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变质岩
✍ dations ◷ 2025-01-23 03:48:50 #变质岩
变质岩(英语:Metamorphic rock)是经由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原岩受到热(温度高于150〜200℃)和压力(1500巴)的作用,其内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逐渐变化。原岩可以是沉积岩、火成岩或是变质岩。是地球上已有的岩石,经地底高温高压所形成的。地壳中百分之十五是由变质岩组成,并依照化学及矿物的组成(变质相)进行分类。原岩可因受地球内部的高温及岩层上方的巨大压力而形成变质岩。构造的过程也可形成变质岩,如大陆的碰撞造成的水平的压力,使原岩摩擦和变形。岩脉的侵入也可形成变质岩。研究变质岩(大多因侵蚀及抬升而露于地表)可进一步了解地壳深处的温压环境。变质相(metamorphic facies)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一套矿物共生组合引。变质相首先由芬兰的P.埃斯克拉于1920年提出。他指出,在恒定的温度、压力条件下,通过变质而达到化学平衡的任一岩石的矿物组成受原岩总化学成分的控制,而与原岩的形成方式无关。变质岩在地壳中分布广,大陆和洋底都有,从太古宙到现代都有产出。区域变质岩分布最广,其他成因类型分布较少。区域变质岩主要出露于各大陆的前寒武纪地盾和地块及显生宙的变质活动带(常与造山带伴生),面积很大,常为几万至几十万平方公里,约占大陆面积的18%。前寒武纪地盾和地块常组成各大陆的稳定核心,古生代及以后的变质活动带常围绕前寒武纪地盾或地块呈线形分布,如加拿大地盾东面的阿巴拉契亚造山带、波罗的地盾西北面的加里东造山带、俄罗斯地块南面的华力西造山带和阿尔卑斯造山带等,有些年轻的变质活动带沿着大陆边缘或岛弧分布,如太平洋东岸和日本列岛,这表明大陆是通过变质活动带的向外推移不断增长的。另一情况下,变质活动带也可斜切古老结晶基底而分布,这代表大陆经解体而形成的陆内造山带。20世纪60年代以来,还发现大洋底部的沉积物和玄武质岩下,有变质的玄武岩、辉长岩的广泛分布,是由海底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在中国分布也很广,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主要由前寒武纪旱期的区域变质岩和混合岩组成,并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的古老核心。
相关
- 50S50核糖体亚基是原核细胞内70S核糖体中的较大亚基。该亚基由一条5S rRNA、一条23S rRNA及约34个核糖体蛋白质分子构成,在原核翻译中负责在tRNA转运来的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肽键
- 电影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字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起来,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电影中看起来连续的画面,是由一帧帧单独的照片完成的,至
- 新霉素新霉素(neomycin)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1949年微生物学家Selman Waksman和他的学生Hubert Lechevalier在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中分离获得。新霉素大多用于局部给药
- 主动脉弓主动脉弓(aortic arch)为连结升主动脉和降主动脉的弓状动脉。主动脉弓的路径一面转弯一面后行,并最后行走于气管左方。主动脉弓起始于右侧第二胸肋关节(英语:sternocostal articu
- BDSMBDSM是用来描述一些与虐恋相关的人类性行为模式。其主要的次群体正是BDSM这个缩写字母本身所指称的:绑缚与调教(Bondage & Discipline,即B/D),支配与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
- 罗伯特·麦克阿瑟罗伯特·麦克阿瑟(Robert MacArthur,1930年4月7日-1972年11月1日)是一位美国生态学家,主要研究种群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英语:Community (ecology))。麦克阿瑟在马尔伯勒学院(英语:Marl
- 千叶大学千叶大学是日本的一所国立大学,位于千叶县千叶市。 本部地址是千叶市稻毛区弥生町1-33。日文中简称:千叶大(ちばだい, chibadai) 而其他三个校区分别为于:亥鼻、松戸、柏之叶。
- 约翰·英索约翰·内维尔·英索(英语:John Nevil Insall;1930年-2000年)是英国籍的骨科医师。他是发展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先驱。他设计的四个全膝关节置换术系统大大地推进了该领域的发展,至今
- 中脑中脑(英语:Midbrain)长约1.5公分,其腹面由桥脑延伸至间脑的乳头体(英语:Mammillary body),在两侧明显的突起称基脚(basis pedunculi),是由锥体运动系统及皮质桥脑径的纤维所组成。位于
-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比容(德语:Hämatokrit,英语:hematocrit 源于希腊语:αιματοκρίτης,简写 HCT / Ht)又称血比容、红血球容积比、血容比,旧名红细胞压积(packed cell volume,简写PCV)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