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环路定律

✍ dations ◷ 2025-09-11 04:48:49 #安培环路定律

安培环路定律(英语:Ampère's circuital law)常直接简称为“安培定律”,是由安德烈-马里·安培于1826年提出的一条静磁学基本定律。

安培环路定律表明了:在真空中载流导线所载有的稳恒电流,与磁感应强度沿着环绕导线的任意闭合回路(环路,closed loop)的路径积分(环场积),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其中,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是环绕着导线的闭合回路,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磁感应强度(又称为B场), d {displaystyle mathrm {d} {boldsymbol {ell }}} 是微小线元素向量,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是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所围住的电流。

亦即,在真空中的稳恒电流会产生稳恒磁场,而磁感应强度B沿任意环绕载流导线的闭合路径的线积分值(环场积),等于该选取的环路(安培环路)所包围的总电流值(各个电流的代数和)乘以真空磁导率。

1861年,詹姆斯·麦克斯韦又将这方程重新推导一遍,使得符合电动力学条件,并且发表结果于论文《论物理力线》内。麦克斯韦认为,含时电场会生成磁场,假若电场含时间,则前述安培定律方程不成立,必须加以修正。经过修正后,新的方程称为麦克斯韦-安培方程,是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以积分形式表示为

其中,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是边缘为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的任意曲面,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穿过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电流的电流密度,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是电位移, d a {displaystyle mathrm {d} mathbf {a} } 是微小面元素向量。

载流循环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可以使用右手定则来判断。其方法为将拇指外的四根手指向手掌弯的方向视为磁场方向,则拇指所指的方向即为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也可以用来辨明一条电线四周磁场的方向。对于这用法,右手定则称为“安培右手定则”,或“安培定则”。如右图,安培右手定则表明,假若将右手的大拇指朝着电线的电流方向指去,再将四根手指握紧电线,则四根手指弯曲的方向为磁场的方向。

安培环路定律的历史原版形式,连结了磁场与源电流。这定律可以写成两种形式,积分形式和微分形式。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即ℝ³上的斯托克斯公式),对于任意向量 F {displaystyle mathbf {F} }

所以,这两种形式是等价的。

电流 I {displaystyle I} 在一个曲面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上的通量,等于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沿着 S {displaystyle mathbb {S} } 的边缘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的路径积分。采用国际单位制(后面会讲述CGS单位制版本),原版安培环路定律的积分形式可以写为:

请注意到这方程有些模糊之处,需要特别澄清:

安培环路定律可由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的叠加性证明(请参阅毕奥-萨伐尔定律)。在静磁学中,安培环路定律的角色与高斯定律在静电学的角色类似。当系统组态具有适当的对称性时,我们可以利用这对称性,使用安培环路定律来便利地计算磁场。例如,当计算一条直线的载流导线或一个无限长螺线管的磁场时,可以采用圆柱坐标系来匹配系统的圆柱对称性。

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这方程也可以写为微分形式。只有当电场不含时间的时候,也就是说,当电场对于时间的偏微分等于零的时候,这方程才成立。采用国际单位制,这方程表示为

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旋度等于(产生该磁场的)传导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电流可以细分为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而束缚电流又可分类为磁化电流和电极化电流。以方程表示,总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其中, J f {displaystyle mathbf {J} _{f}} 是自由电流密度或传导电流密度, J M {displaystyle mathbf {J} _{M}} 是磁化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是电极化电流密度。

从微观而言,所有的电流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实用原因,物理学家会将电流分类为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对于每一类电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例如,束缚电流通常发生于原子尺寸。物理学家或许想要使用较简单但适用于较大尺寸状况的理论。因此,较微观的安培定律,以B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和微观电流(包括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来表达的定律,有时候会被替代为等价的形式,以附属磁场(又称为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和自由电流来表达的形式。后面证明段落,会有详细的关于自由电流和束缚电流的定义,与两种表述等价的证明。

通常在教科书内所提及的单独的“电流”二字,都是指的自由电流,即自由载流子(电子及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例如,通过一条导线或一个电池的电流。自由电流与后面提到的束缚电流明显不同,后者出现于可以被磁化或电极化的宏观物质里(每一种物质都会或多或少地被电极化或磁化)。

当一个物质被磁化的时候(例如,将此物质置入外磁场),电子仍旧会束缚于它们所属的原子。但是,它们的物理行为会有所改变(会与感受到的磁场耦合),产生微观电流。将这些电流总合在一起,会有如同宏观电流一般的效应,环绕于磁化物体内部或表面。称这电流为磁化电流,是束缚电流的一部分。称磁化电流的密度为“体磁化电流密度” J M {displaystyle mathbf {J} _{M}} ,用方程定义为

其中, M {displaystyle mathbf {M} } 是磁化强度(单位体积的磁偶极矩)。

束缚电流的另外一种来源是电极化电流。感受到电场的作用,可电极化物质内的正束缚电荷和负束缚电荷会以原子距离相互分离。假设电场随着时间而变化,束缚电荷也会随着时间而移动,因而产生“电极化电流”,称其密度为“电极化电流密度” J P {displaystyle mathbf {J} _{P}} ,用方程定义为

其中,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电极化强度。

注意到电极化强度的定义式

其中, ρ b {displaystyle rho _{b}} 是“体束缚电荷密度”。

取电极化电流密度的散度:

所以,电极化电流密度与体束缚电荷密度的关系为

原版安培环路定律只适用于静磁学。在电动力学里,当物理量含时间,有些细节必须仔细检查。思考安培方程,

其中,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是B场, μ 0 {displaystyle mu _{0}} 是磁常数,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是总电流。

取散度于这方程,则会得到

应用一个向量恒等式,旋度的散度必定等于零。所以,

这意味着电流密度的散度等于零:

在静磁学内,这是正确的。但是,出了静磁学范围,当电流不稳定的时候,这就不一定正确了。

举个经典例子,如图右,一个正在充电的电容器,其两片金属板会随着时间分别累积异性电荷。设定表面 L {displaystyle mathbb {L} } 的边缘为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应用安培定律,

在这里,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是通过任意曲面的电流,只要这曲面符合一个条件:边缘为闭合回路 C {displaystyle mathbb {C} } 。所以,这任意曲面可以是表面 L {displaystyle mathbb {L} } ,而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I {displaystyle I} ;或者这任意曲面可以是封闭圆柱表面减去左边表面 S L {displaystyle mathbb {S} -mathbb {L} } ,而由于通过这任意曲面的电流是 0 {displaystyle 0} I enc {displaystyle I_{text{enc}}} 0 {displaystyle 0} 。选择不同的曲面会得到不同的答案,这在物理学里,是绝对不允许发生的事。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安培环路定律必须加以修改延伸。应用流体力学的方法,麦克斯韦摹想磁场为电介质涡旋(vortex)大海,而位移电流即为大海内的电极化电流。在他于1861年发表的论文《论物理力线》里面,麦克斯韦将位移电流项目加入了安培定律。

在自由空间内,位移电流跟电场随着时间的变化率有关;而在电介质内,上述贡献仍旧存在,但另外一个重要贡献则与电介质的电极化有关。虽然电荷不能自由地运动于电介质,感受到外电场的作用,分子的束缚电荷可以做微小的运动。因此,正值和负值的束缚电荷会产生小距离的分离,造成电极化的增加,这可以用变量电极化强度 P {displaystyle P} 来表达。电极化强度随着时间的变化所产生的效应就是电极化电流。

位移电流密度 J D {displaystyle mathbf {J} _{D}} 定义为

其中,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是电位移,定义为

其中, ε 0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0}} 是电常数,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是电极化强度。

所以,位移电流密度分为两个部分:

这方程右手边的第一个项目是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在任何地方都可存在,甚至在真空也可以存在。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并不涉及任何真实的电荷运动,但是,它描述一个含时电场的物理行为,就好像是真实的电流。第二个项目是电极化电流密度,与电介质内单独分子的极化性有关。

将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加入安培方程:

或者,使用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和位移电流 D {displaystyle mathbf {D} } 来表达,

这就是麦克斯韦-安培方程,可以补救原本安培环路定律的限制。

假若使用B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由于习惯,时常会称 ε 0 E t {displaystyle varepsilon _{0}{frac {partial mathbf {E} }{partial t}}} 项目为位移电流密度。由于增添了位移电流,麦克斯韦能够推论(正确地)光波是一种电磁波(请参阅电磁波条目)。

等价于方程

注意到只处理微分形式,而不处理积分形式。但这已足够了。因为,根据开尔文-斯托克斯定理,微分形式等价于积分形式。

回想电位移的定义式为

还有,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的定义式为

将这两个定义式代入H场 H {displaystyle mathbf {H}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

经过一番运算,可以得到

稍加整理,即可得到磁场 B {displaystyle mathbf {B} } 的麦克斯韦-安培方程

采用CGS单位制,安培方程的积分形式,包括麦克斯韦修正项目,可以写为

其中, c {displaystyle c} 是光速。

其微分形式可以写为

相关

  • 科鲁迈拉科鲁迈拉(英语:Columella,4年-70年)。来自加的斯。著有12卷的《论农业》,主要以散文体写成, 只有卷十以六音步的格律写成。他还有一部篇幅较为短小的有关农业的小册子,其中有关树木
  • Robert罗伯特(Robert),又译为罗拔图、罗伯、劳勃、罗拔(Robert),是日耳曼语男名,源于古高地德语Hrodebert,意思是荣光(hruod指荣耀,berht指光亮),也被用作姓氏。 其名字常用的爱称有罗伯(Rob)、
  • 苏德战争轴心国 纳粹德国 意大利王国(至1943年) 匈牙利王国 罗马尼亚王国(至1944年) 保加里亚第三帝国(至1944年)同盟国 苏联 波兰(英语:Polish Armed Forces in the East) 南斯拉夫(自1
  • 黑标传媒黑标传媒是一家成立于2013年,立足于洛杉矶的独立电影制片商和融资公司。黑标传媒的创始人之一是亿万富翁弗雷德里克·W·史密斯(Frederick W. Smith)的女儿莫莉·史密斯(Molly S
  • 詹姆斯·W·杰勒德詹姆斯·沃森·杰勒德(James Watson Gerard,1867年8月25日-1951年9月6日)生于纽约州杰纳西奥,美国律师、外交官,美国民主党人,曾任美国驻德国大使(1913年-1917年)。
  • 贝莉·根纳斯 贝莉·根纳斯(英语:Belle Gunness;1859年11月11日-?,1908年4月28日失踪),又译作贝莉·吉妮丝,是一位挪威裔美国籍连环杀手。在1884年到1908年间,贝莉被认为至少杀害了14人,最多甚至可
  • 萧志贤萧志贤(1913年-2000年),男,河南新县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兰州军区空军后勤部副部长。
  • 格洛格许斯山坐标:46°45′50.8″N 08°15′31″E / 46.764111°N 8.25861°E / 46.764111; 8.25861格洛格许斯山(Glogghüs),是瑞士的山峰,位于该国中部,处于上瓦尔登州和伯恩州接壤的边界,属
  • 保罗·柯诺可保罗·亨利·柯诺可(英语:Paul Henry Konerko, 1976年3月5日-),为前美国职棒大联盟的一垒手。生涯效力过道奇、红人与白袜等队。2005年帮助白袜睽违86年拿下世界大赛冠军。2006年
  • 奇观奇观(英语:Spectacle)本意旨奇异罕见的现象、景观, 在摄影领域中,指透过拍摄,每一个物件、状态、组合抑或过程,都得以展现“美”,且任何时刻皆无可比拟,任何人都独一无二,透过拍摄,从而拯救平凡、老套和卑微的事物,得以将日常转化为“奇观”。Spectacle 于中世纪(mid-14c.)古法语spectacle意为经由特别准备或安排的展演。拉丁文spectaculum (13c.),解释为景象、场面、罗马游戏。拉丁文spectare,意旨一场公开的表演,壮观的场面,是表演所被观赏的场域。拉丁文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