殖性材料有
  • 嗝气嗝气(又称作饱嗝,中医学上称为嗳气或噫气)指气体经由上消化道(经由食道和胃)往上并从口腔排出。通常伴随着特有的声音,偶尔带有气味。中文语词使用上,“嗝气”经常与“打嗝”混淆,后
  • 亚伯拉罕·戈特洛布·维尔纳亚伯拉罕·戈特洛布·维尔纳(Abraham Gottlob Werner,1749年9月25日-1817年6月30日),德国的地质学家,1775年起一直担任弗莱贝格矿业学院的矿物学教授。维尔纳是第一个使地质学系统
  • FeHsub2/sub氢化亚铁,化学式为FeH2或(FeH2)n,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它在动力学上是不稳定的,因此对其性质知之甚少。然而,它以黑色无定形粉末的形式,于2014年首次合成。
  • 斯内尔乔治·斯内尔(英语:George D. Snell,1903年12月19日-1996年6月6日),美国遗传学家,免疫遗传学奠基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布拉德福德。他的主要成就是发现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间移植组
  • 切腹切腹(日文:切腹/せっぷく Seppuku ?)是用胁差等刀切开腹部的自杀仪式,主要为日本武士所实行,日本文化中,将切腹视为有尊严的死法。近代除了自杀,也用在处刑。也称为腹切(腹切り/はら
  • 伦纳德·克莱因罗克伦纳德·克莱因罗克 (英语:Leonard Kleinrock,1934年6月13日-),美国工程师和计算机科学家。他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亨利·萨穆埃利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教授。他在计算机
  • 1591年重要事件及趋势重要人物
  • 棉签棉花棒 或 棉棒(英语:cotton swab)是一种在纸制、木制或塑胶制的长轴顶端缠上脱脂棉的日用品。1920年由Leo Gerstensang发明一般棉花棒是以纸等材质,卷成大约直径2毫米粗的长轴,
  • 陆军航空特战陆军航空特战指挥部,简称陆军航特部、航特部、或航特,总编制兵力员额约10387人,前身为陆军空降特战司令部,简称空特部、空特。源起于1944年1月1日中华民国陆军在云南省昆明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