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大安妈祖文化园区原址为大安海水浴场其中一部分,在2005年中因其海岸线水质大肠杆菌超标之因素因而被定义为危险海域,当地产业结构因而被规划转型至保育、观光产业。
“大安妈祖文化园区”第一阶段基座场馆工程已于2017年12月完工,而基座外观以莲花造型作为发想,基座上方未来将会设置高度32.25米的妈祖神像。园区全区预计分成8个主题,包括主题神像及基座、农特产品区、防风回廊兼妈祖故事展示墙、景观(含瞻仰大道及雕像公园)、景观桥整建、海上剧场含水幕电影席(5000席)、生态旅馆及VILLA区(含宴会厅及住宿套房)及观光渔市场。台中市观光旅游局表示,由于大安受到都市的灯光干扰较少,有利于夜间观星,是一个适合看海观星的地点,所以园区特此规划“观星平台”,提供游客观看海景、夕阳及夜晚星空的游憩空间。
台湾妈祖信仰属于佛教,而根据2018年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释出的台湾社会意向调查报告中提及抽样普查中信奉佛教人数在1237个样本中占380个,比例占30.7%,其次为民间信仰,占360个,29.1%,表示妈祖信仰为台湾最广泛的宗教信仰。由于妈祖信仰与航海相关,因而邻近海的地区妈祖信仰会较为繁盛。而海线两港核心地区计划台中大安妈祖文化园区的地点近海边,相邻的地区有妈祖宗教景点,例如金华山妈祖文物馆、梧栖朝元宫等,宗教、观光活动地点密集,根据聚集经济(economies of agglomeration),台中政府预计该计划能为当地带来更高经济效益。
台中市政府观光旅游局从2014年起开始积极推动海线观光,大安为中台湾海景地区之一,海面清澈、海岸平坦而宽广,其中大安风景区内的大安妈祖文化园区是海线观光建设,计划完工后可与海线景点如高美湿地、台中海洋馆、梧栖观光渔港、鳌峰山公园、大安沙滩音乐祭等形成海线观光的新路线,预期带动海线地区周边观光产业的发展,以妈祖文化园区为核心,搭配南高美、北大安,形成海线双星的计划。除了结合当地民众所信奉的妈祖文化与沿海地区的产业特质及自然景观,打造以海线文化行销为主轴的观光旅游景点之外,并搭配市府所规划在滨海沿线的自行车道,而园区则作为路线景点之一,预计将吸引爱好骑乘自行车的游客造访,为园区带来人潮,带动地方观光产业。
台中大安妈祖文化园区由前市长胡志强时代规划并编列预算,并在前市长林佳龙任内完工的妈祖园区,最早编列的6亿预算,是包括妈祖雕像及基座,并且还有所谓的“瞻仰大道”。但是截至目前为止,6亿预算只完成了一个基座,而且基座也从原本规划的“四层楼加三层屋突”,变成“三层楼加一层屋突”。
卢秀燕先前期望能够透过市府编列预算以兴建石雕,但因为前市长胡志强任内即通过:妈祖像应由民间企业募款认养兴建,及前市长林佳龙任内也审核通过:市府不得另行办理追加预算等的相关条例,并取得各方共识,故卢秀燕的主张一提出即被驳回。
一说最初的妈祖雕像因为政治因素而被卡在中国,迟迟无法通过海关审核,而造成空有基底的景象。另一方面则是担忧,妈祖雕像是否会因为政治或是政党轮替因素而主张捐赠的过程及目的存在争议,导致妈祖雕像依旧无法顺利入座,市议员施志昌表示市府应与民间企业签订具有约束力的捐赠合约,才不致使妈祖雕像的运送遭到重重阻碍。
市议员李荣鸿表示,除了雕像之外应该加强园区整体的观光功能,结合多样化休闲活动,串联三井开发案、梧栖渔港、海洋生态馆、高美湿地等,打造海线魅力观光廊带,并且和大甲妈祖绕境文化结合,带动观光人潮。李荣鸿同时表态,市府原本规划配合“海线双星计划”推动大安港妈祖文化园区OT案,后来又改为ROT案,无论如何,这项重大观光建设不能再拖,一定要加快推动时程,而非干等一个雕像并无所作为。
花了6亿盖的基座遭民众揭露,基座大楼本身关闭,要走上平台的楼梯已因风吹雨打而“黑化”,平台上原本有的装饰园案也一片片斑驳未补,而基座本体也处处出现裂痕。至于原本规划的类似“宫灯”或“莲花座”造型的灯饰,有的裂开,有的因吹海风而整个都生锈,甚至石材为主的基座平台,也在石片跟石片间长出杂草,可以说是人烟罕至,荒凉一片。
妈祖园区的其中一个争议点是:为了特定宗教使用国家公款或是在公有地上竖立和特定宗教相关的雕像,有违政府执政应保持宗教平等与中立的原则。妈祖雕像的部分,政府希望透过寻求民间捐赠来解决此争议,目前兴富发公司已表明捐赠雕像的意愿,预计在2024年能够安置雕像。
政府已经花了6亿预算在妈祖文化园区上,然而目前只有基座完成而无雕像,该园区可能会沦为蚊子馆。为解决此问题,妈祖文化园区设置“雨露恩泽”和“风和日丽”两件艺术品,期望能够吸引人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