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社会性

✍ dations ◷ 2025-07-16 06:13:21 #真社会性
真社会性(英语:Eusociality)是最高度组织化的动物社会性。“Eusocial”一词是1966年由苏珊·巴特拉(Suzanne Batra)所提出,而爱德华·威尔森则对此用语作了进一步的定义。在一般常见定义,真社会性动物具有三项共同特征:早期只有部分无脊椎动物被归类为真社会性动物,而目前所知符合真社会性定义的物种,则分别散布在昆虫中的数个目、十足目里的枪虾科,以及一小部分的啮齿目。已知的真社会性物种并非来自相同起源,即使是同在膜翅目中的各种真社会性动物,也散布在不同的演化支中。早期观念认为,个体之间的相互喂养行为(trophallaxis),是产生社会性群体的基础。而目前关于真社会性群体的起源,则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可解释不同起源的真社会性群体。在标准模型的解释里,作用于真社会性群体早期演化阶段的亲属选择,会使群体中的成员趋向于拥有相近的血缘关系。而之后亲属选择若与群体选择结合作用,则导致原始的真社会性群体诞生。而另一种替代模型认为,群体选择才是造成真社会性群体出现的主因,亲属选择则属于次要的力量,因为一个真社会性群体成员,不见得一定要有相近的血缘关系。还有一种概念称为超有机体(superorganism),此观点认为,对于个体来说,进行群体与群体间竞争的利益,大于进行群体内竞争的利益。有一种称为单双套系统假说(haplodiploidy hypotheis)的理论,解释部分物种真社会性群体的可能起源。这些物种的性别决定系统会产生具有单套染色体的雄性,以及有多套染色体的雌性。此种现象称为单双套(haplodiploidy)。这类物种中雌性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比雌性和自己后代之间的血缘关系更大。在亲属选择的作用下,帮助哺育姊妹的利益,便大于哺育自己后代的利益。这类动物包含蚂蚁、蜜蜂与胡蜂。膜翅目中的蚂蚁、胡蜂以及蜜蜂是典型的真社会性群体,这些昆虫的巢穴中有一只或多只“女王”(如女王蜂)进行大部分的繁殖,其他则担任辅助性的士兵或工兵(如兵蚁或工蜂)。其中胡蜂的生活方式与另两者有所不同:雌性胡蜂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担任辅助性的角色,除了留在原有巢穴中帮助女王之外,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能会离开群体自行建立新巢。此外等翅目昆虫,也就是白蚁,以及一部分的半翅目与缨翅目昆虫也具有真社会性。而哺乳类中已知具有真社会性的动物只有滨鼠科(Bathyergidae)中的裸鼹形鼠(Heterocephalus glaber)与达马拉兰隐鼠(Cryptomys damarensis)。在裸鼹形鼠的社会中,有一只专门负责所有生殖的“女王”,并且由2到3只雄性负责与其交配。

相关

  • 肺孢子菌P. carinii P. jirovecii P. murina P. oryctolagi P. wakefieldiae肺孢子菌纲只有一目、一科、一属,是外囊菌亚门中一类比较原始的真菌,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是一种类酵母
  •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大量的小水珠形成了云。当云中的水珠达到一定质量以后就会下落至地表,这就是降雨。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
  • 花梗花梗(Pedicel)是连接花与花序主茎之间的短柄。一个花梗上可具有多朵花。若干花梗组合成的一段茎干称之为总花梗。
  • 埃尔文·查戈夫埃尔文·查戈夫(Erwin Chargaff、1905年8月11日-2002年6月20日)是一位奥地利犹太生物学家,他以发现查戈夫法则而闻名,也导致DNA双螺旋形结构的发现,曾经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查
  • U铀的是一个天然放射性元素,没有任何稳定的同位素,但是有两个同位素拥有非常长的半衰期,分别是铀-235和铀-238,其与衰变产物铀-234分布在地壳中,其数量也不少。存于自然界的铀其相
  • 徐州徐州,中国古代的州。秦朝时属泗水郡。西汉武帝时,置徐州刺史部,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江苏省长江以北和山东省西南部地区,辖楚国(彭城郡)、泗水国、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
  • 伊尔库茨克州伊尔库茨克州(俄语:Ирку́тская о́бласть,罗马化:Irkutskaya oblast)位于位于西伯利亚联邦管区东部,西边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相邻,南边有图瓦共和国与布里亚
  • 罗马时代荷兰南部地区在古代被罗马人所占领,从公元前55年被凯萨所征服,到公元410年成为墨洛温王朝的一部分,一共历经四百余年,在罗马几年的统治之下,荷兰从此往后的生活以及文化层面深受
  • 青草禾草,俗称草,是单子叶植物。它们包括“真草”(禾本科,Gramineae)的植物家族成员,以及莎草(Cyperaceae)和灯芯草(Juncaceae)。“真草”,包括谷物、竹子和草坪的草(turf)。莎草包括许多野生
  • 遗传污染基因污染(英语:Genetic pollution)指对原生物种基因库非预期或不受控制的基因流动。长期以来,保护生物学以及自然保护提倡者用基因污染这一术语来形容从家养的、野生的、非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