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福

✍ dations ◷ 2025-09-08 02:14:54 #前630年代出生,前570年代逝世,古希腊诗人,古希腊作家,古希腊LGBT人物,女性主义,女同性恋作家,前7世纪出生,双性恋作家,缪斯,女性诗人

萨福(古希腊文:Σαπφώ;拉丁化:Sappho,约前630年代-前570年代),古希腊的女同性恋诗人,一生写过不少情诗、婚歌、颂神诗、铭辞等。著有诗集九卷,大部分已散轶,现仅存一首完篇、三首几近完篇的诗作,(最新一首于2005年出版)以及若干断句,在一首嫁名柏拉图的短歌中,萨福被称“第十缪斯”。周作人早年曾译介她的诗歌。萨福是女同性恋者,西方语言中“女同性恋者”一词(例如德语:Lesbe,法语:lesbienne,英语:lesbian),即源自其居住地莱斯博斯岛(现代及古希腊语:Λέσβος,古希腊语拉丁字母转写:Lesbos,现代希腊语拉丁字母转写:Lesvos)。

萨福的家族显赫,一般认为她出生于莱斯沃斯岛一贵族家庭,在莱斯瓦斯当地很有影响力,殷实的家境使她能自由地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她选择了在当时的文化中心莱斯沃斯岛上专攻艺术。她的父亲喜好诗歌,在父亲的熏陶下,萨福也迷上了吟诗写作。她是第一人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她在青年时期曾被逐出故乡,被放逐至西西里,原因可能同当地的政治斗争有关。被允许返回后,曾开设女子学堂,当过“女子导师”之类的职位。古代流传过不少有损于她的声誉的说法,但从一些材料看,她实际上很受乡人敬重。当然,也有学者质疑这些记载。

从古罗马时代起,萨福的生平开始成为文人的创作题材,一直经历中世纪、浪漫主义时代而不衰。西方世界对萨福的“接受史”,成为当代女性主义学者的一大题目,引发了大量的论文、专著。

传说萨福因为爱上Phaon(英语:Phaon)而跳下莱夫卡斯悬崖而自杀。但这并不被视作史实。

萨福创作了约1万行诗歌,如今只有约650行存世。她最擅长伴以音乐的抒情诗,苏达辞书则记载,她曾写过语录、哀歌以及抑扬格诗。三部语录目前存世,但实际上是后世附会之作,辞书记载的哀歌和抑扬格诗也是如此。古代作家称萨福主要写作情诗,萨福作品的间接传播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莎草纸稿的流传则显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2014年出版的一系列莎草纸稿包含了亚历山大本萨福作品第一卷中的十首相连的诗歌,其中只有两首明显是情诗,同时至少3至4首主要是有关家庭的。

萨福的诗作主要在莱斯沃斯岛山写成,如非在其生前即在其亡后不久成书,最早可能是以萨福作品演出者的剧本的形式出现的。公元5世纪,雅典出版业者可能开始出版她的莱斯沃斯抒情诗复本,有些还含有解释、注释以及诗歌原文。在2至3世纪间,亚历山大学派学者完成了一部评注本萨福诗歌。曾经或许有多本评注本行世,约翰·J·温克勒认为有两种,一为拜占庭的阿里斯托芬编辑,另一部则由其学生萨莫色雷斯的阿里斯塔库斯编辑。萨福诗作是否经历过多个版本的修订是无法确定的,阿尔卡埃乌斯的诗作的阿里斯塔库斯本就替代了阿里斯托芬本。

亚历山大本的萨福诗作以当时存世的雅典本诗集为底本,且至少有八卷,但具体的卷数不明。许多现代学者依从丹尼·佩吉,在标准版本中多设一卷至九卷。雅特罗玛诺拉基斯则怀疑该做法,认为萨福的传记只提到八卷诗作,没有任何来源记载称有第九卷。亚历山大本的萨福诗作可能是依据诗的韵律来编排的,通过古代文献可以得知前三卷囊括了所有单一简单韵律的诗歌。古代萨福作品的版本似乎以字母顺序形式来编排她的诗歌,至少在使用萨福体诗节的第一卷中是如此的。

在亚历山大本刊行后,萨福的诗作仍然在其他诗集中流传。比如科隆莎草纸保存的提托诺斯诗歌是一部希腊诗歌集的一部分。这部诗集以诗歌主题来编排诗歌,而不是像亚历山大本那样以韵律或首字母排序。

相关

  • 抗体酶抗体酶(Abzyme)也称催化性抗体,是具有催化活性的单克隆抗体。它是抗体的高度特异性与酶的高效催化性的结合产物,其实质是一类在可变区赋予了酶活性的免疫球蛋白。抗体酶的历史可
  • 布拉柴维尔布拉柴维尔(法语:Brazzaville),简称布拉柴,位于刚果共和国南部刚果河畔的斯坦利湖北岸,与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隔河相望,是刚果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2005年人口1,174,000人
  • 巫山人巫山人(学名:Homo erectus wushanensis)是1984年在三峡地区龙骨坡遗址发现的史前人类,出土了人类门齿和一段人类下颌骨,颌骨上带有两个牙齿。此外在同一土层中发现了人类加工或使
  • 复制原点复制起点或复制原点(英语:origin of replication 或 replication origin)是在基因组上复制(replication)起始的一段序列。其中复制可以是在生命体中(如真核生物或者原核生物)的DNA
  • 路易十六出逃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出逃(1791年6月20-21日),或译为瓦雷讷出逃,是法国大革命中最具戏剧化的事件之一,对大革命的发展和法国王室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后
  • 洛雷托-乌卡亚利西班牙语洛雷托- 乌卡亚利(Loreto-Ucayali)西班牙语,也称为亚马逊西班牙语(Español Amazónico)或丛林西班牙语(Español de la Selva),是亚马逊地区使用的西班牙语变体,使用者大多分布在秘
  • 辰国辰国是朝鲜半岛南部的国家通称。在《山海经·海内北经》:“盖国在钜燕南,倭北,倭属燕。”春秋或战国时期,盖国与后来史书中的辰国位置大体相当。辰国被认为是三韩的前身,其都城可
  • 马拉博马拉博(西班牙语:Malabo)是赤道几内亚首都,位于比奥科岛北端。是该国的第二大城市。人口约为155,963(2005)。目前亦有一个名为欧亚拉的城市正在建设中,以取代马拉博作为赤道几内亚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坐标:39°44′23″N 116°10′49″E / 39.739819°N 116.180246°E / 39.739819; 116.180246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简称中国社科大或社科大;英文: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
  • 冯锺睿冯锺睿(1934年-),生于中国河南省,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华裔绘画大师。出身书香世家,自小耳濡目染接触艺术,中国内乱时期投笔从戎。1949年随着军队迁居台湾,之后在政工干校艺术系学习,1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