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道是道教的一个派别,就是原来的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正一盟威之道,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四川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五斗米道以老子为教主,基本经典是《道德经》,道士能替信徒上章向太上道君祈愿求福。张道陵称“正一盟威道”。
信徒多为贫苦农民,因尊张道陵为天师,所以称“天师道”;天师道在各地分设“祭酒”领导徒众,并设有“义舍”救济贫苦教徒。
北魏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之命,“革新”五斗米道,清整道教张天师派系,创立新天师道。 天师道在寇谦之改革后,他这一脉被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另外,继承葛洪思想的陆修静一脉,则号称南天师道。
东晋中后期,江南的杜子恭所传的道派也属于天师道一系,影响所及很广,东晋上下都礼敬他。谢灵运自小被送到杜明师处抚养长大。杜子恭废除了入道者必须交纳五斗米的规定。东晋末年,杜子恭去世后,这一区道徒孙恩、卢循利用五斗米教的群众基础发动叛乱,被东晋朝廷镇压,但是五斗米教仍然存在。杜子恭的玄孙杜京的影响力很大,与上清派关系密切。
但是张道陵一系的天师道自张鲁死后,就传承不明。到宋真宗时,才有对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随的明确记载。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三十八代张天师张与材,被封为“正一教主”,而张天师之天师道,从此也常被称为正一道。
后明朝张正常等撰《汉天师世家》给出了一个完备的传承系统,并得到了当时朝廷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