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避效应

✍ dations ◷ 2025-04-12 11:53:25 #贬义词,社会问题,口号

邻避效应(英语:Not In My Back Yard,NIMBY,意为“不要在我家后院”。又称为Locally Unwanted Land Use,LULU;Not On Our Streets,NOOS),是指具有外部性(包含正面外部效益和负面外部成本)的公共设施产生的外部效益为大众所共享,而带来的风险和成本却由设施附近居民承受,造成社会生态的不和谐,提现空间利益分配结构的失衡,导致公众心理上的隔阂,地区的房地价下跌,因此极易引发居民抵制,不但极大阻碍了公共设施的建设,而且影响社会稳定秩序的现象。

邻避效应的诞生的背景与公民意识的觉醒、新媒体资讯方式、政府政策制度转向有关,根本原因是空间不均衡与利益分配结构之间导致的利益冲突。这个词语于1980年代由当时担任英国环境事务大臣(英语:Secretary of State for the Environment)的英国保守党政客尼古拉斯·雷德利(英语:Nicholas Ridley, Baron Ridley of Liddesdale)(Nicholas Ridley)所使用并广为流传。

因该理论名称各单词的字首合起来为“NIMBY”,音近似中文的“邻避”,也就是邻居回避之意,恰好符合该理论的意思而被称之,又称邻避效应、邻避综合征、邻避情结、保家症候、宁避症候群、嫌恶设施等。

减少邻避设施厌恶的方法包括:对受影响居民或地区给予补贴、税捐减免、公共设施补偿等一系列方式,减少居民和地区的反对。

一般来说,受到反对的发展计划都会为附近地区带来长远的利益,有些甚至是当地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但短期内却会对附近的居住环境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附近居民会反对这个计划,或不反对这个计划,但会提议在其他地区兴建。总体来说,就如英语原句的字面意思:“不要(兴建)在我(家)的后院”。以下列出一些受反对的建筑及一些事例:

邻避效应其后衍生出奈避效应(英语:Not In Anybody's Back Yard,简称NIABY),意思是指一些所有地区的居民都会反对在其社区内进行的发展计划。

邻避效应衍生反义词为迎毗行为(英语:Yes In My Back Yard, 简称YIMBY),相对于居民对邻避设施的厌恶,迎毗设施则是受到居民的欢迎。如:公园、绿地、图书馆等,通常可以提高居住宁适性,并带动房地价上升。故会受到该地区居民欢迎。

相关

  • 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超级抗原超级抗原(SAgs)是一类导致非特异性免疫的蛋白质。超级抗原非特异性地激活T细胞,导致T细胞克隆激活和大量细胞激素的释放。超级抗原被微生物抗原(包括支原体,细菌,病毒等等)作为可以
  • 皮埃尔·维尔纳皮埃尔·维尔纳(法语:Pierre Werner,1913年12月29日-2002年6月24日),卢森堡政治家,1953年至1959年任国防兼财政大臣,1959年和1979年两次任卢森堡首相。
  • 阿伦·格林斯潘艾伦·格林斯潘,KBE(英语:Alan Greenspan,1926年3月6日-),尊称格老,美国人,美国第十三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许多人认为他是美国国家经济政策的权威和决定性人物,比如他决定美国政府
  • 孙策孙策(175年7月-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策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长子、吴大帝孙权的长兄,是孙吴的开拓者和奠定基础首要者。在群雄割据时期,曾待过袁术旗下,但不
  • B模B模偏振(B-mode polarization)是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一种偏振信号。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偏振图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旋度为零的部分(类电场部分),称为“E模偏振”,简称为“E
  • 中京工业地带中京工业核心地带(日语:中京工業地帯/ちゅうきょうこうぎょうちたい ),是日本的爱知县、三重县及岐阜县伸展的工业地带,为太平洋工业带之一。以前是日本第3位的工业出货额,后来超
  • 中岩圆月中岩圆月,正安2年1月6日(1300年1月28日) - 文中4年/应安8年1月8日(1375年2月9日),日本临济宗僧人。出身相模国镰仓,俗姓土屋,中岩为法号,谥号佛种慧济禅师。年少时于镰仓寿福寺出家,后
  • 孔昭慈孔昭慈(1795年-1862年),字文止,号云鹤,山东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孙,属大宗户,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知县,授广东饶平县知县。因丁忧归
  • 弗朗切斯科二世 (两西西里)弗朗切斯科二世(意大利语:Francesco II,Sicilian:Francescu II,1836年1月16日-1894年12月27日),全名弗朗切斯科·德·阿西西·玛利亚·利奥波多·迪·波旁(Francesco d'Assisi Ma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