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菜

✍ dations ◷ 2025-07-09 15:17:16 #徽菜
徽菜起源于徽州,而不能等同于安徽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因处于两种气候交接地带,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黄山的植物就有1470多种,其中不少可以食用。徽州是山区,山珍野味构成了徽菜主佐料的独到之处。主要名菜有"火腿炖甲鱼","红烧果子狸"、"腌鲜鳜鱼"、"黄山炖鸽"等上百种。宋高宗曾问歙味于学士汪藻,汪藻举梅圣俞诗对答“雪天牛尾狸,沙地马蹄鳖”。牛尾狸即果子狸,又名白额。据《徽州府志》记载,早在南宋间,用徽州山区特产"沙地马蹄鳖,雪天牛尾狸"做菜已闻名各地。徽菜发端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民国间继续发展。徽菜起源于歙县(古徽州)。后来,由于新安江畔的屯溪小镇成为"祁红"、"屯绿"等名茶和徽墨、歙砚等土特产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兴起,饮食业发达,徽菜也随之转移到了屯溪,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徽菜的主要特点: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徽菜的形成与江南古徽州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环境、饮食习俗密切相关。徽州食材独特丰富名目繁多的风俗礼仪、时节活动,也促进徽菜的形成和发展。在绩溪,民间宴席中,县城有六大盘、十碗细点四,岭北有吃四盘、一品锅,岭南有九碗六、十碗八等。关于徽菜的传播与发展有以下几种说法:徽菜的红烧是一大类,而红烧的"红",表现在使用酱油上。徽州的酱油是黄豆制成的,保存本色。炒菜用油是自种自榨的菜籽油,并使用大量木材作燃料:有炭火的温炖,有柴禾的急烧,有树块的缓烧。传统中的重油、重色、重火功,有徽州的特殊条件。徽菜之重火工是历来的优良传统,其擅长烧、炖、熏、蒸等功夫菜上,不同菜肴使用不同的控火技术,形成酥、嫩、香、鲜独特风格的基本手段,其中最能体现徽式特色的是滑烧、清炖和生熏法。徽菜历史上有五六百个品种,经过挑选巩固和创新,如今确定的有120多个新老品种。其最有代表性的莱肴有:

相关

  • 麦吉尔大学麦吉尔大学(英文:McGill University;法语:Université McGill)为一所坐落于加拿大魁北克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成立于1821年英国殖民地时期,是加拿大最古老的高等学府,百年来在国
  • Y4d1 5s22, 8, 18, 9, 2蒸气压第一:600 kJ·mol−1 第二:1180 kJ·mol−1 第三:1980 kJ·mol主条目:钇的同位素钇(英语:Yttrium)是化学元素,符号为Y,原子序为39,是银白色过渡金属,化
  • 楚雄市楚雄市(彝语:ꀒꇖꏃ)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政府驻鹿城镇,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元江水系与金沙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地跨东经100
  • 骨质增生骨质增生(英语:hyperostosis)泛指人体骨骼的过度生长。它可能造成外生骨赘(英语:exostosis)。它出现在许多肌肉骨骼疾病(英语: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中。正常情况下,骨骼会在成骨
  • 脓疡脓疡(拉丁语:abscessus; 德语:Abszess; 法语:Abcès; 英语:Abscess)又称作脓疮、脓肿。指的是在身体组织中蓄积的脓。接近体表的脓疡会有红、肿、热、痛等症状,触诊病灶时感觉其内
  • 三人三人性行为(英语:threesome)是群交的一种,俚语又称“3P/三劈”、“一王二后”、“起双飞”(MFF、两女一男)、“两王一后”(MMF、两男一女),有时另包括男男性行为或女女性行为。在多配
  • 核运输核运输(英语:Nuclear transport)是细胞核膜上所进行各种运输作用,其中大分子受到核孔复合体(nuclear pore complexes,NPCs)的控制,而小分子则可以不受约束。核转运蛋白(karyopherin),如
  • 里加里加(拉脱维亚语:Rīga;立窝尼亚语:Rīgõ)是拉脱维亚的首都,北欧地区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最繁忙的城市,位于波罗的海岸边,道加瓦河口。里加是波罗的海国家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
  • 痳疯麻风病(英语:Leprosy),又作麻疯、癞病、疠风,医学领域称为汉生病或韩森氏病(英语:Hansen's Disease),是由麻风杆菌与弥漫型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经由飞沫传染但传染
  • 松柏松柏目(学名:Pinales)在生物分类学上是松柏纲中的一个目,传统分类上的裸子植物门包括五个纲(松柏纲、苏铁纲、银杏纲、买麻藤纲、红豆杉纲)。现因此五支裸子植物并非单系群,而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