酯交换法

✍ dations ◷ 2025-09-05 15:47:33 #酯交换法
在有机化学中,酯交换是指:酯的基团R″被醇的基团R′取代的过程。酯交换反应又称酯的醇解反应。这些反应通常加入酸或碱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同样可以通过酶尤其是脂肪酶(E.C.3.1.1.3)(即生物催化)进行反应。强酸催化反应的过程,是通过酸络合羰基的孤电子对,使得羰基碳原子具有潜在的亲电性从而催化反应;碱催化过程是通过拔除醇羟基的质子,从而使得醇具有更强的亲核性来进行催化反应。在酯交换反应的机理中,初始的酯(RCOOR1)中的羰基受到醇盐(R2O−)的亲核进攻,并得到一个四面体的中间体,之后产生了酯交换反应的产物(RCOOR2)。酯交换当中最大规模的应用要数聚酯的合成。 在此应用当中,二酯化合物和二醇化合物进行酯交换反应形成大分子。例如,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进行反应形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甲醇,该反应通过蒸馏(去除甲醇)使得反应能够反应完全。逆向反应,甲醇解同样是酯交换反应的一种。这种过程已经被用于回收聚醚得到各种醚的单体(参见塑料回收)。它同样被用于转化脂肪(甘油三酯)为生物柴油。这种转化仅仅是应用的一个而已。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南非,将植物油进行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被作为强重型车辆的燃料。该反应于1950年在美国被Colgate-Palmolive公司注册专利,而生物脂的酯交换反应是该专利注册前很久就被发现。在1940年代,科学家想要得到一种更容易的制备甘油的方法,而甘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上被用于制作炸药。许多现在仍然应用广泛的方法都是起源于1940年的发现。近期日本科学家发现:使用超临界甲醇方法,在高温、高压的容器中应用酯交换过程可以通过物理催化生物脂/甲醇反应形成脂肪酸甲酯。

相关

  • 烹煮烹饪,又称烹调、烹煮、炊煮、造饭、做菜,指将食材处理并制作成食物、菜肴、餐点、膳食的方法。一个好的菜肴,色香味形俱佳,不但让人在食用时感到满足,而且能让食物的营养更容易被
  • 领鞭毛虫纲领鞭毛虫纲(学名:Choanoflagellate)是一种原生生物,是单细胞或群体。拥有一根鞭毛,形态类似于淡水海绵的群体,表面的酪氨酸激酶受体也类似于海绵,被认为是动物的姐妹群。领鞭毛虫的
  • 来古格士来古格士,又译为吕库古、莱库古、雷克格斯,按罗氏希腊拉丁文译音表应译为吕枯耳戈斯(古希腊文:.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EB Garamo
  • Tsub3/sub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是一种甲状腺激素,几乎对所有生理过程都产生影响,包括生长和发育(英语:Human development (biology)),代谢,体温,和心率。与甲状腺素(四碘甲腺原氨酸)类似,但生理作
  • 卡拉瓦乔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卡拉瓦乔(意大利语:Michelangelo Merisi da Caravaggio,1571年9月29日-1610年7月18日),意大利画家,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
  • 单斜单斜晶系无高次对称轴,二次对称轴和对称面都不多于一个。晶体以唯一一个二次轴或对称面法线为b轴。b轴和a轴、c轴均正交,a轴,c轴斜交。α=γ=90o,β≠90o;a≠b≠c。折射率有3个,其
  • 国道1号中山高速公路,编号为中华民国国道一号(英语译名:Sun Yat-sen Freeway/National Highway No. 1),简称中山高、国道一号,是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因此一般俗称为“一高”。其连接台湾西
  • 鲸鱼座τe鲸鱼座τe(Tau Ceti e),即天仓五e,是一颗尚未确认的太阳系外行星,母恒星是类似太阳的鲸鱼座恒星天仓五,距离地球约11.905光年,是距离母恒星第四远的行星。鲸鱼座τe 和天仓五的其他
  • 博克斯卡号博克斯卡号轰炸机(英语:Bockscar)有时称为“博克的车”(Bock's Car),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一架B-29轰炸机的名字,这架轰炸机就是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1945年8月9日在日本的长崎市投
  • 真蕨真蕨纲(Polypodiopsida),又称为链束植物(Monilophytes)是植物界中真叶植物下的两个演化支之一,是种子植物的姊妹群。真蕨纲比起较原始的石松门多了真正的叶子,但比起较进化的种子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