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克斯·巴贝夫

✍ dations ◷ 2025-04-04 06:43:29 #格拉克斯·巴贝夫

格拉克斯·贝巴夫(Gracchus Babeuf,1760年11月23日-1797年5月27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活动者和记者。

贝巴夫出身新教徒家庭。贝巴夫原本在法院中做簿记员,适逢法国大革命,在法庭中看到许多劳工阶级的人民缴不出欠款,愤而烧毁账册,改而从事新闻活动,开始他对社会体制之抗争─宣扬政治和经济的平等。

他引用卢梭的话‘人胆敢撷取比自己所需还多的东西,而别人却饿得快死,这真是可恶至极’(1758)、马布利(Abbé Gabriel de Mably)的‘我们的罪恶中,最大者莫过于财富之不均等’、狄德罗对个人利益及财产观念的批评、还有耶稣基督的平等观念来支持他财货为共同持有的主张。由于其激进的思想使他被法国当局多次逮捕,最终遭到了处决。

贝巴夫的思想曾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巴黎的工人阶级之间再度流行起来,流亡于巴黎的德国裁缝师组织的“正义同盟”就和贝巴夫有所关联。

在法国追随贝巴夫的平等主义之人包括布朗基、二月革命后在巴黎成立的联合政府中的路易·布朗。


相关

  • 穿隧效应在量子力学里,量子隧穿效应(Quantum tunnelling effect)指的是,像电子等微观粒子能够穿入或穿越位势垒的量子行为,尽管位势垒的高度大于粒子的总能量。在经典力学里,这是不可能发
  • 薄透镜薄透镜,在光学中,是指透镜的厚度(穿过光轴的两个镜子表面的距离)与焦距的长度比较时,可以被忽略不计的透镜。厚度不能被忽略的透镜称为厚透镜。薄透镜有两个球面组成,第一曲面的曲
  • 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英语: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又称为贝特森-多布然斯基-马勒基因不相容(英语:Bateson-Dobzhansky-Muller incompatibility)是解释基因不相
  • Fas通路细胞凋亡(英语:apoptosis,源自希腊语:απόπτωσις,有“堕落、死亡”之意),为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相对于细胞坏死(necrosis),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实施的。细胞凋亡一般由生理或
  • 摩尔门教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文化上相近的几个后期圣徒运动宗派,其最大的宗派为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耶稣基督后期圣徒教会也常被用来描述这个相信《摩尔门经》的信仰系统。该派别
  • 淡水镇淡水区,旧称沪尾 (闽南语:Hóo-bué/Hōo-bé),位于中华民国新北市西北沿海以及淡水河的出海口北侧,北邻三芝区,南邻台北市北投区,西滨台湾海峡,西南与八里区间以淡水河为界。而在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Imipenem/cilastatin),是一种用于治疗各类严重感染的复方抗生素制剂 。 它由亚胺培南和西司他丁的组合制成,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给药 。 临床应用其钠盐
  • 波罗的海国家森林兄弟(爱沙尼亚语:metsavennad,拉脱维亚语:meža brāļi,立陶宛语:miško broliai),指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之后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这3个波罗的海国家以游击战
  • 库西山库西山(Emi Koussi),是撒哈拉沙漠中的最高峰,位于乍得西北部提贝斯提高原南端,海拔3445米,为死火山。
  • 大片大片或巨制指制片成本较高的电影,这类电影往往跟大导演、大卡司、大宣传、大场面联系在一起,所以称为“大片”。大片从制作拍摄到宣传发行各个环节的投入都比较高,因而往往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