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变星

✍ dations ◷ 2025-04-06 19:50:47 #联星,激变变星,恒星现象

激变变星(Cataclysmic variable star,CV),是拥有一颗白矮星和伴星的双星系统(参考双子座U),这颗伴星通常是红矮星,但有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是一颗白矮星或正在演化成次巨星。截止2006年2月1日,已经有超过1600颗激变变星被发现。 http://archive.stsci.edu/prepds/cvcat/index.html(此目录下的激变变星数据于2006.02.01日起冻结不再更新。)


以观测的观点来看,激变变星很容易被发现。它们通常是相当蓝的天体,而大多数的天体都是偏红的;这些系统的变化经常是相当强且快速的,强烈的紫外线甚至是X射线和一些特有的发射线是这类变星的典型产物。

这两颗星非常靠近,以至于白矮星的引力可以扭曲伴星,并且白矮星可以从伴星吸积物质。因此,伴星经常会被称为,失去的物质会在白矮星的周围形成吸积盘,强烈的紫外线和X射线经常从吸积盘发射出来。吸积盘也是不稳定的,当盘内的部分物质落至白矮星时,会导致 矮新星的爆发。

在吸积的过程中,物质在白矮星的表面累积。而因为施主星通常含有丰富的氢,在多数的情况下,吸积层最底部的密度和温度终将上升达到足够点燃核聚变的反应。反应在短时间内将数层体积内的氢燃烧成氦,外面的产物和数层的氢会被抛入星际空间内,这就被看成是新星的爆发。如果吸积的过程持续进行的足够久,白矮星的质量将会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内部增加的密度可能点燃已经死寂的碳,融合并触发Ia超新星的爆炸,将白矮星完全的摧毁。

激变变星可以细分成几个次级的群组,经常是以一颗明亮的原型特征为典型为来命名。这些群组可能会有些重叠,包括天鹅座SS、双子座U、鹿豹座Z、大熊座SU、武仙座AM、武仙座DQ、天蝎座VY、猎犬座AM和六分仪座SW。

在某些情况下白矮星的磁场会强到足以打乱、甚至完全阻碍了吸积盘的形成。在强烈磁场下的可见光会显示出强烈和易变的极化,因此有时称为中度极化(在吸积盘只有部分被摧毁的情况)或高度极化(在阻碍吸积盘形成的情况下)。如同在早先就提到的,变星类型习惯以知名的原型星命名,高度极化和中度级化的分别被以相关的武仙座AM和武仙座DQ来命名。

相关

  • 巴比伦囚徒巴比伦囚虏或巴比伦之囚是指古犹太人被掳往巴比伦的历史事件。公元前597年和前586年,犹大王国两度被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大批犹太富人、工匠、祭司、王室成员
  • 切罗基县切罗基县(Cherokee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西北部的一个县。面积1,124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41,903人。县治坎顿 (Canton)。成立于1851年12月20
  • 大佳腊大加蚋,又作大佳蚋、大佳蜡、大加腊,是台湾北部自清治时期至日治初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其幅员辽阔,包括今台北市市区大部分地区:万华区北半部,大同区、士林区西南端一小块地区、中山
  • 星球天体(astronomical object,也称为celestial object)是在可观测宇宙中,经由科学确认其存在的物体、或是结构。天体可能像恒星、行星、彗星等结合较紧密的星体或类星体,也可能是指
  • 艾瓦佐夫斯基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艾瓦佐夫斯基(亚美尼亚语:Հովհաննես Այվազովսկի、俄语:Иван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Айвазовский、 乌克兰语
  • 霍金辐射霍金辐射(英语:Hawking radiation)是以量子效应理论推测出的一种由黑洞散发出来的热辐射。此理论在1974年由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提出。有了霍金辐射的理论就能说明如何降低黑
  • 李家维李家维(Chia-Wei Li,1953年9月17日-)台湾生物学家,澎湖县人,现任教于国立清华大学生命科学系,台湾中文版《科学人》杂志总编辑。李家维于1953年生于澎湖县,初中时迁往台中市。1975年
  • 恩平恩平(官方外文Enping,传统粤语外文Yanping),古称“恩州”,位于中国南部,是广东省江门市代管县级市,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广东省定位的珠三角西岸现代产业基地和温泉旅游休闲度假
  • 新月体新月体(Crescent):肾小球球囊壁层的上皮细胞增生,以及炎症细胞聚集(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有时可见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形成一个环抱毛细血管球的新月形结构。在制片过程中,由
  • 爱德华·梅特兰·赖特爱德华·梅特兰·赖特爵士(英语:Sir Edward Maitland Wright,1906年2月13日-2005年2月2日),和他在牛津大学的导师哈代合写《数论介绍》()以著名的英国数学家。赖特是自学成才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