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因子

✍ dations ◷ 2025-10-29 07:10:48 #Z-因子

Z-因子(Z-factor)是一个关于信号区间和变异的组合,它已成为评估测试方法质量的主要参数。Z-因子是统计效应大小的度量,它的提出是用来判断高通量筛选中测定的反应强度是否达到进一步研究的要求。

Z-因子于1999年首次发表以来,已被视为一个非常有用的评估试验的统计学方法。在高通量筛选中,一次会将数十万至数千万样品与阴性和阳性对照样品一起进行筛选,并对它们的结果进行比较。因为这种大通量的筛选耗时且昂贵,所以要使用较小规模的筛选(预试验)来评估筛选条件和测量方法的质量,来预测其在高通量环境中的可行性。 Z因子就是一个用来量化筛选条件和测定方法在全高通量筛选中的适用性的指标。

σ {displaystyle sigma } = 标准差,p = 阳性对照,n = 阴性对照)

Z-因子的值是一个用于区分信号与背景群体的相对指标。其为一个没有量度的参数,其范围可以从“1到小于0”。当Z-因子等于零时,信号与背景开始重叠。一般而言,可以接受的Z-因子应大于0.4,此时 p n {displaystyle {frac {p}{n}}} 是3、CV(变异系数)是4%。 p n {displaystyle {frac {p}{n}}} 越高,变异也越大。通常CVs必须小于20%,尽管转化的 p n {displaystyle {frac {p}{n}}} 与较小的变异相关,但通常为了保证低于5%的CVs, p n {displaystyle {frac {p}{n}}} 不应低于2。为了评价分配质量和取消一些带明显误差的数据,在测试方法的建立确证和高通量筛选的过程中,Z-因子都应在单个反应板基础上进行评估。

相关

  • 勒阿弗尔1法国统计部门在计算土地面积时,不计算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池塘、冰川和河口。勒阿弗尔(法语:Le Havre,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
  • 单宁鞣质(英语:tannin)音译作单宁或丹宁,通称鞣酸、或单宁酸,是植物细胞的单宁体中的一种防卫用化学成分,用来封锁蚜虫的口腔以收防止蚜虫的攻击之效,鞣质也可以保护植物免受紫外线的伤
  • 格罗沙语格罗沙语(英语:glosa)是一种基于语义的国际辅助语。由语言学家Wendy Ashby和Ross Clark于1972年至1992年间创造。词汇表基于古希腊语和拉丁语,核心词汇大约1000多个。 下面的表
  • 观众票选奖观众票选奖 (英语:Audience award) ,观众奖通常是在电影节(或其他类型的文化节或类似比赛)上颁发的奖项,由参加该电影节的观众选择,而不是由评审团或一组专业评论家选择。
  • 黄婉秋黄婉秋(1943年-),女,广西桂林人,中国电影、歌剧演员,桂林市文化局原副局长,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代表作为电影《刘三姐》。
  • 廖步云廖步云(1914年-2008年),男,福建武平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四川省军区政治委员,成都军区后勤部顾问。
  • 千叶县知事列表千叶县知事列表,包括千叶县的历代知事。
  • 洪正辉洪正辉(1970年9月9日-)是台湾的漫画家。三极高工电子科毕业。
  • 邱苡晰邱苡晰(英语:Melody,2006年4月26日-),是台湾童星,台北人,与孪生妹妹邱苡媃组成乐乐媃媃,经纪公司为宝丽来国际娱乐,代表作品有《原来是美男》、《幸福兑换券》等。
  • 集团喝彩集团式喝彩或受雇喝彩人,其西方名字起源于古典法国剧院的一群专业喝彩人士,法语分别为claque和claqueur,原意是“拍手”。在古代雇用一班专门人士在演出时喝彩是非常普遍的,例如古罗马的尼禄皇帝在演剧时就由五千名自己的士兵念诵赞词欢迎他进场。法国诗人让·杜拉(英语:Jean Daurat)(1508至1588年)受到启发,在自己的朗诵会上演时买下一部分门票派发给一些人以换取他们在演出时鼓掌。到1820年出现了中介公司有系统地管理和提供喝彩服务,1830年起集团喝彩发展到成为一个门派,不同人负责不同的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