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酸碱理论

✍ dations ◷ 2025-11-23 20:48:01 #酸碱化学,无机化学

软硬酸碱理论简称HSAB(英语:Hard-Soft-Acid-Base)理论,是一种尝试解释酸碱反应及其性质的现代理论。20世纪60年代初,拉尔夫·皮尔逊采用HSAB原理,尝试统一有机和无机化学反应。它目前在化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判别和其反应机理的解释。软硬酸碱理论的基础是酸碱电子论,即以电子对得失作为判定酸、碱的标准(即路易斯酸碱理论)。该理论可用于定性描述,而非定量的描述,这将有助于了解化学性质和反应的主要驱动因素。尤其是在过渡金属化学,化学家们已经完成了无数次实验,以确定配体和过渡金属离子本身的硬和软方面的相对顺序。

在软硬酸碱理论中,酸、碱被分别归为“硬”、“软”两种。“硬”是指那些具有较高电荷密度、较小半径的粒子(离子、原子、分子),即电荷密度与粒子半径的比值较大。“软”是指那些具有较低电荷密度和较大半径的粒子。“硬”粒子的极化性较低,但极性较大;“软”粒子的极化性较高,但极性较小。

此理论的中心主旨是,在所有其他因素相同时,“软”的酸与“软”的碱反应较快速,形成较强键结;而“硬”的酸与“硬”的碱反应较快速,形成较强键结。

大体上来说,“硬亲硬,软亲软”生成的化合物较稳定。

拉尔夫·皮尔森(英语:Ralph Pearson)在六十年代首次提出了该理论。自那以后,化学家们不断开拓该理论的应用范围,使之如今已成为了最重要的无机化学基础理论之一。

极端的情况下,还定义了交界酸及交界碱

1983年,Parr(英语:Robert Parr)与Pearson将软硬酸碱理论从定性发展到了定量层面,并提出了化学硬度(chemical hardness,以η表示)的概念,它与一个化学体系的总能量对稳定核环境(fixed nuclear environment)中的电子数的二阶偏微分成正比:

其中的系数只影响绝对值,可以任意指定,一般使用Pearson所用的二分之一。

若要在实际应用中更简便地计算,可以用差分来近似:

其中I为电离能,A为电子亲和能。这个表达式也指出存在能隙的体系中,化学硬度与能隙大小成正比。

总能量对电子数的一阶偏微分即体系的化学势(以μ表示):

对其作同样的近似,可以得到:

这个值是密立根标度电负性(以χ表示)的相反数:μ = −χ.

从而得到化学硬度与密立根电负性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硬”指的是抵抗极化或变形的能力强,“软”即相应的能力弱。

相关

  • 痔疮痔垫(英语:Hemorrhoids),是位于肛管(英语:Anal canal)的血管(英语:sinusoid (blood vessel))组织,在正常情形下可协助控制排便。但当它肿胀(英语:Swelling (medical))或发炎时,会呈现病态或
  • 徐贤修徐贤修(英语:Shien-Siu Shu,1912年9月12日-2001年11月17日),中华民国数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前国立清华大学(新竹市)校长、前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其子徐遐生是
  • 王室颂歌颂歌是由英文的anthem翻译过来的,原本是指以英文写成的宗教性文章中的诗歌,后来衍生为有颂扬意思的歌曲,通常做为一群人的团体符号。如national anthem,意思为颂扬国家的歌曲,即
  • 比尔县比尔县(英语:Bexar County)是位美国得克萨斯州中南部一个县。面积3,255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 1,392,931人。县治圣安东尼奥。成立于1836年3月17日,是最早成
  • 扩展形式的博弈博弈论中,与正则形式相应,扩展形式(英语:Extensive-form game)通过树来描述博弈。每个节点(称作决策节点)表示博弈进行中的每一个可能的状态。博弈从唯一的初始节点开始,通过由参与
  • 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各大学诺贝尔奖得主列表详列了各个与诺贝尔奖得主有学术关联的大学。自1901年起至2019年,诺贝尔奖(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共颁给过919名个人和24个机构。 本列表对每个诺贝尔奖得
  • 粮食酒粮食酒是用粮食酿造的酒,用粮食造酒要比用其他原料复杂,因为酿造果酒利用葡萄糖,一般微生物就可以发酵,酿造啤酒、威士忌等利用大麦种子自己产生的酶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后发酵。
  • 奥托·李卜曼奥托·李卜曼() (1840年2月25日-1912年1月14日),德国新康德主义哲学家。李卜曼出生于西里西亚省 (普鲁士)勒温贝格的一个犹太家庭,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和哈雷-维滕贝格大学。李卜曼在
  •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利亚比耶夫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阿利亚比耶夫(俄语:Алекса́нд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Аля́бьев,1787年8月15日-1851年3月6日,旧历1787年8月4日 - 1851年2
  • 拟箭石拟箭石(学名:)是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一属箭石,生活在较浅的海域中,以钩状的触须捕捉小动物为食。其化石分布于美国、德国、丹麦和瑞典等地。拟箭石的护甲为朝尖端缓慢缩小的锥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