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隆路
✍ dations ◷ 2025-02-23 16:55:51 #基隆路
基隆路,为台湾台北市东侧的南北向主干道之一,由于连接数条市区干道及快速道路(如北端环东大道及堤顶大道;中段台5线(忠孝东路)、信义路、辛亥路的国道三甲、台9线(罗斯福路)及南端的福和桥),属于环东快速道路一部分,因此车流量大,加上路幅不若其他主干道宽敞,并且是台北都会区西岸通勤人口行走的主要干道之一,使其沿线成为台北市中心恶名昭彰的交通瓶颈:p208。(由北至南)这一条路初辟于清领时期,为锡口(今松山)、兴雅、三张犁、六张犁的连络小径,原始路名不详,路基仅至今日的和平东路:p207。到了日治时期,日本人为了因应太平洋战争而在1942年将兴雅(今一段)的小路拓宽为40米宽战备道路并作为飞机临时跑道:p207。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此路衔接中正路(今八德路),为通往基隆的捷径,政府于1947年遂正式将其定名为基隆路。1950年,政府设四四西村于基隆路上,以供尉校级以上的军官居住。1954年,在基隆路旧线(今舟山路,已变更为国立台湾大学校内道路)之东新筑了和平东路至罗斯福路的道路。1959年基隆路中段取直,今二段的旧路更名为嘉兴街:p207。1971年,有两项重大的交通工程分别于基隆路南北两端进行:第一,南端为了配合福和桥的兴建,而将基隆路延伸至桥头、全线拓宽为柏油路面并重新分段,昔日的基隆路南段(国立台湾大学校区内路段)于1973年新路通车后更名为舟山路,此后更兴建基隆路高架道路,于1994年2月4日通车;第二,为解决北端因纵贯铁路横阻而造成的严重交通壅塞问题而开工兴建正气桥,其于1974年底通车:p207。1980年信义计划区开始开发,此时基隆路两侧划定为综合型次商业区,以纾解中心商业区的拥挤,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旧眷村也随着经济环境改善而改建,例如1983年落成的忠驼国宅(原四四西村):p207。1988年,基隆路高架道路福和桥—长兴街路段通车,1994年起又进一步通至和平东路以南的北端终点:p64。1997年:p207,基隆路车行地下道的通车解决了其与忠孝东路及仁爱路间的交通瓶颈:p64。1999年,为了配合基隆河整治、市民大道的通车及麦帅二桥、环东大道的兴建而将正气桥改建为高架段,其于2001年通车,全长1.19公里:p69,此交通工程促使台北市区与联外快速道路网成型。2002年3月,当初为了正气桥改建高架段而拆除的松山高中前人行天桥,在新桥通车后重新建造完成,并搭配有电扶梯,为全台首座的电扶梯人行天桥:pp 207-208。基隆路共分四段(由北至南)(由北至南)
相关
- CCL1CCL1(英语: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1)是一小分子的细胞因子属于CC趋化因子家族,是由活化的T细胞分泌的糖蛋白。CCL1与细胞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CR8结合。CCL1对单核细胞,自
- 医用微生物及免疫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免疫学(英语:Immunology)是生物医学的一
- 恶水盆地恶水盆地(英语:Badwater Basin)是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因约县死亡谷国家公园的一个内流盆地,前身是全新世时期的曼利湖(Lake Manly)。海拔高度为-86米(-282.2英尺),因而成为北美洲的最低
- 尿素循环尿素循环(Urea cycle),也称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是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一个生物化学反应过程,由氨(NH3)生成尿素((NH2)2CO )。尿素循环将高毒性氨转化为尿素排泄。这是人们第一个
- 米兰大教堂米兰主教座堂(意大利语:Duomo di Milano;伦巴底语:Domm de Milan)位于意大利伦巴底大区米兰市中心的大教堂广场,是天主教米兰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它从始建到建成共花费了六个世纪,是
- 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结构 / ECOD磷酸烯醇丙酮酸羧化激酶(英语:Phosphoenolpyruvate carboxykinase,或称为烯醇丙氨酸磷酸羧激酶或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简称为PEPCK,EC 4.1.1.32)是以一条单一肽链构成
- 美国烹饪美国的饮食文化反映出它的历史。来自欧洲的殖民者引进了一批食材和烹饪风格,时间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以后,由于众多外国移民的涌入,使得全美国各地展现出丰富的食物与多样性。因
- 冯内格列卡尔·威廉·冯·内格里(德语:Carl Wilhelm von Nägeli,1817年3月27日-1891年5月11日)是一位瑞士植物学家。他研究细胞分裂和授粉,但主要以劝阻孟德尔继续探索遗传学而知名。内格
- 诉诸言论自由我有权发表意见(I'm entitled to my opinion; I have a right to my opinion)或诉诸言论自由是一种不相干的谬误,是在自己的主张被人反驳时,主张己方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或有言论自
- 氧4氧4分子(O4),也被称作四聚氧。1924年,吉尔伯特·牛顿·路易斯首先预测了它的存在,以解释液氧不符合居里定律(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与热力学温度成反比)的原因。现在看来路易斯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