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宗教改革

✍ dations ◷ 2025-05-09 19:55:14 #反宗教改革

反宗教改革(拉丁语:Contrareformatio),又称为天主教改革或公教改革(Reformatio Catholica),是天主教会自1545年起召开特伦特会议至1648年三十年战争期间,为回应宗教改革的冲击而实行的革新运动。

天主教会对宗教改革运动的对应作法,在基督教各宗派间因立场不同而有分歧的称呼,有些新教徒称天主教会的反应为“反宗教改革”,天主教徒则称为“天主教会的改革”。这两种用法在在都反映了某些相关事件的真貌。

1517年,当马丁·路德在威登堡发表《九十五条论纲》的同时,意大利有心改革的人在罗马成立了 “圣爱会”(Oratory of Divine Love),这是由六十个天主教会领袖组成团体,志在崇拜与彼此扶持。圣爱会延伸出其他组织和修会,发展都十分蓬勃;天主教的改革,动机是改革生命而不是改革教义。这段期间最具影响力的修会是耶稣会。早在约一个世纪之前,西班牙在斐迪南二世国王与伊莎贝拉一世女王联合执政的“天主教双王”时期,进行一种宗教觉醒的改革,鼓励方济会会士西麦内斯枢机改革教会事务、资助学问研究,最值得注意的结果: 《康普鲁顿合参本圣经》于1522年,分别以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出版。这也是天主教会得以重新振兴,始于西班牙的热心改革教会。

耶稣会的组织,除了坚守过守贫穷、贞洁和服从的生活之外,还要加上第四誓:绝对服从教宗。新会士需具备罗耀拉的精神,非常重视军事组织与服从,品性与信仰都需符合正统。同时具有几个特点:

耶稣会有三个主要的任务:

1604年,诺比利(英语:Roberto de Nobili)神父抵达印度,不久,他就了解到,如果基督宗教真正要成为对所有的种族可选定的宗教,传教士必须首先本土化,道成肉身。他不止学会了印度语,而经过一番研究思考,选定了四项应对措施: 束发(kudumi)、裹纱 (thred)、额记(santal)和净礼(ablutions)。自从诺比利认清印度的文化与习俗,对印度人有最贴切的改变后,成千上万的印度人归向了基督。还有菲律宾的大部分人口,也成了天主教徒。

天主教宗教改革的主轴,就是脱利腾大公会议(又译为“特伦托会议”)。就在新教兴起之时,天主教会继续腐化,英国也宣布国王权力大过教宗。召开宗教改革会议的呼声一直从下层教士发起,大学内也有同样的声音,最后君主查理五世也决定要解决这些宗教问题。

教宗保禄三世在压力下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处理教会改革和应付新教方面与日俱增的威胁。地点在意大利北部山区的小城特伦托,从1545~1563之间,前后有三个会期:1545~47;1551~52;1562~63。正如一位枢机主教所描述的:“在教会史上,没有任何大会决定过这么多问题,确立过这么多教义,或者制定过这么多法规。”

当脱利腾大公会议于1563年12月4日闭幕的时候,会议共召开了二十五次,用了近十八年的时间。共有四位教宗使节、三位宗主教、二十五位大主教、一百二十九位主教、七位修道院院长、七位天主教特别团体的领袖,十位检察官与欧洲所有天主教国家的大使联合起来,郑重的共同签署这个大会所通过繁多谕令。庇护四世当时卧病在床,他回应这个大会的结论,说:“这一切都是在天主圣神感召下的成果。”

脱利腾大公会议确立天主教会与新教三原则的差异:

脱利腾大公会议给了天主教会在往后的四个世纪的宗教发展有一个明确的立场。

在传统上属天主教的国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这些国家中,异端裁判所为天主教改革运动的重要工具。异端裁判所的正式名称为“最高宗教法庭”,其目的在于抑制异端的兴起,防止教会的分裂。这主要是加拉法枢机主教(Cardinal Caraffa)的推动,到了1542年,他对寻求与基督新教沟通的人,直接批评甚至于威吓。于是罗马的异端裁判所成立,由罗马教廷控制。教廷任命了六个枢机主教为总监,加拉法是其中之一。他认定异端是背离天主的叛徒,也是最恶劣的罪人。由裁判所来处置最为适当且有效,就像医师面对生病的人,该切除的就切除,免得危害基督信徒的社群。

异端裁判所在意大利用的最普及。在西班牙是和较古老的合用也相当有效。任何型式新教派的团体,很快就被西班牙的异端裁判所消灭。然而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有圣女大德兰(大德肋撒)及圣十字若望这两位以神恩式体验闻名的导师,仍然有丰硕的成果。法国比较缓和,德国没有异端裁判所的传统,所以不普遍。英国在习惯上不准教廷进行异端裁判。这也成为更正教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阻碍。

同样与异端裁判所施行高压手段的是,开列禁书目录。这个办法在中世纪曾经使用过,但成功的程度不同。天特会议的最后一个会期,通过且颁布那时期最权威的禁书目录。这目录即所谓的《天特目录》交由教宗庇护四世(1559~65)执行。他在1564年把索引印发,呼吁各地的基督徒遵照办理。这目录查禁书目约占当时欧洲印行书籍的四分之三。几乎仅剩武加大译本,与天主教信仰的书本能发行。教宗还任命一个查禁书目的独立委员会,按期对书目增订,一直到1966年才废止。

法国人也受到加尔文派的影响,遍及全国,这些信徒从1557年以后称为结盟宗(又称胡格诺派、雨格诺派),他们是一群有才智与理想的人,其中有部分是贵族,虽在剧烈的逼迫当中,仍然人数成长。到了1555年在巴黎有一个教会,经过四年的成长,在法国结盟宗教会已有七十二处之多。公教派与结盟宗都想掌控政府,决意诉诸武力,展开了三次的恶战。

到1570年中,有一段短暂的和平,政府准许几座城为结盟宗统治,并允许设有教堂。结盟宗领袖科利尼(Coligny)支持过去的政策,反对西班牙的协助工作,以使的法国与西班牙是对立的。那时他们规划让出一些土地给法兰西,条件是立刻援助荷兰的革命军。科利尼主张最力,而且他最受查理九世的重用。为与法国各政治势力的调和,计划使纳瓦拉的亨利与查理九世的姊妹瓦罗亚(Valois)的玛格丽特(Marguerite)结婚。日期订于1572年8月18日,地点在巴黎是一个极富宗教色彩的城市,那日汇集了许多公教贵族与结盟宗,参加此盛礼。

照此情势演变,亨利极可能成为法国的国王。公教极端派立即去警告梅迪奇,结盟宗有阴谋;为了消除科利尼的势力,策动一次大谋杀,由吉斯一家及在巴黎的公教狂热分子所为。此次盛筵,所有结盟宗的领袖均被邀,称著 1572年8月24日圣巴多罗买日,整个巴黎的钟都敲响,这是大屠杀的暗号,整整三天三夜的流血惨剧。这次科利尼被杀,与他同时被杀的很多,据说单在巴黎就有八千人。后又扩及到法国其他城市,死亡人数应是数倍于此。纳瓦拉的亨利因放弃结盟宗,而能逃脱一死,此事件反为内战带来新的冲突。

相关

  • 巴库利德斯巴库利德斯(英语:Bacchylides /bəˈkɪlᵻˌdiːz/,古希腊语:Βακχυλίδης),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后。古希腊抒情诗人之一,他常于进行抒情表达。与品达齐名,他的生平事迹
  • 曾益新曾益新(1962年10月-),湖南涟源人,中国肿瘤学家。1985年毕业于湖南衡阳医学院,1990年获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
  • 十三个殖民地十三个殖民地(英语:Thirteen Colonies)是指大英帝国于1607年(弗吉尼亚)至1733年(乔治亚)在北美洲大西洋沿岸建立的一系列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最终成为了美国独立时的组成部分,即后来
  • 俄罗斯战略火箭军俄罗斯战略火箭军,又称战略导弹部队(俄语:Ракетные войска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ого назначения),是俄罗斯联邦以及前苏联的战略打击部队,其地位
  • 长春绕城高速公路长春绕城高速公路,是吉林省长春市市区偏西南位置的环状高速公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2501(原编号G0102)。公路全长88公里,俗称为长春五环路。其东段47.89公里为京哈高速公路
  • 裴埈皓肯尼斯·裴(英语:Kenneth Bae,1968年8月1日- )原名裴埈皓(韩语:배준호),是一名韩裔美国福音派基督教传教士,曾因被控策划颠覆朝鲜政权,包括在中国建立基地以推翻朝鲜政府而被朝鲜定罪。
  •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会计专业技术资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种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职称),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级别,即:
  • 秭归县秭归县是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县,古称归藏国。楚国诗人屈平的故乡,屈平为四川华阳国高阳氏之后,中国著名的脐橙生产地之一。在商朝时,有称为夔越的族群居住于此,建立夔国。在西周时,楚国势力扩张,被并入楚国。汉代始设县,东汉末年属于曹操设置的临江郡。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败北后,为益州牧刘璋所占,随即被孙权夺取交给刘备,刘备将临江郡并入宜都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再夺取宜都郡,以巫县、秭归设立固陵郡。固陵郡在夷陵之战中一度被刘备攻取,被孙权收复后仍并入宜都郡。永安三年(260年),秭归隶属
  • 建嘉建嘉(Kiến Gia、1211年 - 1224年十月)是大越国越南李朝惠宗李旵的年号,共计14年。
  • 心斋桥心斋桥是位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的商业购物区。一连排的百货商店与各式专门店等为大阪代表性的中心商务区。狭义上是指大阪中心部向南北延伸御堂筋东侧的心斋桥筋,但一般来讲会包含到以大阪市营地下铁心斋桥站为中心的御堂筋西侧。以流行时装发信地而驰名的美国村,是高级品牌专门店、时装店及咖啡店的集中地。心斋桥原为横跨长堀川的一条桥,在元和8年(1622年)长堀川开凿时建造。当时的心斋桥是长18间(约35米)、阔2间半(约4米)的木桥。明治6年(1873年)改建成铁桥,是当时日本罕有的建筑。明治42年(1909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