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徽

✍ dations ◷ 2025-04-26 04:02:24 #美国国徽
美国国徽实际上是美国官方大纹章(Great Seal of the United States)上的图案。印章存放在美国国务院,第一次用于1782年。事实上,美国并未指定一个国徽图案。但纹章正面的图像实际上已经成为经常出现在官方文件或证件上的图案,例如美国护照。本文中出现的彩色版本图案不代表现实中的情况,实际大多数情况和纸张上盖下的图案是单色的。国徽正面图案的主要形象是象征美国的白头海雕(常被误为是秃鹰),白头海雕是力量、勇气、自由和不朽的象征。白头海雕的双翅展开(纹章学里称为“展现”)。左右雕爪分别抓着象征武力和和平的箭枝和橄榄(参见橄榄枝请愿书)。雕头目视右方,象征着期望和平。雕嘴叼着的绶带上写着拉丁文格言“合众为一”(E Pluribus Unum)。雕头上方的象征着拥有主权的新生国家“光环”的蓝色背景里镶着象征美国最初13个州的13颗五角星。雕胸前有一个没有支撑物的盾,使人混淆的是此盾有两个主要与美国国旗的不同之处:其一是上方的蓝色部分内没有星(虽然其他的一些纹章上有;代表美国参议院的纹章上就有13颗星,9·11委员会使用的纹章蓝色部分则有50个有孔的星),其二是不像国旗那样,下方的红白条纹最外面的是白色条纹,而非红色条纹。整个纹章经常被描述为“以蓝色为底色,等分为13个条,白红相间”这个描述技术上是不准确的,因为盾型是不可被垂直等分奇数份;其他类似错误的描述有:“用红色在白色底上等分六条...”。但所有这些描述都指出那条纹代表的是美洲最初的十三个原始被殖民地。封印的背面主体是一个未完工的金字塔,在金字塔的底部用罗马数字刻着1776年,也就是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年。在金字塔将要完工的顶端,所谓的上帝之眼观察着一切。上下写着两个铭文:Annuit Cœptis:意思是某人“认可我们开始”。Novus Ordo Seclorum:这是引自维吉尔的诗,意思是“时代新秩序”。1935年后,封印两面均作为美国一美圆纸币联邦储备符号使用。正面符号的意义是明显的—盾是国旗的变化形式,美国国鸟白头海雕则是广为人知的美国象征。背面的意义是隐讳的。很多人认为金字塔上方的眼睛与共济会有关。无论如何,那个眼睛不是共济会的符号,甚至也不是共济会设计的。在纹章设计过程中,只有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共济会会员,而且当时他的提议并没有被纹章设计委员会所采纳。广为人知的是上帝之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标志。上帝的全视之眼在基督教圣经中被多次提及。三角型的设计最初是Pierre Eugene DuSimitiere建议的,之后纹章学家William Barton发展了这一设计。在Du Simitière最初的草稿里,带着全视之眼的金字塔位于两人中间盾的上方。1776年8月20日纹章设计委员会的第一份报告里描述“饰章里普罗维登斯之眼放射出扩散到盾及人物的光辉。”另外的一个争论焦点就是正面星所发出光辉的形式。一些历史学家相信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金融天才和银行家海姆·所罗门参与帮助了图案的设计。他是一名犹太人,图案中五角星大致是以大卫之星的形式排列;这似乎是设计者在“赞美”海姆·所罗门的努力。无论如何,这种理论忽略了要美观对称的排列13颗星的困难度,而且当时大多数平民一直使用六角星。直到19世纪末单独的星星才被画为五角星。1776年7月4日,大陆国会任命了一个委员会去设计国家纹章封印。在经过6年3个委员会后,他们仍然没有达成一致的设计意见。最后,问题被移交到国会秘书查尔斯·托马斯那里,他把先前的三个设计加以合并。国会最后在1782年6月20日通过了他的整合方案,这个印章使用至今,人们把它雕刻在一个直径2.25英寸的黄铜制作的柱面上(被称为matrices,意为本体)。1782年9月16日,托马斯第一次使用了印章,确认签署允许授权乔治·华盛顿进行一次交换战俘的谈判。托马斯一直使用着它直到1789年依据宪法建立了一个新政府,那之后他把印章交给国务卿托马斯·杰斐逊。从那时开始,他和他的继任者就一直使用它颁发签署外交文件。原始的印章在1841年因为太旧而更换了。从最初的开始到现在已经使用了7个印章,这些印章现在可以在位于美国华盛顿的国家档案馆看到。国徽正面的图案被作为美国国际协定和美国政府文档的象征而使用。原件存放在美国国务院展览大厅的一个锁起来的玻璃容器内。正式协约需要总统和国务卿签名后,国会批准后盖上这个章。这个章每年大约使用2000-3000次。用于盖印的圆片圆片置于底模之上加盖印章盖印后的圆片美国国徽印章(2007年制)

相关

  • 景观艺术风景画是指主要描绘自然风景,例如山川江河等的画作。世界各地的风景画有着不同的特征,而传统上风景画主要分为西方绘画和中国绘画这两个部分,二者都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
  • 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佩德罗·米格尔·埃切尼克(巴斯克语:Pedro Miguel Etxenike,西班牙语:Pedro Miguel Echenique,1950年6月8日-)是西班牙固体物理学家,也是巴斯克地区现今最负盛名的科学家之一。1950
  • 萝扎·奥通巴耶娃萝扎·伊萨科芙娜·奥通巴耶娃(吉尔吉斯斯坦语:Роза Исаковна Отунбаева;1950年8月23日-)又称“奥坦巴耶娃”,为前任吉尔吉斯斯坦斯坦总统。曾是前吉尔吉斯
  • 海水浴场海水浴场是一种设置在海岸线上,供游客民众进行海水浴的休憩设施,通常只在夏季营运。海水浴场通常设置在有大面积沙滩、没有礁石的海岸地带,依照营运方式的不同,有些海水浴场是开
  • 原子簇原子簇(英语:clusters),在物理学中,术语“簇”是用于表示多原子的小粒子。卢嘉锡将“clusters”译为“原子簇”,将“Cluster Compound”译为“原子簇化合物”,而把“Transition Met
  • 托弗·以马内利·伊特科宁托伊沃·因马努埃尔·伊特科宁(芬兰语:Toivo Immanuel Itkonen,1891年1月20日-1968年12月5日),芬兰历史学家与语言学家,专精于萨米语与萨米族历史。伊特科宁的父亲,劳里·阿维德·伊
  • 卡波迪蒙特博物馆国立卡波迪蒙特博物馆(意大利语:Museo nazionale di Capodimonte),是一个设置在拿坡里卡波迪蒙特王宫(英语:Palace of Capodimonte)的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存放了大量珍贵画作、装饰
  • 那空是贪玛叻府那空是贪玛叻府(泰语:จังหวัดนครศรีธรรมราช,皇家转写:Changwat Nakhon Si Thammarat,泰语发音:)是泰国南部人口最多的府。东面临着泰国湾,邻近府份从南到北按顺
  • 军事代表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军事代表局,位于北京市,是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下属局,负责该部的军事代表工作。2016年改革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陆军装备科研订购部下
  • 文学评论文学批评或文学评论(英语:Literary criticism)乃是对文学的研究、评价和解读。现代文学批评经常受到文学理论的影响,而后者专注于对文学的技巧和目标进行哲学性的探讨。二者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