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0号潜艇 (奥匈帝国)

✍ dations ◷ 2025-09-13 16:55:30 #U-10号潜艇 (奥匈帝国)

U-10号或称U-X号潜艇是奥匈帝国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购置的U-10级潜艇(英语:U-10-class submarine)的首艇。它原是作为UB-I型潜艇在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役,战术编号使用UB-1号。UB-1号由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建造,于1915年1月通过铁路运至普拉组装并下水。当月晚些时候,它在德意志帝国海军麾下正式入役(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并于6月击沉了一艘意大利鱼雷艇。该艇于7月移交奥匈帝国,以U-10号之名投入使用。1917年5月,U-10号遭一艘英国潜艇袭击,但两枚鱼雷都没有击中。1918年7月,该艇触雷搁浅,严重受损。它被拖到的里雅斯特进行维修,但工程直至战争结束仍未完成。战后,U-10号作为战争赔款移交意大利,后于1920年在普拉拆解报废。

U-10号是一艘供近岸(英语:Coastal submarine)使用的小型单壳体潜艇(德语:Einhüllenboot),水面及水下排水量分别为127吨和142吨。它配备有一台功率为45千瓦特(60匹轴马力)的戴姆勒(英语:Daimler Motoren Gesellschaft)四缸四冲程柴油发动机用于水面运行,以及一台89千瓦特(119匹轴马力)的西门子-舒克特(英语:Siemens-Schuckert)电动发电机用于水下航行,可分别提供最高6.5节(12.0千米每小时)的水面航速和最高5.5节(10.2千米每小时)的水下航速。其潜航深度为50米,额定船员编制为14名官兵。

U-10号装备有两具直径为450毫米的艇艏鱼雷发射管,并可携带2枚鱼雷。典型的德国UB-I型潜艇还额外装备有一挺8毫米MG08重机枪,但既有文献尚无法确定U-10号作为一艘前德国潜艇是否装备了这类机枪,若有又是否在奥匈帝国服役时保留了下来。1916年10月,U-10号补充装备了一门37毫米23倍径速射炮(英语:Quick-firing gun);它其后又于1917年11月被一门47毫米33倍径速射炮(英语:QF 3-pounder Hotchkiss)所取代。

经过奥匈帝国与德国的长期谈判,德国于1915年3月决定向对方提供五艘UB-I型潜艇。这款艇型对奥匈帝国海军而言是相当熟悉的,因为德意志帝国海军的UB-3号(英语:SM UB-3)、UB-8号(英语:SM UB-8)和UB-9号(英语:SM UB-9)均是在奥匈帝国的普拉海军基地重新组装的。该国的第一艘同型艇于1915年4月4日购入,即作为“样品”的UB-1号。UB-1号自1914年11月1日在基尔的日耳曼尼亚船厂开建(英语:Keel laying),至1915年1月22日下水。之后,这艘潜艇被拆成多个部件,通过铁路运输到普拉再重新组装。U-10号的重组耗时不详,但参考1915年4月中旬从德国运来的姊妹艇UB-3号,组装时间应为两周左右。

1915年1月29日,UB-1号在首任艇长、海军中尉弗朗茨·魏格尔的指挥下正式投入(英语:Ship commissioning)德意志帝国海军服役。同年6月4日,该艇被分解成三个部分,用铁路运到普拉重新组装使用,一名奥匈帝国海军军官也被派驻该艇进行引航和训练。6月26日,该艇在威尼斯湾发射鱼雷击沉了意大利鱼雷艇5PN号。

一个月后,即1915年7月4日,德意志帝国海军正式将UB-1号移交给奥匈帝国海军,并在海军上尉卡尔·埃德勒·冯·翁措夫斯基的指挥下入役,成为U-10号。英国潜艇H4号(英语:HMS H4)于1917年5月11日与U-10号相遇。前者当时是在普拉附近巡逻时发现了U-10号,并向后者发射了两枚鱼雷。鱼雷的夹差在365米的距离上偏出5度,这显然是过宽的偏差,因为H4号的艇长观察到鱼雷正好从U-10号的艏部和艉部掠过。

1918年7月9日,U-10号在亚得里亚海北部近考尔莱的45°30′N 13°00′E / 45.500°N 13.000°E / 45.500; 13.000处不慎撞上了一枚意大利水雷后搁浅,遭到严重的破坏。尽管艇内被奥匈帝国陆军(英语:Austro-Hungarian Army)部队洗劫一空,它后来还是被拖到的里雅斯特进行修复,但直修复工作直至战争结束仍未完成;13名船员全部获救。战后,U-10号作为战争赔款被割让予意大利,后于1920年在普拉拆解报废。它在奥匈帝国的役期中未能取得任何战绩。

相关

  • p634A9Z、​1RG6、​2RMN、​2Y9T、​2Y9U、​3QYM、​3QYN、​3US0、​3US1、​3US2、​3ZY0、​3ZY1862622061ENSG00000073282ENSMUSG00000022510Q9H3D4O88898NM_001114978、
  • 加利福尼亚湾加利福尼亚湾(Golfo de California),当地居民多称科尔蒂斯海(Mar de Cortés),是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与大陆间的一个海湾,面积约16万平方公里。科罗拉多河是汇入该海湾的主要河
  • 周宾周宾,明朝政治人物。洪武三十三年,接替赵惟一,担任南直隶常州府宜兴县知县。由刘深接任知县。
  • 尼克·波普尼克·波普(英语:Nick Pope,1965年9月19日-)是英国不明飞行物调查员,曾在英国国防部任职21年。1985年进入国防部任职,1991年和1994年间被指派到秘书处的一个部门工作,职责包括调查UF
  • 庄志传庄志传(16世纪-17世纪),字可贽,泉州府晋江县人,明朝、南明军事人物。庄志传在万历十九年(1592年)中武举人,次年(1592年)联捷武进士,担任广西指挥佥事。时值柳州流寇出没,他立下有战功而升
  • 朝比奈优弥朝比奈优弥(1980年9月7日-),日本女性漫画家,出生于青森县陆奥市,1998年出道。
  • 1,3,6-环辛三烯1,3,6-环辛三烯(英语:Cycloocta-1,3,6-trie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8H10,同分异构体有1,3,5-环辛三烯等。1,3,6-环辛三烯是一种存在几何异构的环烯烃,可用于合成环辛四烯。
  • 巴西岛巴西岛(葡萄牙语:Ilha Brasileira;西班牙语:Isla Brasileña)是一个位于乌拉圭河和夸拉伊河的汇流处的无人岛。该岛接近阿根廷、巴西和乌拉圭三国的交点,同时也是巴西、乌拉圭二国
  • 王章 (顺治进士)王章,字暗子,号酉山。山东莱阳县人。清初官员。王之砺孙。明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山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清军入关,组织科举,王章中式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进士。授井陉县知县,改石首县县丞。有《随缘堂文稿》、《守约堂诗集》。
  • 上海联城足球俱乐部上海联城足球俱乐部,是一家已经不存在的中国足球俱乐部,曾是中国足球超级联赛的球队之一,俱乐部合并解散前位于上海,主场设于上海浦东新区源深体育中心体育场。联城俱乐部的前身是成立于2000年的大连足球特区俱乐部,此后曾先后改名为大连赛德隆、珠海安平、珠海中邦、上海中邦,2006年被拥有第九城市的中国著名富豪朱骏收购,改名为上海联城。2007年2月8日,上海申花与上海联城两家中超俱乐部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布由于朱骏斥巨资收购上海申花,两支足球俱乐部合并组成新球队。新俱乐部的注册名为上海申花联盛足球俱乐部,简称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