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昭裔(?-960年代),因《十国春秋》有阙文导致表字阙载,中国五代十国时期政权后蜀官员,在后蜀第二任皇帝孟昶年间为宰相。
毋昭裔家世、生年不详,河中龙门(今山西运城)人。博学,以才闻名。中原政权后唐新灭原本占有西川军的西南邻国前蜀后,同光四年(926年)正月,知北都留守事孟知祥为开国皇帝李存勖所任,就任西川节度使,辟毋昭裔为掌书记。四月,李存勖死于兵变,由养兄李嗣源继位,李嗣源试图以加强对孟知祥的控制,十月,派客省使、泗州防御使李严为西川都监(监军),毋昭裔及诸将吏请求拒绝让李严入川,孟知祥不同意。他允许李严来到西川军部成都,寻机处决了他。虽然此事二人意见不一,但孟知祥为毋昭裔之才所奇,想大用他。
应顺元年(934年)闰正月,孟知祥建立后蜀,称帝。擢毋昭裔为御史中丞。
七月,孟知祥崩,子孟昶继位。明德二年(935年)四月,拜毋昭裔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又改门下侍郎。广政三年(940年),时任判三司的太保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赵季良请与毋昭裔、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张业分判三司,孟昶命毋昭裔判盐铁,张业判度支,赵季良判户部。
毋昭裔嗜好藏书,酷爱古文,精通经术。贫贱时,曾在交游间借《文选》,对方有难色,于是发愤:“他日若我富贵了,就印刷雕刻,留给学者!”七年(944年)七月,他命平泉令张德钊仿照唐朝都城长安石经,将四书五经刻在石头上,展示于成都学宫。
十一年(948年),中原政权后汉两将凤翔节度使王景崇和永兴军节度使赵思绾叛,与另一叛将护国节度使李守贞结盟,也遣使于蜀表示归顺。十月,孟昶派山南西道节度使安思谦救之。时任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的毋昭裔上疏谏:“臣窃见庄宗皇帝(即李存勖)贪图西进,前蜀主(王衍)意欲北行,朝廷大臣都上谏疏,他们都不采纳,最终有何所成!只此两朝,可为鉴诫。”孟昶不纳。最终此役无功,蜀未能占有凤翔、永兴。
唐朝灭亡以来,蜀地学校荒废。十六年(953年)三月,毋昭裔出私财百万,建立学宫和宿舍,且请孟昶重印四书五经颁于郡县,获准。从此蜀地文学又兴盛起来。毋昭裔又令门人句中正、孙逢吉重印《文选》《初学记》《白氏六帖》,刻版发行,实现了以前的诺言。当时书籍多由官家出资刊刻,而毋昭裔则成为第一个用私财刊刻书籍的人。句中正早先在毋昭裔府上设馆,被毋昭裔奏授崇文馆校书郎,又进士及第,最终为毋昭裔从事。毋昭裔本人也写了《尔雅》音略三卷。
二十年(957年),毋昭裔子毋守素拜工部尚书。当时毋昭裔仍判盐铁,但衰老不能亲自任职了,将事务都委任于判官李匡远,事务停滞。孟昶命毋守素代判,父子相代,世人颇以为荣。
二十四年(961年)五月,毋昭裔以太子太师致仕。
毋昭裔卒年不详。后蜀于广政二十八年(965年)被宋朝灭亡后,毋守素仕宋,得授工部侍郎,将毋昭裔刻版的书带到宋朝,因而使之得以广为流传。乾德五年(967年)十一月,毋守素被兄子岳州司法毋正己弹劾居父丧期间娶妾,被免职。可见当时毋昭裔已去世。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按《十国春秋》)或九年(1016年)(按《宋史》),毋守素幼子毋克勤献上毋昭裔所刻《文选》《初学记》《六帖》诸版,得补三班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