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迪亚·维拉-科马罗夫

✍ dations ◷ 2025-08-17 04:21:46 #1947年出生,在世人物,分子生物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美国女性企业家,墨西哥裔美国人,麻省理工学院校友

莉迪亚·维拉-科马罗夫(英语:Lydia Villa-Komaroff, 1947年8月7日-)是一位美国女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家、大学行政人员及商人。她是美国第三位获得科学博士学位的墨西哥裔美国人。科马罗夫同时是“墨西哥裔、混血儿及美国土著人士科学促进会(SACNAS)”的共同创办人。科马罗夫最备受触目的研究成果是她和她的团队在1978年发现了利用细菌细胞合成胰岛素的方法。这是她博士后研究的一部分。

科马罗夫生于1947年8月7日,在新墨西哥圣塔菲长大。她在家中六子排行最大。她父亲约翰是名老师兼音乐家,而她母亲德鲁塞拉是一位社工。早在她9岁的时候,受到她舅舅(一名化学家)的影响,科马罗夫就立志长大后也要当一名科学家。

当她完成了利用细菌合成哺乳动物胰岛素这标志性的研究,科马罗夫致力把当时刚发展成熟的重组DNA技术应用在不同领域上,务求解决这些领域一些困扰多时的根本性问题。她积极和神经科学家、发育生物学家、内分泌学家和细胞生物学家合作,并做出了几项重要贡献。

科马罗夫的实验室发现了数种对初生动物的视觉发育起到关键作用的蛋白。在这以前,科学家已知道在完全黑暗环境成长的猫,视觉发展会变得迟缓。但是当这些猫接受短暂的光照,其视觉发展又会一下子恢复正常。科马罗夫的团队证实,一小时的光照便能诱导某几种蛋白的表达量瞬间提升数倍之多,而这些蛋白在视觉发展过程扮演重要角色。这是首项联系环境因子(光)和视觉发育过程的研究。此外,科马罗夫的团队率先发表有关Gap-43 蛋白(英语:Gap-43 protein)对神经元的轴突生长必不可少的相关证据。

在科马罗夫指导的博士后研究员布鲁斯·扬克纳的协作下,他们共同发现了β-类淀粉蛋白可导致神经元损伤。在这项研究之前,学者们并不肯定β-类淀粉蛋白是神经元损伤的副产物抑或是损伤的元凶。他们的研究证实β-类淀粉蛋白前体的某段碎片能把神经元置于死地。这项关键的研究催生了一个全新和活跃的领域,就是探索如何透过摧毁或修饰β-类淀粉蛋白来治疗阿兹海默症。

相关

  • 塞族塞族可以指:
  • 璹嫔清朝第9位皇帝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爱新觉罗氏,名奕
  • 皮质小人皮质小人(英语:cortical homunculus)是一种绘制人体的特殊方式,其中人体不同部分的比例并非按真实比例确定,而是对应着大脑中负责该部位运动与感官功能的区域的大小。Homunculus
  • 演唱会音乐会、演奏会或演唱会,是指直接面对观众的现场音乐表演。音乐可以是由单独的音乐人所表演或是音乐团体的集体演出,像是管弦乐团、合唱团等。音乐会的通俗称号也叫“show”与
  • 甘丙肽受体3· neuropeptide signaling pathway · synaptic transmission · learning or memory 甘丙肽受体3(英语:Galanin receptor 3,GAL3)是一种由基因GALR3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T
  • 大仓喜七郎大仓喜七郎(日语:大倉 喜七郎/おおくら きしちろう ,1882年6月16日-1963年2月2日),生于日本东京府,为大仓财阀第二代总帅,受封男爵。他以财团的财力,资助多项文化活动,如围棋、音乐、
  • 2012年Gaon流媒体冠军作品列表2012年Gaon流媒体冠军作品列表《2012年Gaon流媒体冠军作品列表》主要列举2012年度曾经登上“Gaon Chart”串流媒体周榜、月榜及年榜冠军的歌曲作品及其资料。2010年:Bad Girl
  • 端古·阿卜杜勒·拉赫曼已故端古·阿卜杜勒·伊卜尼·拉赫曼·伊卜尼·端古·穆罕默德(马来语:Al-Marhum Tuanku Abdul Rahman Ibni Al-Marhum Tuanku Muhammad,1895年8月24日-1960年4月1日),是森美兰州
  • 帽柱木属帽柱木属(学名:)是茜草科下的一个属,为灌木或乔木植物。该属共有约10种,分布于热带亚洲和非洲。
  •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英文: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又称为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故障模式与后果分析或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等,是一种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