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效应

✍ dations ◷ 2025-11-21 22:20:51 #贬义词,社会问题,口号

邻避效应(英语:Not In My Back Yard,NIMBY,意为“不要在我家后院”。又称为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LULU;Not On Our Streets,NOOS),是指具有外部性(包含正面外部效益和负面外部成本)的公共设施产生的外部效益为大众所共享,而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造成社会生态的不和谐,提现空间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导致公众心理上的隔阂,地区的房地价下跌,因此极易引发居民抵制,不但极大阻碍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而且影响社会稳定秩序的现象。

邻避效应的诞生的背景与公民意识的觉醒、新媒体资讯方式、政府政策制度转向有关,根本原因是空间不均衡与利益分配结构之间导致的利益冲突。这个词语于1980年代由当时担任英国环境事务大臣(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的英国保守党政客尼古拉斯·雷德利(英语:Nicholas Ridley, Baron Ridley of Liddesdale)(Nicholas Ridley)所使用并广为流传。

因该理论名称各单词的字首合起来为“NIMBY”,音近似中文的“邻避”,也就是邻居回避之意,恰好符合该理论的意思而被称之,又称邻避效应、邻避综合征、邻避情结、保家症候、宁避症候群、嫌恶设施等。

减少邻避设施厌恶的方法包括:对受影响居民或地区给予补贴、税捐减免、公共设施补偿等一系列方式,减少居民和地区的反对。

一般来说,受到反对的发展计划都会为附近地区带来长远的利益,有些甚至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短期内却会对附近的居住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附近居民会反对这个计划,或不反对这个计划,但会提议在其他地区兴建。总体来说,就如英语原句的字面意思:“不要(兴建)在我(家)的后院”。以下列出一些受反对的建筑及一些事例:

邻避效应其后衍生出奈避效应(英语:Not In Anybody's Back Yard,简称NIABY),意思是指一些所有地区的居民都会反对在其社区内进行的发展计划。

邻避效应衍生反义词为迎毗行为(英语:Yes In My Back Yard, 简称YIMBY),相对于居民对邻避设施的厌恶,迎毗设施则是受到居民的欢迎。如:公园、绿地、图书馆等,通常可以提高居住宁适性,并带动房地价上升。故会受到该地区居民欢迎。

相关

  • 痔垫(英语:Hemorrhoids),是位于肛管(英语:Anal canal)的血管(英语:sinusoid (blood vessel))组织,在正常情形下可协助控制排便。但当它肿胀(英语:Swelling (medical))或发炎时,会呈现病态或
  • 敦煌星图敦煌星图,又称《敦煌星图甲本》,斯坦因编号为S.3326。敦煌星图是中国天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星图之一,绘制于唐中宗时期(公元705-710年),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 敦煌星图是敦煌经卷的
  • 中华民国大学列表中华民国高等院校列表包括但不限于:
  • 甜薯番薯(学名:Ipomoea batatas,又名地瓜、甘薯、红薯、红苕、白薯,中国农业部系统称之为甘薯,中国食品工业称之为红薯)为旋花科番薯属的一种,是常见的多年生双子叶植物,草本,其蔓细长,茎
  • 斯拉夫斯拉夫神话是斯拉夫民族(包括前苏联、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等地区特有的一个神话体系。包括斯拉夫民间信仰在内,已传承了超过3000年以上,在斯拉夫民族改信
  • 硬脂酸钠硬脂酸钠,分子式为 C 17
  • 相册相簿,又叫相集、相册,是指一本汇集一系列的相片的书。 传统的相簿大致可分为三款: 第一款是黏贴式相簿,相片放在垫底的卡片上,面头放上一张特制的黏贴胶,相片则可稳定的夹附在两者
  • 加夫蛤属加夫蛤属(学名:),又名纵帘蛤属:111或厚壳蛤属,是帘蛤目帘蛤科的一个属。本属的名称在1798年由彼得·弗里德里希·罗丁(Peter Friedrich Röding)首次发布,他对约阿希姆·弗里德里希
  • 乔治·凯泽格奥尔格·凯泽(Georg Kaiser,1878年11月25日-1945年6月4日),德国多产作家,一生共创作了70多部剧作,许多短篇小说和电影剧本、两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一部未完成的片段以及一些散文作
  • 松平信康松平信康(1559年4月13日-1579年10月5日)是日本战国时代至安土桃山时代武将。父亲是松平元康(德川家康)。母亲是关口氏广的女儿筑山殿(今川义元的外甥女)。妻子是织田信长长女德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