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0号潜艇 (奥匈帝国)

✍ dations ◷ 2025-11-01 15:41:41 #U-10号潜艇 (奥匈帝国)

U-10号或称U-X号潜艇是奥匈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购置的U-10级潜艇(英语:U-10-class submarine)的首艇。它原是作为UB-I型潜艇在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役,战术编号使用UB-1号。UB-1号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于1915年1月通过铁路运至普拉组装并下水。当月晚些时候,它在德意志帝国海军麾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并于6月击沉了一艘意大利鱼雷艇。该艇于7月移交奥匈帝国,以U-10号之名投入使用。1917年5月,U-10号遭一艘英国潜艇袭击,但两枚鱼雷都没有击中。1918年7月,该艇触雷搁浅,严重受损。它被拖到的里雅斯特进行维修,但工程直至战争结束仍未完成。战后,U-10号作为战争赔款移交意大利,后于1920年在普拉拆解报废。

U-10号是一艘供近岸(英语:Coastal submarine)使用的小型单壳体潜艇(德语:Einhüllenboot),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27吨和142吨。它配备有一台功率为45千瓦特(60匹轴马力)的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四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轴马力)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可分别提供最高6.5节(12.0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节(10.2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其潜航深度为50米,额定船员编制为14名官兵。

U-10号装备有两具直径为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并可携带2枚鱼雷。典型的德国UB-I型潜艇还额外装备有一挺8毫米MG08重机枪,但既有文献尚无法确定U-10号作为一艘前德国潜艇是否装备了这类机枪,若有又是否在奥匈帝国服役时保留了下来。1916年10月,U-10号补充装备了一门37毫米23倍径速射炮(英语:Quick-firing gun);它其后又于1917年11月被一门47毫米33倍径速射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所取代。

经过奥匈帝国与德国的长期谈判,德国于1915年3月决定向对方提供五艘UB-I型潜艇。这款艇型对奥匈帝国海军而言是相当熟悉的,因为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B-3号(英语:SM UB-3)、UB-8号(英语:SM UB-8)和UB-9号(英语:SM UB-9)均是在奥匈帝国的普拉海军基地重新组装的。该国的第一艘同型艇于1915年4月4日购入,即作为“样品”的UB-1号。UB-1号自1914年11月1日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建(英语:Keel laying),至1915年1月22日下水。之后,这艘潜艇被拆成多个部件,通过铁路运输到普拉再重新组装。U-10号的重组耗时不详,但参考1915年4月中旬从德国运来的姊妹艇UB-3号,组装时间应为两周左右。

1915年1月29日,UB-1号在首任艇长、海军中尉弗朗茨·魏格尔的指挥下正式投入(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役。同年6月4日,该艇被分解成三个部分,用铁路运到普拉重新组装使用,一名奥匈帝国海军军官也被派驻该艇进行引航和训练。6月26日,该艇在威尼斯湾发射鱼雷击沉了意大利鱼雷艇5PN号。

一个月后,即1915年7月4日,德意志帝国海军正式将UB-1号移交给奥匈帝国海军,并在海军上尉卡尔·埃德勒·冯·翁措夫斯基的指挥下入役,成为U-10号。英国潜艇H4号(英语:HMS H4)于1917年5月11日与U-10号相遇。前者当时是在普拉附近巡逻时发现了U-10号,并向后者发射了两枚鱼雷。鱼雷的夹差在365米的距离上偏出5度,这显然是过宽的偏差,因为H4号的艇长观察到鱼雷正好从U-10号的艏部和艉部掠过。

1918年7月9日,U-10号在亚得里亚海北部近考尔莱的45°30′N 13°00′E / 45.500°N 13.000°E / 45.500; 13.000处不慎撞上了一枚意大利水雷后搁浅,遭到严重的破坏。尽管艇内被奥匈帝国陆军(英语:Austro-Hungarian Army)部队洗劫一空,它后来还是被拖到的里雅斯特进行修复,但直修复工作直至战争结束仍未完成;13名船员全部获救。战后,U-10号作为战争赔款被割让予意大利,后于1920年在普拉拆解报废。它在奥匈帝国的役期中未能取得任何战绩。

相关

  • 华姓(阴平音或去声韵,作姓氏使用时不作阳平音。ㄏㄨㄚˋ,不念作ㄏㄨㄚˊ、ㄏㄨㄚ,粤语读waa6(话))为汉字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位。在当代中国姓氏中排名第196位,人数约
  • 索里利亚何塞·索里利亚·莫拉尔(西班牙语:José Zorrilla y Moral,西班牙语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
  • 塞尔玛塞尔玛(英文:Selma),是美国阿拉巴马州下属的一座城市。面积约为13.81平方英里(约合 35.76平方公里)。根据2010年美国人口普查,该市有人口20,756人,人口密度为1,503.08/平方英里(约合5
  • 拜耳竞技场拜耳球场(德语:)是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勒沃库森的一座足球体育场。自1958年以来,拜耳球场一直都是德甲球队拜耳勒沃库森足球俱乐部的主场球场。球场最初的名字是乌尔里
  • 林兑林兑 (1906年-?),日治时期台中州大甲郡龙井庄人。一名政治立场激进的台湾旅日青年,留日时期积极从事当时具有强烈反殖民色彩的社会主义运动,多次遭日本当局逮捕入狱后一蹶不振,出狱
  • 徐素霞徐素霞,知名台湾儿童绘本作家,童书作家,图画书作家,儿童文学学者。著有《创意童话》、《第一次拔牙》、《追寻美好世界的李泽藩》、《踢踢踏》等多本知名绘本著作。其著作常被论
  • 鲍里斯·伊万诺维奇·戈洛韦茨鲍里斯·伊万诺维奇·戈洛韦茨(俄语:Борис Иванович Головец,1927年8月18日-2020年6月21日),苏联政治人物,前苏共罗斯托夫市委第一书记。1927年8月18日生于罗
  • 查尔斯·兰格尔查尔斯·兰格尔(英语:Charles Rangel,1930年6月11日-),美国民主党籍政治人物,现为代表纽约州第13国会选区的联邦众议员。兰格尔早年参加过朝鲜战争,并因此被授予紫心勋章与铜星勋章
  • 范蔼范蔼(425年-445年),南阳顺阳(今河南省淅川县李官桥镇)人,顺阳范氏第七代。其父范晔在南朝宋其间曾任太子詹事及著有史学著作《后汉书》。另有两兄弟,范遥、范叔蒌。其妻王氏乃南朝宋武帝刘裕的二女儿刘荣男之女,并育有一子范鲁连。范蔼年幼时喜爱整洁,衣服可以整年也不沾一点灰尘,二十岁时因其父范晔谋反的罪名被满门抄斩。被其父范晔牵连后,范蔼在临行刑前喝醉,就拾起泥土、果皮掉向其父及骂了其父数十声,范晔就问范蔼:“你憎恨我吗?”范蔼答:“今天何必再憎恨,但是父子一同死去,不能不悲痛罢了。”。
  • 阿兹特克山坐标:.mw-parser-output .geo-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dms,.mw-parser-output .geo-dec{display:inline}.mw-parser-output .geo-nondefault,.mw-parser-output .geo-multi-punct{display:none}.mw-parser-output .longitude,.mw-parser-output .latitude{white-spa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