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佛性
✍ dations ◷ 2024-11-05 19:03:28 #佛性
佛性(梵语:बुद्धधातु,Buddha-dhātu),大乘佛教术语,最早出现于《大般涅槃经》,为如来藏学派的学说之一。传入中国后,成为涅槃宗中心教义,也影响到汉传佛教各宗教,如地论宗、天台宗、禅宗等,成为汉传佛教中很重要的教义。佛性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大般涅槃经》,后来也被如来藏学派的各经典所使用。《大般涅槃经》的梵文原本已失传,其他经典的梵文原典也有缺失。现代学者经过梵文、藏文与汉译本比较,发现汉语中的佛性,可能对应到多个梵文单字。如日本学者小川一乘比较《宝性论》的梵文本与汉译本,发现Buddha-dhātu,tathagata-dhatu,dhatu,gotra,tathagata-gotra,buddha-garbha及tathagata-garbha等单字皆被译为佛性,但是这几个单字也被译为如来藏、如来性等。大致上,佛性主要由buddha 与dhatu、gotra、garbha这几个名词组合而成。被汉译为佛性的梵文名词,主要包括梵语:Buddha-dhātu、梵语:buddha-gotra、梵语:buddha-garbha三者:印顺法师认为,《大般涅槃经》中的佛性原始梵文,可能是梵语:Buddha-dhātu。。日本学者高崎直道比较《大般涅槃经》的汉译本与藏译本后,也认为梵语:Buddha-dhātu翻成佛性的次数最多。佛性这个术语出现的时间不详,最早可能出现于《大般涅槃经》,成为这部经典的中心思想。东晋法显首次译出六卷本《佛说大般泥洹经》,将这个观念与术语介绍入中国。佛性一词在不同的说理情况下有深浅广狭不同的内涵。例如:被等同于觉性、自性、本性、真如、实相、如来藏(梵语:Tathāgatagarbha)、圆觉等。“佛性”为大乘佛教“有宗”的核心思想,亦为中国禅宗弘扬“人人皆有成佛之性”所常用的名相,就因有此成佛之性,才可能经由修学成佛之道而成佛。但并非全部佛教教派皆认可之观念。汉传佛教中,一派认为,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但是草木等无情之物则无佛性。另一派认为,佛性遍及一切,草木也有佛性,天台宗荆溪湛然有无情有性的说法。
相关
- 副粘液病毒科副粘液病毒科包括二个亚科,副粘液病毒亚科(Paramyxivirinae)及肺炎病毒亚科(Pneumovirinae)。副粘液病毒亚科除已归类六属病毒外,还有尚未归类之马麻疹病毒属(Equine Morbilli
- 会计学财务会计 · 管理会计 ·会计学(Accounting)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
- 生物染色剂染色是用于增强显微图像对比度的一项辅助技术。辅以不同类型的显微镜,染色和染料常在生物学和药学领域被用于提高生物组织的可见度。染色常被用于观察大块组织(如肌肉组织和结
- 斯塔提乌斯斯塔提乌斯(英语:Statius),(45年-96年)。古罗马著名的诗人之一,出生于那不勒斯,其父即凭借诗歌而闻名于世。他曾创作了大量反映古希腊神话的相关史诗作品而在古罗马闻名遐迩,他的作品
- 列奥那多·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语:Leonardo da Vinci;儒略历1452年4月15日-1519年5月2日),又译达文西,全名列奥纳多·迪·瑟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意为“芬奇
-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英语:Ecosystem diversity),可指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多样性,或一个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此词语和生物多样性不同,生物多样性是指是生物或物种变化的程
- 奇南帕奇南帕(西班牙语:Chinampa;纳瓦特尔语:chināmitl),是中美洲墨西哥谷地原住民开创的农业耕作方式,于在浅湖床开垦的耕地上种植农作物。由于墨西哥谷地多湖,农民为扩张耕地面积,常利用
- 伯克县伯克县(英语:Burke County, Georgia)是位于美国乔治亚州东部的一个县,东邻南卡罗莱纳州。面积2,16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估计,共有人口22,243人。县治韦恩斯伯勒(Wayn
- 军阀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支持: 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国民党中央派系: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国民党地方派系:中原大战是指1930年5月至11月,蒋中正(即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
- 王小云王小云(1966年8月-)是一位中国密码学家。山东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66年8月生于山东省诸城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五个。受身为教师的父亲影响,王小云从小就对数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