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目

✍ dations ◷ 2025-11-27 08:49:14 #单孔目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现存的单孔目动物有以下两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它们都是澳大利亚的独有物种。单孔目动物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早期的研究指出单孔目动物在控制体温上并未完全发展,但最近的研究却指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仍能维持体温。这是由于单孔目动物会维持一个较其他哺乳动物低的体温(约32℃),而一般作为研究对象的澳洲针鼹只会在活跃时才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动物学家凭着这个特征而推断出单孔目动物的进化史。他们应该是于三叠纪期间从其他的哺乳动物中分化出来。他们是现存哺乳纲动物当中最原始的一群。单孔目动物的最大特征,正如其名所指,是它们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及产道,而是由统一的泄殖腔代替。与这样相似的结构可以在爬行动物中找到。单孔目动物与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是单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生物。它们会把蛋保存在母亲的育儿袋内,由母亲给予养份及以它的体温孵化出来。但孵化出来的幼兽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由母乳养育而大。由于没有明显的乳头,幼兽会自行寻找母亲的乳腺吸食乳汁。一般的单孔目动物都较长寿,所以生殖率相应较低,而喂养幼兽的时间则较长。身体表面上由毛发所包围,成年的单孔目动物却没有牙齿,从化石及现今的鸭嘴兽都是有着“磨楔式”的喙。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的下颚是单块齿骨构成,而把声音传至内耳的细小的骨头则在下颚之上。中耳骨由三组骨组成,耳孔在下颚的底部,没有外耳。在它们的肩胛骨中,有着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间锁骨。足部的运动则像爬行动物般是在身体两旁,而非在身体的下方。脚跟部位有着刺,雄性的鸭嘴兽会在这些刺分泌毒素,称为毒距,而在澳洲针鼹中则已失去效用。现存单孔目的物种都是栖息在澳大利亚及新畿内亚等地区,在新南威尔士就曾发现约1亿1千万年前的下颚化石碎片。这些碎片是现时发现最古旧的化石,是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动物硬齿鸭嘴兽(Steropodon galmani),而Kollikodon、Teinolophos及Obdurodon的化石亦相继被发现。于1991年,在南阿根廷发现了一块约6千万年的鸭嘴兽牙齿。

相关

  • 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描述DNA的复制方式,目前已知的所有细胞皆以此方式进行复制。是三种主要的复制模型的其中之一,也是唯一确认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模型。
  • 法语法语在美国是一个少数族群语言,根据2010年的统计资料,大约207万五岁以上的美国人口在家中使用法语,使法语成为在美国第四多人使用的语言,仅次于英语、西班牙语、汉语(含方言)。法
  • 链霉菌属链霉菌属也称链丝菌,是放线菌门一个大属,约有近千种。链丝菌好气,绝大部分腐生,其基质菌丝不断裂,气生菌丝分化成直的、弯曲的或螺旋状的孢子丝,成熟的孢子丝生成链状的分生孢子,故
  • 代谢物组学代谢物组学(英语:metabolomics)是涉及代谢产物的化学过程的科学研究。具体而言,代谢物组学是“对特定的细胞过程遗留下的特殊化学指纹的系统研究”,对它们的小分子代谢产物的整体
  • 粘液黏液(英语:mucus)是一种从人体的黏膜内层分泌出来的湿滑液体。黏液一般都是比较浓稠的胶状体,含有具抗菌功效的酵素,例如:溶菌酶、抗体等。黏液由满布黏膜表面内的杯状细胞制造,由
  • 非火箭航天发射非火箭航天发射是一种部分或全部的采用火箭发动机外的其他推进方式的航天发射方式。如在火箭橇发射或空中发射中,在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初始速度或高度后,火箭才被应用。(a) Ref
  • 复制子复制子(英语:Replicon)是指DNA中发生复制的独立单位,即从复制起始点开始到由这个起点起始的复制叉完成的片段。对于大多数原核生物的染色体来说,复制子就是整条染色体。古细菌中
  • 洪康乔洪康乔(英语:Kevin Hu,1992年04月22日-)毕业于高雄七贤国中,与余纯安一同到“绿色神盾”松山高中接受铁血教头黄万隆的训练,并在高二、高三带领绿色神盾完成2连霸。其中,98学年度的H
  • 碳酸氢钾碳酸氢钾(化学式:KHCO3)是钾生成的碳酸氢盐,属酸式盐。无色无臭透明单斜晶系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在空气中稳定。可溶于水,水溶液因水解而呈弱碱性,与镁盐溶液不沉淀出碱式盐。难
  • 宁德霞浦县黄瓜山贝丘遗址黄瓜山贝丘遗址,位于中国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小马村,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遗址,为第六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时间为2005年5月11日。黄瓜山遗址的历史年代为新石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