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线 (台铁)

✍ dations ◷ 2025-02-23 19:46:19 #台湾铁路管理局路线,1921年建立,1921年台湾建立,1921年启用的铁路线,1965年废除,1965年台湾废除,1965年停用的铁路线,台湾铁路废线,台北市

新店线是一条原为台北铁道株式会社私营,二战后改由台湾铁路管理局经营的传统铁路支线。路线自万华站分歧后,逐渐向东南行进至公馆、景美,并逐渐南转,跨过景美溪后继续南行,最后到达终点新店站。全线于1965年停止营运,大部分路基改建为公路,是台铁最早停驶的铁路支线。

前身为明治30年代末期之轻便铁道,以台北南门(专卖局)为起点通往新店,末端延伸到新店龟山一带,为台北南郊重要的交通干道。此私设轨道为营造业者泽井市造经营,后成立“台北轻铁炭矿株式会社”,从运输业跨足煤炭业,原有轨道无法负荷庞大运输量,遂增资改组成立台北铁道株式会社,从纵贯线万华站分支兴建。其中万华=公馆段于1921年(大正10年)1月22日通车,1月24日上午10点30分试营运;公馆=新店段则于同年3月25日通车(3月24日试营运)。全线通车时,万华到新店间的行驶时间约为50分钟。

最初的兴建目的,原本是为了便于接驳运送自木栅、深坑、石碇等地开采的煤矿。当时,台北铁道株式会社另经营有2条轨道(运煤台车线)─深坑线(景尾=石碇 全长10.6哩)与十五分线(景尾=十五分,全长1.0哩),与可转乘新店线的景尾、十五分两站。

后来则略为兼具观光及通勤铁路的性质—在过去公路运输尚不发达的情形下,假日经常有不少游客搭乘列车,前往离新店站不远处的碧潭风景区,或换搭台车前往乌来游览。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1928年(昭和3年)3月16日创校后,校门口亦有水源地车站服务附近居民。

战后(1949年(民国38年))新店线由台铁买收,成为辖下支线。由于北新公路于1950年代中后期完工,并开行台湾省公路局客运路线,使得新店线的载客量逐年下滑,亏损也日渐严重;加上路线并非以作为最大转运站的台北车站为端点站,更注定了新店线没落的命运。堀江车站=新店车站段最终于1965年(民国54年)3月24日停止营运。至于万华车站=堀江车站改作为堀江侧线使用,直到1968年(民国57年)废止为止,全线于1970年(民国59年)拆除。

新店线废止后,其原有路基大多被改建为公路。万华─公馆间路段主要修建为今天的汀州路,路幅窄小;万隆─新店间路段则配合既有道路(台北─新店公路)拓宽,成为今天的罗斯福路五、六段和北新路(编号为台九线)。当时原本有意以汀州路作为联络台北与新店之间的替代道路。但根据时任台北市市长高玉树于回忆录中的叙述:景美附近有居民透过陈情取得原铁路用地作为己用,造成汀州路末端无法连接罗斯福路五段,因而作罢。

原路线自万华车站后站起,沿现今汀州路一、二、三段和四段的前段部分、汀州路四段23巷、罗斯福路五段150巷、罗斯福路五、六段、北新路三、二、一段,抵达新店站(站址于现今光明街47、49号),新店站场站轨道最远延伸至碧潭堤防边(今捷运新店站旁之新店路)。

30年后完工通车的台北捷运新店线,路线正是沿台九线地下而行。且万隆站~新店站段大致与台铁新店线路线相同,站名亦多重复,但部分车站位址与现今同名捷运站不相同。

1998年(民国87年)曾在新店线行驶的CK101蒸汽机车复驶,动态保存一段时间,后因种种因素再度停驶并保存在彰化扇形车库。

(包括1965年(民国54年)4月24日停驶前已经废站者)

(1990年裁撤并入新设之万华区、中正区)

(1990年裁撤并入新设之中正区、万华区以及邻接之大安区)

(2010年改制为新北市)

(1968年并入台北市改称景美区,1990年再与木栅合并为文山区。今属台北市文山区景美次分区及兴隆次分区)

(2010年改制为新店区)

相关

  • 丝裂霉素C丝裂霉素(Mitomycin),属抗生素类的抗肿瘤药,用以治疗癌症,如:胃及胰脏的腺癌、膀胱癌。作用在于减缓或停止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卤化/核糖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克拉屈滨、克罗拉滨、氟
  • 汉狄法洪德法(d'Hondt method),又译抗特计算法,是指在比例代表制下的最高均数方法选举形式之一。洪德法基本规则为,把每一参选党派所取得票数除以一、二、三、直至议席数目,然后将得出的
  • 东方一号东方一号(俄语:Восток-1)是前苏联的太空计划,也是人类首次载人航天任务,1961年4月12日发射升空,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外层空间的人,亦是第一个进入地球轨道的人。东方
  • 退出状态退出状态(Exit status,别称Return Code,亦译为“返回码”)在计算机领域中指一个子进程(或被调用方)运行结束时向其父进程(或调用方)返回的一个相对小的值。在DOS中,这个值被称作error
  • 克洛狄乌斯·阿尔比努斯克洛狄乌斯·阿尔比努斯(拉丁语:Decimus Clodius Ceionius Septimius Albinus Augustus,约150年-197年2月19日),或译为阿尔拜努斯,是一位罗马将军、元老和争位者,他在193年至197年间
  • 约翰·莱瑟姆 (鸟类学家)约翰·莱瑟姆(英语:John Latham,1740年6月27日-1837年2月4日)是一位英国医生、生态学家和作家,被认为是“澳大利亚鸟类学”之父,于19世纪初描述和命名了多种澳大利亚的鸟类。著有《
  • 临界乳光临界乳光(Critical Opalescence)是透明液态物质在二级相变(连续相变)区域内的现象。在其温度压力接近临界点时,液体会看似混浊。最早是由Charles Cagniard de la Tour在1823年在
  • 保柳斯·扬库纳斯保柳斯·扬库纳斯(立陶宛语:Paulius Jankūnas,1984年4月29日-),立陶宛篮球运动员。他现在效力于立陶宛球队考纳斯篮球俱乐部。他也是立陶宛国家篮球队的一员,在场上的位置是前锋。
  • 德威特·华莱士德威特·华莱士(DeWitt Wallace,1889年11月12日-1981年3月30日),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创刊人,与妻子丽娜·比尔·阿基森于1922年2月创立了第一期《读者文摘》。
  • 程峻程峻(?-1786年),字丽标,号小峰,安徽六安州人,清朝官员。程峻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接替刘亨基,于台湾两度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管辖约今台湾南部之嘉义县、嘉义市、台南县、市全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