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丘利角龙属

✍ dations ◷ 2025-11-16 03:12:55 #开角龙亚科,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

墨丘利角龙属(属名:)是一属角龙科开角龙亚科恐龙,所知来自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加拿大亚伯达和美国蒙大拿。包含单一物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

2007年,Triebold古生物学公司在蒙大拿州的弗格斯郡发现了褶饰化石。

2014年,模式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由麦克·莱恩、大卫·伊凡斯、菲利浦·柯里(英语:Philip J. Currie)、马克·洛温叙述及命名。属名来自罗马神墨丘利,因为颈盾与他的有翼头盔的相似性。种名来自以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命名的星座双子座,代表物种依据的相似标本。

标本仅包含两块来自上朱迪斯河组(英语:Judith River Formation)与下恐龙公园组(英语:Dinosaur Park Formation)交界的鳞状骨。正模标本编号ROM 64222由Triebold发现于朱迪斯河组地层,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约7700万年前),包含部分右鳞状骨,可能来自亚成年体,并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取得。第二件标本编号UALVP 54559也被归入,也是一个部分右鳞状骨,但稍大一些可能来自较年长的个体,是由亚伯达大学的清修师苏珊·欧文·卡根在距离正模标本380公里处的亚伯达省立恐龙公园的红鹿河北岸老人组(英语:Oldman Formation)之上2米发现。与UALVP 54559一起还有眉角残余但并未被归入因为其与鳞状骨连接的不确定性。

估计墨丘利角龙体型与开角龙相当。模式标本的鳞状骨长793公分。

莱恩等人(2014)建立了单一独有衍征:鳞状骨尾部分支变窄且呈杆状,而非钝状、三角形或锥形的正常开角龙亚科形状或像三角龙的宽大圆形。

鳞状骨在褶饰的皮内成骨上带有至少六至八个外鳞状骨。根据狭窄的鳞状骨可推测内盾骨(即顶骨)非常宽扩并有巨大的顶骨孔贯穿。

墨丘利角龙是加拿大所知最古老的开角龙亚科,也是第一个于美加边界两边采集到的前马斯特里赫特阶角龙科。尽管墨丘利角龙的鳞状骨轮廓显示出它是界于原始尖角龙亚科长方形鳞状骨和后期三角形鳞状骨间的过渡形,但描述者反驳此论点因幼年尖角龙亚科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过渡阶段。

角龙类研究历史(英语:Timeline of ceratopsian research)

相关

  • 氯化氢氯化氢(英语:hydrogen chloride),分子式为HCl,室温下为无色气体,遇空气中的水汽形成白色盐酸酸雾。氯化氢及其水溶液盐酸在化工中非常重要。二者分子式均可写为HCl。氯化氢分子是
  • 原子论原子论(英语:Atomism,来自古希腊语atomos,含义为“不可分割”)是在一些古代传统中发展出的一种自然哲学。原子论者将自然世界理论化为由两基本部分所构成: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空无的
  • 诱导凋亡因子凋亡诱导因子(英语:Apoptosis-inducing factor,简称为AIF)是一类进化保守的黄素蛋白。凋亡诱导因子涉及到非胱天蛋白酶依赖型细胞凋亡途径的引发,可以使得细胞的染色体凝聚及DNA
  • 国际米兰队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意大利语:Football Club Internazionale Milano)简称国米,是一家位于意大利米兰市的足球俱乐部,目前比赛于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国际米兰的成立来自“米兰板
  • 原牛原牛(学名:Bos taurus primigenius),是一种已灭绝的牛亚种,是现代家牛未驯化的野生近亲。最后一只于1627年在波兰灭绝。原牛出现在欧洲和西亚的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显示它是重要
  • 热动力学热力学,全称热动力学(法语:thermodynamique,德语:Thermodynamik,英语:thermodynamics,源于古希腊语θερμός及δύναμις),是研究热现象中物态转变和能量转换规律的学科。它着
  • 格奥尔格·维蒂希格奥尔格·维蒂希(德语:Georg Wittig,1897年6月16日-1987年8月26日),德国化学家,1979年因将磷化合物用于有机合成之中而与赫伯特·布朗分享诺贝尔化学奖。1897年6月16日生于德意志
  • 女本位主义女本位主义(英语:Gynocentrism)指一切唯独从女性视角出发看待问题的世界观,一切以女性立场为唯一参考系来评判是非对错的价值体系,一切仅从女性视角和角度出发的思维方式,和一切只
  • 哇哇映画哇哇映画私人有限公司,简称哇哇映画(英语:Wawa Pictures Pte Ltd),在2007年9月,由资深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制作人刘健财(Molby Low Kian Chye),于新加坡(总部)成立。业务在全球经营制
  • 剑狮狮子传统为避邪之物,为汉人移民携入台湾之信仰;亦有说起自明清时期水军操练,军人返家将刀、盾合放在家中,能令宵小却步,而成为风尚;亦有说是居民为了纪念郑成功及其军队。该避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