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质岩
✍ dations ◷ 2025-08-29 00:15:51 #变质岩
变质岩(英语:Metamorphic rock)是经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原岩受到热(温度高于150〜200℃)和压力(1500巴)的作用,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逐渐变化。原岩可以是沉积岩、火成岩或是变质岩。是地球上已有的岩石,经地底高温高压所形成的。地壳中百分之十五是由变质岩组成,并依照化学及矿物的组成(变质相)进行分类。原岩可因受地球内部的高温及岩层上方的巨大压力而形成变质岩。构造的过程也可形成变质岩,如大陆的碰撞造成的水平的压力,使原岩摩擦和变形。岩脉的侵入也可形成变质岩。研究变质岩(大多因侵蚀及抬升而露于地表)可进一步了解地壳深处的温压环境。变质相(metamorphic facies)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引。变质相首先由芬兰的P.埃斯克拉于1920年提出。他指出,在恒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通过变质而达到化学平衡的任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受原岩总化学成分的控制,而与原岩的形成方式无关。变质岩在地壳中分布广,大陆和洋底都有,从太古宙到现代都有产出。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其他成因类型分布较少。区域变质岩主要出露于各大陆的前寒武纪地盾和地块及显生宙的变质活动带(常与造山带伴生),面积很大,常为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公里,约占大陆面积的18%。前寒武纪地盾和地块常组成各大陆的稳定核心,古生代及以后的变质活动带常围绕前寒武纪地盾或地块呈线形分布,如加拿大地盾东面的阿巴拉契亚造山带、波罗的地盾西北面的加里东造山带、俄罗斯地块南面的华力西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等,有些年轻的变质活动带沿着大陆边缘或岛弧分布,如太平洋东岸和日本列岛,这表明大陆是通过变质活动带的向外推移不断增长的。另一情况下,变质活动带也可斜切古老结晶基底而分布,这代表大陆经解体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20世纪60年代以来,还发现大洋底部的沉积物和玄武质岩下,有变质的玄武岩、辉长岩的广泛分布,是由海底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在中国分布也很广,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主要由前寒武纪旱期的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组成,并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的古老核心。
相关
-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英语:human leukocyte antigen,缩写为HLA),是编码人类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的基因。其位于6号染色体的短臂上(6p21.31),包括一系列紧密连锁的基因座,与人类的免
- 农村农村(乡村),对应于城市的称谓,指农业区,有集镇、村落,以农业产业(自然经济和第一产业)为主,包括各种农场(包括畜牧和水产养殖场)、林场(林业生产区)、园艺和蔬菜生产等。跟人口集中的城镇
- 宇宙射线宇宙线亦称为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亚原子粒子。它们可能会产生二次粒子穿透地球的大气层和表面。射线这个名词源自于曾被认为是电磁辐射的历史。主要的初级宇宙射
- 直辖市直辖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级行政区单位,与省、自治区同属省级行政区。最早的法律定义,源于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53条。直辖市并不是地理学意义上的一个城
- 生物体生物系统层级关系:生物圈 > 生态系统 > 群落 > 种群 > 个体生物 (拉丁语,德语: Organismus, 英语:Organism,又称有机体)是指称类生命的个体。在生物学和生态学中, 地球上约有870万种
- 姿位性低血压姿位性低血压(英语:Postural hypotension),又称姿势性低血压、姿态性低血压、直立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或简称 Orthostasis)。主要指患者在站姿时血压
- 软体动物见内文软体动物门(学名:Mollusca)属于无脊椎动物,就其物种多样性而言,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仅次于节肢动物门,其已确认的物种数量估计有十万多种。软体动物能适应许多不同环境,分布
- 维谷斯基利维·维果斯基(俄语: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1896年11月17日-1934年6月11日,其姓氏台湾译为维高斯基,其他的翻译还包括维果茨基、维谷斯基、维戈茨基等),苏
- 巴布亚诸语言巴布亚诸语言(英语:Papuan languages)是指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邻近地区流通,但不属于南岛语系的多种语言的集合。由于这个语系内有多达6000多种不同的语言,而语言间的差异又很大,有
- 理性的时代前苏格拉底 · 古代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17世纪 · 18世纪 · 19世纪 · 20世纪 后现代 · 当代17世纪哲学一般被认为是近代哲学的开端。中世纪的方法――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