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变变星

✍ dations ◷ 2025-09-13 20:49:33 #联星,激变变星,恒星现象

激变变星(Cataclysmic variable star,CV),是拥有一颗白矮星和伴星的双星系统(参考双子座U),这颗伴星通常是红矮星,但有些情况下它也可以是一颗白矮星或正在演化成次巨星。截止2006年2月1日,已经有超过1600颗激变变星被发现。 http://archive.stsci.edu/prepds/cvcat/index.html(此目录下的激变变星数据于2006.02.01日起冻结不再更新。)


以观测的观点来看,激变变星很容易被发现。它们通常是相当蓝的天体,而大多数的天体都是偏红的;这些系统的变化经常是相当强且快速的,强烈的紫外线甚至是X射线和一些特有的发射线是这类变星的典型产物。

这两颗星非常靠近,以至于白矮星的引力可以扭曲伴星,并且白矮星可以从伴星吸积物质。因此,伴星经常会被称为,失去的物质会在白矮星的周围形成吸积盘,强烈的紫外线和X射线经常从吸积盘发射出来。吸积盘也是不稳定的,当盘内的部分物质落至白矮星时,会导致 矮新星的爆发。

在吸积的过程中,物质在白矮星的表面累积。而因为施主星通常含有丰富的氢,在多数的情况下,吸积层最底部的密度和温度终将上升达到足够点燃核聚变的反应。反应在短时间内将数层体积内的氢燃烧成氦,外面的产物和数层的氢会被抛入星际空间内,这就被看成是新星的爆发。如果吸积的过程持续进行的足够久,白矮星的质量将会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内部增加的密度可能点燃已经死寂的碳,融合并触发Ia超新星的爆炸,将白矮星完全的摧毁。

激变变星可以细分成几个次级的群组,经常是以一颗明亮的原型特征为典型为来命名。这些群组可能会有些重叠,包括天鹅座SS、双子座U、鹿豹座Z、大熊座SU、武仙座AM、武仙座DQ、天蝎座VY、猎犬座AM和六分仪座SW。

在某些情况下白矮星的磁场会强到足以打乱、甚至完全阻碍了吸积盘的形成。在强烈磁场下的可见光会显示出强烈和易变的极化,因此有时称为中度极化(在吸积盘只有部分被摧毁的情况)或高度极化(在阻碍吸积盘形成的情况下)。如同在早先就提到的,变星类型习惯以知名的原型星命名,高度极化和中度级化的分别被以相关的武仙座AM和武仙座DQ来命名。

相关

  • 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是指使用专门的仪器和利用一定的方法对变形体在外力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变化进行系统性的观测的一种测量工作。变形监测得到的观测值是作变行分析、预见性维护等的主
  • FeBrsub3/sub溴化铁,化学式为FeBr3,棕黄色或深红棕色固体。易溶于水,溶于水略显酸性,其水溶液可以结晶出暗绿色的FeBr3·6H2O。可溶于给电子溶剂(如乙醚、乙醇)中。固体溴化铁具有和氯化铁相似
  •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是用来指正常生理性睡眠中非快速动眼睡眠的第三、四期睡眠阶段。由醒觉进入睡眠状态,是依下列次序进行:醒觉状态、第一睡眠期、第二睡眠期、第三睡眠期、第四睡眠期、
  • 乔纳森·斯威夫特乔纳森·斯威夫特(英语:Jonathan Swift,1667年11月30日-1745年10月19日)英国-爱尔兰作家。他作为一名讽刺文学大师,以《格列佛游记》和《一只桶的故事》等作品闻名于世。根据历史
  • 跃迁量子跃迁,是一个量子物理学中的术语。它是指电子从原子的一个轨道跳跃到另一个轨道上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不连续的,也就是不存在电子处于两个轨道之间的状态。YouTube上的视频
  • 山毛榉科山毛榉科(Fagaceae)亦称壳斗科,属双子叶植物纲。本科植物除热带非洲及南非地区不产外,在北半球均有分布,并以亚洲种类最多。本科的植物都是落叶或常绿乔木,单叶互生,全缘或有齿缺或
  • 阿根廷国家足球队捷克斯洛伐克 6–1 阿根廷 (瑞典赫尔辛堡;1958年6月15日) 玻利维亚 6–1 阿根廷(玻利维亚拉巴斯;2009年4月1日)阿根廷国家足球队(西班牙语:Selección de fútbol de Argentina),是阿
  • 狼牙棒狼牙棒,为古代兵器的一种,用坚重的木头制成,长四五尺,上端长圆作枣子形,形如狼牙。在宋朝时是金国士兵所用武器,绍兴年间有戏剧反映了当时宋人对该武器威力的无奈。
  • 刘宝杰刘宝杰(1963年9月20日-),有时被戏称为LBJ、保洁或喇叭嘴,是台湾资深媒体人,以主持东森新闻台谈话性节目《关键时刻》而闻名。现任东森新闻台《关键时刻》资深主持人。资深当家主持
  • 弗雷德里克·卡尔·穆勒茨·斯特默弗雷德里克·卡尔·穆勒茨·斯特默(挪威语:Fredrik Carl Mülertz Størmer,1874年9月3日-1957年8月13日),挪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他知名于在数论和研究磁层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和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