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义

✍ dations ◷ 2025-07-17 14:08:50 #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作为哲学意义,是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目的以及可以理解的真相。与其说它是一个人公开表示的立场,不如说它是一种针锋相对的意见。许多评论者认为达达主义、解构主义、朋克这些运动都是虚无主义性质的,虚无主义也被定义为某些时代的特征。如:布希亚称后现代性是虚无主义时代,有些基督教神学家和权威人士断言现代与后现代由于拒绝上帝而是虚无主义的。曾对虚无主义著书论述的著名哲学家,有尼采和海德格尔。英文“Nihilism”这个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中的“nihil”,意为“什么都没有”。牛津英语字典认为它于1817年进入英语词汇,而Alain Ray的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1995年修订版)认为它在1787年进入法语词汇,nihiliste最早于1761年使用;不过那时,指宗教意义上的异教徒。Ray同时认为1829年出现在俄语中的nigilizm,是由于这个词对于现代语言的浸透。拉丁语中的不定代词nihil 由nihilum减缩而成。虽然屠格涅夫使虚无主义这个词众所周知,它是由弗里德里希·海因里希·雅各比首先引入哲学领域。雅各比想用这个词展现出理性主义特色,特别是康德的批判哲学。他认为所有的理性主义都可以减到虚无,这样我们应该试图去避免它,回归到某些信仰。尼采晚期的作品主要是关于虚无主义的。《权力意志》的一卷,由尼采1883年到1888年的笔记精选组成。他将之命名为“欧洲虚无主义”并认为这是19世纪的主要问题。尼采将虚无主义定义为:使世界,特别是人类生存没有意义,目标,可以理解的真相和本质价值。虽然后现代主义被一些人取笑为虚无主义,但就虚无主义者倾向于失败主义来说,它并不符合上述虚无主义的公式。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试图去寻找庆祝他所探索的形形色色独特的人类关系的力量和原因。怀疑论不必对道德概念的现实做出任何结论,他们也不用在没有可知事实的情况下讨论有关存在意义的问题。在伦理中,“虚无主义者”或“虚无主义”是用来指彻底拒绝一切权威,道德,社会习惯的行为,或声言要这样做的人。或是通过拒绝一切既定的信仰,或是通过极端的相对主义或怀疑主义,虚无主义者认为那些对于权力的掌控都是无效的并应被对抗。在虚无主义者看来,道德价值的最终来源并非文化或理性,而是个体。后现代主义思想将认识论及伦理体系推至极端的相对主义。这在让-弗朗索瓦·利奥塔及德里达的作品中尤其明显。这些哲学家试图否认西方文明真理、意义、历史进程、人文主义理想以及启蒙运动所建立的基础。虽然原则上后现代主义被认为是虚无主义哲学,值得注意的是,虚无主义接受后现代主义的非难。虚无主义是对宇宙真理的宣称,这正是后现代主义所拒绝的。有许多艺术运动如超现实主义、立体主义都被人们批评说有虚无主义嫌疑。另一些艺术运动如达达主义则公开将之奉为信条。广泛地说,现代艺术被认为是虚无主义的。正像在纳粹党的堕落艺术展上的作品一样,现代艺术通常有一种非表现性的本质。达达主义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首先被使用,这酝酿了后来从1916年持续到1923年的运动。达达主义者声称达达运动不是艺术运动而是反艺术运动。有时他们从别的作品中拿出部分将之拼接起来,很像是重拼诗(found poetry),这样他们削弱了艺术的含义与定义。其它时候,达达主义者关注审美趋向以求避免它,试图使他们的作品没有意义及审美价值。虽然“虚无主义”这个词是近代历史的产物,它所代表的态度却不是。我们可以参见麦克白接近结尾处的著名篇章。麦克白虽没有谈论宇宙的崩塌或扩张,但他谈论的是更残忍、更与人相关的“死亡”。在19世纪,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在他的小说《父与子》(1862年)中描写了俄国兴起的“多余人”的观点,这使得虚无主义名声鹄起。“多余人”多是上层社会的学生,他们对于改革主义者的慢步子已不抱幻想。这种崭新哲学的代表是皮萨来夫(D. I. Pisarev,1840-1868),他主张改革实用主义并宣扬用暴力改革社会,他就是《父与子》中“巴扎洛夫”的原形,他对“巴扎洛夫”这个以他为原型的,同时是英雄与恶人的虚构形象十分满意。自从虚无主义通过“巴扎洛夫”这个形象闻名后,这个词很快成为了嘲笑年轻的更为激进一代的万能词。这个词经常用来指一个其中的发言者没有道德意识,不相信真理、美和爱的群体或哲学(不管怎样发言者与他的听众不在乎社会准则)。在左拉1885年的作品《萌芽》中,虚无主义者苏沃林组织了矿井工人暴动,造成了灾难性的场面,他戏剧化了虚无主义的危险。加缪的作品一直探讨虚无主义。在当代文学中,虚无主义主题可以在朋克摇滚经常被认为对世界持有虚无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看法。死亡金属和黑金属也通常包含虚无主义的思想主题。

相关

  • 痘病毒亚科 痘病毒脊索亚科(Chordopoxvirinae)    正痘病毒属(Orthopoxvirus)    副痘病毒属(Parapoxvirus)    禽痘病毒属(Avipoxvirus)    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
  • 恋尸癖恋尸,是个人对尸体表现爱恋或性吸引的现象。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中把恋尸列为“性欲倒错”。但是恋尸行为的含意显然颇为多样。研究者在访谈恋尸者
  • 宽鳞多孔菌宽鳞多孔菌(学名:Polyporus squamosus),属多孔菌科一种,是木栖腐生的中型菇类,可食用。它广泛分布,在北美,澳洲,亚洲和欧洲均有发现,生活在硬木树种林中。该物种于1778年由英国生物学
  • 柳叶刀《柳叶刀》(The Lancet),是世界上最悠久及最受重视的同行评审医学期刊之一,主要由爱思唯尔出版公司发行,部分与里德·爱思唯尔集团协同出版。1823年由汤姆·魏克莱(英语:Thomas Wak
  • interleukin 10n/an/an/an/an/an/an/an/an/an/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10),也称为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CSIF),是一种抗炎症细胞。在
  • 淀粉样变类淀粉沉积症(英语:Amyloidosis),又称类淀粉堆积症或淀粉样变,是指类淀粉蛋白(一种异常蛋白质)沉积在组织引起的一类疾病。类淀粉沉积症的病征视乎淀粉样蛋白沉积的所在地而有所不
  • 地方病地方性流行(Endemic)又称地方病或风土病,在流行病学中,指毋须从外界输入,便能在人口内持续出现的疾病,例如:在英国,水痘是地方性流行病,而疟疾并不是。虽然每年在英国都会出现数宗本
  • 相对风险在流行病统计学中,相对风险(relative risk)是指在暴露在某条件下,一个(产生疾病的)事件的发生风险。相对风险概念即是指一暴露群体与未暴露群体发生某事件的比值。 若将暴露群体写
  • J. Org. Chem.《有机化学期刊》(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常缩写为 J. Org. Chem. 或JOC)是由美国化学会发行的有关有机化学的学术期刊。该期刊的影响因子为4.721(2014年)。
  • 黑山县黑山县是中国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明代名为镇远堡,清初又叫小河山,小黑山。县城东北隅有小黑山,古上帝庙建于其颠。该山虽不甚高,但登临其上,远望群山,近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