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源俊

✍ dations ◷ 2025-08-13 20:24:22 #1946年出生,在世人物,台湾物理学家,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系友,哥伦比亚大学校友,东吴大学教授,东吴大学校长,保钓人士,台湾战后上海移民,刘姓,台湾省立基隆中

刘源俊(1946年-),台湾物理学家,原籍上海市青浦区,生于云南昆明。现为东吴大学物理系名誉教授、《科学月刊》董事长,并曾担任东吴大学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校长。

刘源俊为台湾省立基隆中学高中部52级毕业校友,1966年取得国立台湾大学物理学系学士学位,1972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以后返回台湾,进入东吴大学物理学系任教至今。他曾于1996年至2004年担任东吴大学校长,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担任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校长。现担任《科学月刊》董事长。

刘源俊对台湾的科学教育相当重视,是《科学月刊》杂志创办者之一。近年刘源俊对台湾教育改革也提出相关批评。

刘源俊在2015年5月4日抢救国文教育联盟记者会上表示,不读古文导致台湾“目前是空心文化,社会也是‘四无’无礼、无义、无廉、无耻;年轻一代也是‘六没有’没有认同、没有自信、没有耐性、没有愿景、没有志向、没有主张”。他因此“担忧台湾将变成下一个菲律宾。”此言论遭反对者批评为涉及歧视。

刘源俊长年参与保钓运动,曾担任中华保钓协会理事长。2013年7月21日,台湾钓鱼台光复会成立,刘源俊当选一届理事长。

相关

  • 弥赛亚弥赛亚(天主教汉译作默西亚;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
  • 阿尔德库尔特·阿尔德(德语:Kurt Alder,1902年7月10日-1958年6月20日),德国化学家,1902年7月10日,阿尔德生于德国克尼格许特(今波兰霍茹夫),1950年与奥托·迪尔斯因对二烯合成的研究获诺贝尔
  • 俄文俄语(俄语:ру́сский язы́к,罗马化:russkij jazyk,发音),中文也称俄文,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俄语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俄
  • 壮傣语支泰语支(又称傣语支、台语支、壮傣语支、壮泰语支、壮台语支)是壮侗语系侗台语族中的一个语支,即汉藏语系传统分类中壮侗语族壮傣语支的语言。包括壮语、布依语、傣语(在中国境内
  • 巴黎条约 (1898年)巴黎条约(Treaty of Paris)是1898年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在美西战争后签订的和平条约。西班牙帝国因此条约丧失许多海外领土,美国则扩大在太平洋的影响力,逐渐取得和欧洲列强相
  • 萧尔斯·曼宁切尔西·伊丽沙白·曼宁(英语:Chelsea Elizabeth Manning,1987年12月17日-),本名布拉德利·爱德华·曼宁(英语:Bradley Edward Manning),生于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曾为美国陆军上等兵,于201
  • 瑞士历史辞典《瑞士历史辞典》(德语:Historische Lexikon der Schweiz;法语:Dictionnaire Historique de la Suisse;意大利语:Dizionario Storico della Svizzera;罗曼什语: Lexicon Istoric Re
  • 氯丙醇氯丙醇(Chloropropanols)是一类在化学制作豉油的过程中所产生的致癌物质。日常比较常见的氯丙醇包括以下三种:传统豉油酿造法是以微生物来分解黄豆蛋白,酿造过程约需半年。(参看
  • 清软颚擦音清软颚擦音是辅音的一种,用于一些语言当中,它的国际音标符号是⟨x⟩,X-SAMPA符号是⟨x⟩,西班牙语的j、汉语拼音中的h及注音符号的ㄏ,实表此音。古英语本有此发音,但在现代英语中,
  • 泷川龟太郎泷川龟太郎(1865年-1946年),字资言,号君山。日本岛根县人,出身士族,是世界知名的汉学家,著有《史记会注考证》,是研究司马迁《史记》的经典权威作品。泷川龟太郎是日本战国时期的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