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孔目

✍ dations ◷ 2025-08-26 06:28:41 #单孔目
单孔目(学名:Monotremata)是哺乳纲动物中原兽亚纲的仅有的一目。只分布在大洋洲地区,主要在澳大利亚东部及塔斯曼尼亚生活,是一群卵生哺乳类。历史上曾存在另外两个科,但都已灭绝。现存的单孔目动物有以下两科:鸭嘴兽科(Ornithorhynchidae)及针鼹科(Tachyglossidae),它们都是澳大利亚的独有物种。单孔目动物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都是恒温动物。早期的研究指出单孔目动物在控制体温上并未完全发展,但最近的研究却指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仍能维持体温。这是由于单孔目动物会维持一个较其他哺乳动物低的体温(约32℃),而一般作为研究对象的澳洲针鼹只会在活跃时才维持正常的体温。因此,动物学家凭着这个特征而推断出单孔目动物的进化史。他们应该是于三叠纪期间从其他的哺乳动物中分化出来。他们是现存哺乳纲动物当中最原始的一群。单孔目动物的最大特征,正如其名所指,是它们没有分开的尿道、肛门及产道,而是由统一的泄殖腔代替。与这样相似的结构可以在爬行动物中找到。单孔目动物与爬行动物及鸟类一样,是单靠产卵来繁殖下一代的生物。它们会把蛋保存在母亲的育儿袋内,由母亲给予养份及以它的体温孵化出来。但孵化出来的幼兽与其他哺乳类动物一样,由母乳养育而大。由于没有明显的乳头,幼兽会自行寻找母亲的乳腺吸食乳汁。一般的单孔目动物都较长寿,所以生殖率相应较低,而喂养幼兽的时间则较长。身体表面上由毛发所包围,成年的单孔目动物却没有牙齿,从化石及现今的鸭嘴兽都是有着“磨楔式”的喙。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的是,它的下颚是单块齿骨构成,而把声音传至内耳的细小的骨头则在下颚之上。中耳骨由三组骨组成,耳孔在下颚的底部,没有外耳。在它们的肩胛骨中,有着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间锁骨。足部的运动则像爬行动物般是在身体两旁,而非在身体的下方。脚跟部位有着刺,雄性的鸭嘴兽会在这些刺分泌毒素,称为毒距,而在澳洲针鼹中则已失去效用。现存单孔目的物种都是栖息在澳大利亚及新畿内亚等地区,在新南威尔士就曾发现约1亿1千万年前的下颚化石碎片。这些碎片是现时发现最古旧的化石,是属于一种已灭绝的动物硬齿鸭嘴兽(Steropodon galmani),而Kollikodon、Teinolophos及Obdurodon的化石亦相继被发现。于1991年,在南阿根廷发现了一块约6千万年的鸭嘴兽牙齿。

相关

  • 传染性软疣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皮肤病。皮损表现为特征性有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
  • 三唑三唑是指分子式为C2H3N3,由2个碳原子和3个氮原子组成的一个五元杂环有机化合物。因两个氮原子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同,三唑有两种同分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分别是:三唑的衍生物一般用
  • 升部在西文字体排印学中,升部(英语:Ascender)是指一个字体的字母中向上超过主线笔画的部分,也就是比x字高还要高的部分,是字体设计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升部,和降部笔画可以增强单词
  • 菲律宾海板块隐没带 Alps 造山带 30→ 相对于非洲板块的移动速度(mm/Y)菲律宾海板块(英语:Philippine Sea Plate),是位于西太平洋菲律宾海的一个大洋板块,其形状略呈菱形,面积在30个主要板块中排
  • 腺(亦称腺体,旧称䐃)指动物机体能够产生特殊物质的组织,这种物质主要为激素(荷尔蒙),激素通过血液输送到体内或外分泌腺。腺体的归类方式很多,可以依照组织所在部位、功能(作用)划分,解
  • 锅贴锅贴用少量油水煎熟包有馅细长型两端开口的面食,类似饺子。部分地区指生煎的饺子,称作煎饺;或指北方农村在大铁锅中以杂粮面发酵后做成的饼。通常的做法是将锅贴排放到平底锅内
  • 万物有灵泛灵论(英语:Animism)又名万物有灵论,是一种认为天地万物──动物、植物、环境、天气,乃至言词、画像、建筑或其他人工产物──都是有灵魂、能够思考和获取经验的主体,并且能够操
  • 圣可以指:前者例子:圣人,圣旨,圣像;后者例子:茶圣,武圣
  • 毛囊角化症毛囊角化症(Keratosis pilaris),无炎性反应者又称毛周角化症,俗称鸡皮病,常被误以为是痤疮或是皮肤卫生清洗不干净,实则是一种无法根治的体染色体遗传性疾病。该病在幼儿期病例较
  • 泰勒玛泰勒玛(Thelema,/θəˈliːmə/)是古希腊单词θέλημα的音译,意味着一个人的真实意志,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表层意愿。泰勒玛常被视作是一种衍生于西方神秘主义的社会性或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