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吴子
✍ dations ◷ 2025-11-02 07:57:34 #吴子
宋代的《武经七书》本。
明吴勉学刊《二十子》本。
明翁氏刊《武学经传三种》本。
清孙星衍《平津馆丛书》所收的影宋本《孙吴司马法》。
清《四库全书》本。
1935年中华学艺社影宋刻《武经七书》。
丁氏八千卷楼藏刘寅《武经七书直解》影印本所收。《吴子》又称《吴子兵法》、《吴起兵法》,是一部兵法著作。提出以治为胜,赏罚严明,主张在军队实行“进有重赏,退有重刑”,做到“令行禁止,严不可犯”。提出“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主张通过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士卒掌握各种作战本领,提高整个军队的战斗力。强调“简募良材”,根据士卒体力、技能等条件的不同,合理分工和编组,实现军队的优化组合。要求统军将领“总文武”、“兼刚柔”,具备理、备、果、戒、约的“五慎”条件,掌握气机、地机、事机、力机四个关键的因素。提出“审敌虚实而趋其危”,主张先弄清敌人的虚实,选择有利时机进攻,以夺取胜利。《吴子》相传为战国时卫国人吴起所作。现存《吴子》分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共六篇。:44不过,在后汉班固所编写之《汉书·艺文志·兵书略》(图书总目录)里,有“吴起四十八篇”说法,可见原来篇数相当多。:44究竟是因为散佚而剩下六篇,还是经过再编而浓缩,个中情形不同。:44总之,我们所能读到只是六篇。:44明清以来,许多学者怀疑此书是西汉或六朝时人的伪托之作。现在一般认为是经后人整理的吴起的军事思想的记录。《吴子》主要总结了战国时期的实战经验,与《孙子》一起并称“孙吴兵法”。非常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重视。《吴子》一书虽仅五千字左右,但内容十分丰富,是继《孙子》以后又一部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具有重大理论价值的兵学论著,在中国古代兵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战国末年,据说“每家藏有孙吴书”(《韩非子》)。:44后世将孙吴并称,宋代将《吴子》列入《武经七书》,无疑是公允。今本《吴子》六篇。
相关
- 活体组织切片活体组织切片(biopsy),从动物或人类身上取下少量活组织作病理学诊断的一种检查方法。活检对肿瘤的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定其组织分类,还可确定其良性或恶性,为治疗提供依
- 甘油丙三醇又称甘油,结构简式为HOCH2CHOHCH2OH或C3H5(OH)3,分子式为C3H8O3。丙三醇是无色无臭有甜味的黏性液体,沸点为290℃,吸水性很强。具有醇类的通性,例如可以与金属钠发生反应产
- ScD自然科学博士(Doctor of Science、Sc.D., D.Sc., S.D.、Dr.Sc)是一种学位及荣誉学位,一般是指在大学自然科学相关科系的研究所博士班毕业后可获得之学位,但亦有纯粹因自然科学上
- 新政联盟新政联盟(The New Deal coalition)是指支持罗斯福新政的利益群体和投票者的美国政党联盟,他们支持罗斯福新政,并使民主党主宰总统大选直至1960年代,仅在1952年和1956年输掉大选。
- 古典时代古典时代(或称为古典时期、古典古代、古风时期,英语:Classical antiquity)是对希腊罗马世界(英语:Greco-Roman world)(以地中海为中心,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等一系列文明)的长期文化史的
- 文氏图文氏图(英语:Venn diagram),或译Venn图、温氏图、维恩图、维恩图解、范氏图、韦恩图等,是在集合论(或者类的理论)数学分支中,在不太严格的意义下用以表示集合(或类)的一种草图。它们用
- 胭脂树红胭脂树红(英语:Annatto)又称为“婀娜多”,是从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红木(又称胭脂树)种子中提取的物质,可以作为食用色素将食物染成黄色、橘色,并添加特有的风味。胭脂树红提取自包
- α-氧化α-氧化是脂肪酸降解的一种方式,不过较β-氧化少见。其中,α-氧化是指在α-碳上的氧化。这种代谢途径发生在某些因β-碳被封闭(如连有甲基)而无法进行β-氧化的脂肪酸中,例如植烷
- 大气光气辉(有时也称为夜辉)是在行星大气层中非常弱的发射光。在地球的大气层,这种光学现象导致在背向太阳的夜空即使在排除了星光和扩散的阳光,也不会完全黑暗。气辉现象是瑞典科学家
- 分子式化学式(德语:chemische Formel/英语:chemical formula),是一种用来表示化学物质(也可能为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式子。一般情况下,由元素符号、数字或其他符号组成;这些符号单一行列,被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