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行动学

✍ dations ◷ 2025-08-02 02:36:41 #人类行动学

人类行动学(英语:Praxeology)是一种研究人类行动的学科。意指人对于环境及他人有所反应而表现出来的行为。这一词最先在1890年被阿尔弗雷德·埃斯皮纳斯提出,但真正为人所知的则是奥地利经济学派学者路德维希·冯·米塞斯稍后所提出的理论。

米塞斯试着探索经济学的根基。如同其他奥地利经济学派经济学家和古典经济学学者一样,米塞斯反对使用观察的方式研究人类行动。他认为人类的行为太过复杂,不可能将其以解构的方式进行研究,而且人类的害羞本性使得他们的行为总是无法被正确的观察。也因此,与自然科学不同的是,观察人类行动或者试图以历史资料解释人类的社会科学研究,都难以避免的会受到其他种种没有注意到的研究变因所影响。

由于在历史和统计有关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必然会遭受个人主观的影响,米塞斯提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式,改研究人类行动中的逻辑架构(他后来便将他的钜作命名为《人类行动》)。在其他作品中他进一步阐述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方法论。

在人类行动中米塞斯提出了一套观念,主张人类所有带有意识的行动都是为了增进他们自己的快乐和满足感。他谨慎的强调人类行动学并不是要统一定义快乐的目标为何,而只是要研究那些在个人看来能够使他快乐的目标。而一个人增进快乐的方式就是排除那些使他不快乐的来源。由于未来是无法确定的,因此所有人类行动也都是出自对于未来的预测。

“会行为的人类”被定义为是一个有能力进行逻辑思考的人,否则这个人将只不过是一只被本性所驱动的生物而已。同样的,一个会行为的人类必定有某些让他感到不快乐的来源,同时这个人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排除这个不快乐的来源,否则人类根本就不会行动。

米塞斯提出的另一个结论是,人类所有的决策都是以排序方式为基础的。因此,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进行超过一种行动,知觉的大脑在同一时间只有可能处理一个决策—即使这些决策可以被迅速排列亦然。因此人类只会先排除掉那个最使他感到不快的来源,接着再排除第二紧迫的不快来源。除此之外,米塞斯认为主观的价值是不可能以数学方式计算的,人不可能以基数来评估他的价值衡量。举例而言,一个人可以说“我倾向于先买下一台电视机,而不是买下一台DVD播放器”,但他不可能说“我倾向买下一台电视机的欲望高过买下一台DVD播放器的2.5倍。”

在一个人满足了他最紧迫的目标后,他会接着转向第二紧迫的目标,而第二紧迫目标又总是比他的第一紧迫目标来得不重要。也因此,当一个人达成越来越多未来的目标时,个别目标的满足感(或称为边际效用)也会因此减少。这个现象又可以称为边际效益递减。

因此在人类社会中,许多人类行动都是处于人与人之间的贸易,一个人将他视为较不重要的东西与另一个人交换他视为较重要的东西,而另一个人也对贸易抱有相同的期望,希望换得他认为较重要的东西、而牺牲他认为较不重要的东西。人类行动学对于此领域的研究又称为交易经济学(Catallactics),这也是在经济学界较容易被接受的理论。

依据穆瑞·罗斯巴德的理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pp. 945-946),人类行动学可以作出以下分类:

相关

  • 合成药物列表合成药物列表
  • 努特努特(Nut,也作Nuit)是埃及神话中的夜空或者星星之神。相对于其他神话中常以男性形象出现的天神,努特是一位女神。新王国时期的墓室壁画内,天空女神努特被描绘成母牛形象。努特是
  • DATSDATS为日本乐团,于2013年6月组成,并连续两年参加SUMMER SONIC,音乐创作以影像、时尚、文学(英日语)等多样性题材作为创作契机活动中。而DATS所致力于创作“将LiveHouse化作DanceH
  • 拉脱维亚航空拉脱维亚航空(拉脱维亚语:Latvijas aviolīnijas / Latavio;英语:Latvian Airlines)是拉脱维亚的全服务航空公司,总部设在拉脱维亚首都里加,于1992年成立,1996年结业。
  • 豹纹竹芋豹纹竹芋(学名:)为竹芋科竹芋属下一个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原生于南美。英文亦名Prayer plant/祈祷植物。中文别称不少如祈祷花、豹斑竹芋、绿脉竹芋等等。豹纹竹芋的叶片斑块
  • 里见浩太朗里见浩太朗(日语:里見 浩太朗/さとみ こうたろう ,1936年11月28日-),原名佐野邦俊(日语:佐野 邦俊 ),男,日本演员。193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原名佐野邦俊,毕业于静冈县立富士宫北高等学
  • 狮鹫行动狮鹫行动(德语:Unternehmen Greif,发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
  • 雷家圣雷家圣(1970年5月7日-),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宋朝历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政治制度史以及中国货币史等方面的研究。在
  • 沈邈沈邈(1002年-1047年),字子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二十六岁登进士,出任大理评事,历任大理丞、殿中丞、太常博士。仁宗时出为江山、侯官县令,通判广州、潭州,累迁屯田、都官员外郎。庆历初年为侍御史,改兵部贠外郎,直史馆,又拜侍御史、知杂事,赐绯衣、银鱼,待制天章阁,改刑部郎中。历知福州、澶州,改任京东转运按察使、河北、陕西都转运使。后充鄜延路总管经略安抚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庆历七年(1047年)卒于任上,年四十六。《宋史》评价其“疏爽有治才,然性少检。……然皆以酒失自累,故不能无贬焉。”夫
  • 格蕾玛·布卡尔·库拉格蕾玛·布卡尔·库拉(法语:Grémah Boukar Koura,1959年2月2日-),是一位屡获殊荣的尼日尔记者。布卡尔于1959年2月2日在尼日尔曼恩-索罗亚出生。于1989年,布卡尔创立了安法尼通讯社(Anfani),并于两年后的一月创办了《安法尼》。于1994年,布卡尔创立了安法尼电台,其目的是打破当时政府垄断广播的局面。因为约七成的尼日尔国民都是文盲,因此无线电广播是尼日市民接收新闻的主要媒体。而安法尼电台作为尼日尔其中一个主要媒体,其国际新闻来源主要为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国际、以及德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