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耐寒冷

✍ dations ◷ 2025-05-15 06:28:17 #不耐寒冷
失温症(Hypothermia,源自希腊文“ὑποθερμία”),又称低温症、低体温症。描述当人体核心温度低于35.0 °C(95.0 °F)时的现象。失温症的症状取决于温度,轻度失温可能造成发抖与意识混浊(英语:Confusion);中度失温的发抖症状消失,但精神错乱的状况则会加剧。在重度失温的情况下,会有反常脱衣现象,也就是患者开始脱去衣物,这也同时增加了心搏停止的风险。失温症主要有两个造成原因,第一个最常见的是暴露在极低温的环境中,也有可能是处于任何一种会抑制体内产热机制或增加失温速度的情况下。这种状态,多和酒精中毒脱不了关系,但可能在患有低血糖、厌食症、年老与其他不明原因下促使失温症的产生。体温调节的恒定机转理应将身体温度维持在36.5~37.5 °C(97.7~99.5 °F)间。颤抖、增加自发性运动的频率以及穿上温暖的衣物都有助于提高体内温度。失温症的诊断主要是依据评估患者当下所处环境中危险因子可能引发的各项病征,或是借由量测病人的核心温度所获得。轻微的失温症可以用热饮料、穿着暖和衣服及身体活动来改善。若是中等程度的的失温症,建议使用加热毯及注射加热过后的静脉输液。中等或是严重的失温症病患需小心的移动。严重的失温症病患可以用体外心肺循环(英语:Cardiopulmonary bypass)或是体外膜氧合(ECMO)。若已没有脉搏需同时进行心肺复苏(CPR)。病人的复温需持续到其体温超过32 °C(90 °F)为止。若此时病情仍没有改善,或是过程中血钾浓度高于12 mmol/liter,此时可以停止心肺复苏术。美国每年大约有1,500人因失温症而丧生,患者多为老年人与男性。目前记录中,失温症患者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是一名在瑞典因溺水而造成失温的7岁女孩,她当时的体温为13.0 °C(55.4 °F),急救记录中描述在经过超过六个小时的心肺复苏术(CPR)后她成功存活下来。若过程中使用叶克膜或绕道手术,存活率大约是50%左右。战争中,失温症常常是造成士兵死亡的重要死因。和失温症相对的症状是高热,该疾病的成因是由于体内温度的调节系统失常而使得体温不正常的升高。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5–37.5 °C(97.7–99.5 °F)。低体温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三期。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1-2 °C(1.8-3.6 °F)。在这一阶段,人体会产生颤抖,双手麻木,无法完成复杂动作。远端肢体血管收缩,以减少热量散失。呼吸快而浅。皮肤上出现“鸡皮疙瘩”,尝试使毛发竖立起来形成隔热层(人体由于毛发不足,这一反应作用有限,但是在其他物种中作用较大)。病人可能感觉疲劳和腹部疼痛。病人会有温暖的感觉,但事实上这是低体温症发展到第二期的信号。一种测试病情向第二期发展程度的方法是病人能否使拇指和小指接触,这是肌肉停止工作的第一阶段。病人可能会有视力困难。体温降至比正常体温低2-4 °C(3.8-7.6 °F)。颤抖更猛烈。肌肉不协调更明显。行动更迟缓、困难,伴有步伐跌跌撞撞、方向混乱,尽管病人可能保持警觉。浅层血管继续收缩,以保持重要器官的温度。病人面色苍白,唇、耳、手指和脚趾可能变蓝。体温降至大约32 °C(89.6 °F)以下。颤抖通常已停止。语言有困难,思维迟钝,记忆开始出现问题。通常手已经不能使用,行走经常跌倒。细胞新陈代谢停止。体温降至30 °C(86.0 °F)以下时,暴露的皮肤变蓝、涨大,肌肉协调能力几乎完全丧失,行走几乎不可能,语无伦次、行动毫无理性(包括可能尝试钻进洞里),甚至昏迷。脉搏和呼吸显著减慢,但是可能发生心率过快(心室性心搏过速和心房纤维性颤动)。主要器官停止工作,宣告临床死亡。由于细胞活动降低,一段时间之后脑死亡才会发生。多穿衣服、棉被为身体保温,但衣服,棉被并不能增加热量,只起到减少热量流失的作用。所以,遇到寒冷天气应当立刻穿上衣服,盖上棉被,否则如果到了第三周期后很难调节体温了。同时在第一周期时,建议进行适当运动防止人体温度散失过快,做运动可以增加热量。但是如果人体温度持续下降应立刻停止运动并且向周边进行求助。亦有一种“快速启动回温法”(Rapid Active Rewarming),是迄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西方国家也大量采用这个方法,但讽刺的是,这是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纳粹人体实验得知的治疗方式。冬天外出时多穿衣服,如出现以上症状,立即求助或拨打急救电话。

相关

  • 支气管支气管是连接呼吸道内将空气输往肺部的通道。支气管末梢又分支为许多小管,最终成为小支气管。支气管并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支气管管壁有平滑肌,过敏时平滑肌过度收缩,导致
  • 影像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英语:Radiology)是通过特殊手段,展示患者身体内部结构的影像,揭示有无病变及对病变进行定性和/或定量分析,是现代医学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也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快,取得成
  • 细胞死亡细胞死亡(Cell death)是描述生物细胞永久中止运作生理功能的状态。细胞死亡可能起因于个体计划性的细胞死亡,或是因疾病或创伤导致细胞不可逆的损伤而死亡。Category:Medical a
  • 抽血静脉穿刺是以静脉注射或静脉血采样为目的而进行的刺穿静脉的医学操作。在所有入侵性医学流程中,静脉穿刺是最常见的一种。静脉穿刺的作用有很多,比如为诊断目的检测血液中的重
  • 未到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英语:Clinical trial)是一种根据研究方案利用已上市药物或安慰剂作为对照组的方式,对药物或其他医学治疗在受试者身上进行比较测试的过程。在临床试验中,研究者要先决定
  • 身心病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身心医学(英语:Psychosomatic medicine),
  • 人口老化人口老龄化又称人口老化或人口高龄化、老龄化社会,是指因出生率降低和/或预期寿命延长导致年龄中位数增加的现象。大多数发达国家人口长寿,老龄人群变多;但发展中国家目前也出
  • C-反应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C反应蛋白(英语:C-Reactive Protein,CRP) 是由肝脏生成的血浆蛋白,主要被当作发炎的指标。LOINC术语标准对于血清/血浆CRP检测项目的定义和编码请
  • 鉴别诊断指的是将某个特定疾病从其他展现类似症状的疾病中区分开来。医师对病患作鉴别诊断,诊断特定的疾病,或著至少消除立即致命的情有时每个可能的病因都被称为一个鉴别诊断(例如:在评
  • 心跳过缓Bradycardia is a condition wherein an individual has a slow heart rate, typically defined as a heart rate of under 60 beats per minute (BPM) in adults. Brad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