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 dations ◷ 2025-08-09 00:38:59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英语:Peace of Westphalia,德语:Westfälischer Friede,法语:Traités de Westphalie)是指1648年五月至十月间在威斯特伐利亚地区内的奥斯纳布吕克市和明斯特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标志着欧洲一系列宗教战争的结束。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了欧洲历史上有近八百万人丧生的动荡时期。学者普遍认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着基于威斯特伐利亚主权概念的现代国际系统的开始。和约的谈判过程颇为冗长。由于双方都希望在自己的领地内进行谈判进而控制谈判,谈判主要在两个城市进行。共计110名交战国代表出席谈判,但代表们并不每次都同时出席。会议共签署三份条约以终止对应的相互交叠的战争:明斯特和约、明斯特协议和奥斯纳布吕克条约。这些条约结束了哈布斯堡及其天主教派盟友与新教势力(瑞典、丹麦、荷兰和神圣罗马帝国各邦)及其盟友法国(尽管信仰天主教但反对哈布斯堡)之间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条约还结束了西班牙与荷兰共和国之间的八十年战争(1568-1648),前者正式的承认后者的独立地位。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是以外交会议订立和约的先例。基于各个主权国家共存的概念,新的政治系统在欧洲中部形成。由于权力平衡,国家间的侵略战争得到遏制,反对干预别国内政的准则开始得到认可。随着欧洲影响力逐渐遍布全球,这些威斯特伐利亚原则,尤其是主权国家的概念,逐渐流行成为国际法和世界秩序的中心原则。此和约导致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失去大量领地,也削弱了王朝对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各邦国的控制,使王朝陷入中衰,也使德国陷入封建分裂的时代。另外,此和约导致法国,荷兰和瑞典这三大欧洲新霸主的崛起。罗马教廷对和约感到大为不满,教皇英诺森十世发布训令称:“在法律本身上,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永远等于零的、无效的、无用的、无力的、不公平的、不正义的、应贬抑的、应谴责的、无约束力且无效果的。”普鲁士公国 · 勃兰登堡侯国 · 克列夫斯/马克/雷芬斯堡 (1614年) · 早期波美拉尼亚/明登/哈伯斯塔特 (1648年) · 劳恩堡和比余托夫/德拉罕 (1657年) · 马格得堡 (1680年) · 殖民地 (勃兰登堡黄金海岸 · 阿尔金 · 蟹岛 · 托图拉)纳沙泰尔 (1707年) · 葛尔德斯 (1713年) · 明登-雷芬斯堡 (1719年) · 西波美拉尼亚 (1720年、1815年) · 西里西亚/格赖茨 (1742年) · 东弗里西亚 (1744年) · 东普鲁士/西普鲁士 (1772年-1773年) · 南普鲁士 (1793年) · 新东普鲁士/新西里西亚 (1795年)勃兰登堡 · 波美拉尼亚 · 波森大公国1 · 萨克森 · 西里西亚 · 威斯特法伦 · 莱茵省2 (1822年) · 普鲁士省 (1824年-1878年) · 霍亨索伦 (1850年) · 石勒苏益格-霍尔斯/汉诺威/黑森-拿骚 (1866年–1868年)下西里西亚/上西里西亚 (1919年) · 大柏林 (1920) · 波森-西普鲁士 (1922年) · 霍尔-莫斯堡/马格得堡/卡塞尔/拿骚 (1944年)德伦特伯国 · 西弗里西亚领地 · 格罗宁根领地 · 荷兰伯国 · 上艾瑟尔领地 · 乌得勒支主教区(后为乌得勒支领地) · 泽兰伯国 · 聚特芬伯国阿图瓦伯国2 · 布拉班特公国 · 弗兰德伯国 · 格尔德恩公国 · 埃诺伯国 · 林堡公国 · 卢森堡公国 · 梅赫伦领地 · 那慕尔伯国

相关

  • 口吃口吃(俗称“结巴”、“磕巴”、“漏口”,在台湾,国语念作“kǒu jí”;中国大陆普通话与新马两地则念作“kǒu chī”;古汉语中叫謇。),是一种言语障碍,表现为言语频繁地与正常流利
  • DPGN弥漫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iffuse proliferative glomerulonephritis、DPGN)是一种肾小球肾炎(Glomerulonephritis)的类型、归为SLE之肾脏病变最严重的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发生
  • 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
  • span class=chemf style=white-space:nowrap;Csub12/sub十二烷,或称十二碳烷,是化学式为CH3(CH2)10CH3的烷烃。十二烷是粘稠的油状液体,为石蜡油组分之一。它有355个同分异构体。高纯度的单体十二烷含量可以达到98%以上甚至更高。十
  • 核糖酶核酶(英语:ribozyme,又译核糖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的RNA分子,类似于蛋白质中的酶。在核酶的发现之前,酶,其被定义为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极性在化学中,极性(polarity),是指一个共价键或一个共价分子中电荷分布的不均匀性。如果电荷分布得不均匀,则称该键或分子为极性;如果均匀,则称为非极性。物质的一些物理性质(如溶解性、
  • dADP去氧腺苷二磷酸(Deoxyadenosine diphosphate,dADP)是一种与腺苷二磷酸相似的核苷酸,在五碳糖2号碳上的-OH基被氢原子取代。含有两个磷酸根、一个碱基腺嘌呤,以及五碳糖。
  • 法理继承国家国家继承(英语:Succession of states)在国际法上,是指某一个国家因为一定的领土被别国取去,因而导致该国在国际上的部分或全部权利、义务、地位等,被取去其领土的国家所取代。取得
  • 物理量物理量,是物理之中能测量的量,例如质量、体积,或者是测量和通常以数和物理单位(通常偏好国际单位制单位)的积表达的结果。在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度量衡大会(General Conference of
  • 以物易物以物易物(英语:barter economy)又称物物交换,是有社会契约或明确协议条件下的交换价值模式。与礼物经济自由价值模式相反。用自己拥有的物品或服务与别人交换,以换取别人的物品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