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丘利角龙属

✍ dations ◷ 2024-12-23 09:04:51 #开角龙亚科,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

墨丘利角龙属(属名:)是一属角龙科开角龙亚科恐龙,所知来自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加拿大亚伯达和美国蒙大拿。包含单一物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

2007年,Triebold古生物学公司在蒙大拿州的弗格斯郡发现了褶饰化石。

2014年,模式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由麦克·莱恩、大卫·伊凡斯、菲利浦·柯里(英语:Philip J. Currie)、马克·洛温叙述及命名。属名来自罗马神墨丘利,因为颈盾与他的有翼头盔的相似性。种名来自以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命名的星座双子座,代表物种依据的相似标本。

标本仅包含两块来自上朱迪斯河组(英语:Judith River Formation)与下恐龙公园组(英语:Dinosaur Park Formation)交界的鳞状骨。正模标本编号ROM 64222由Triebold发现于朱迪斯河组地层,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约7700万年前),包含部分右鳞状骨,可能来自亚成年体,并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取得。第二件标本编号UALVP 54559也被归入,也是一个部分右鳞状骨,但稍大一些可能来自较年长的个体,是由亚伯达大学的清修师苏珊·欧文·卡根在距离正模标本380公里处的亚伯达省立恐龙公园的红鹿河北岸老人组(英语:Oldman Formation)之上2米发现。与UALVP 54559一起还有眉角残余但并未被归入因为其与鳞状骨连接的不确定性。

估计墨丘利角龙体型与开角龙相当。模式标本的鳞状骨长793公分。

莱恩等人(2014)建立了单一独有衍征:鳞状骨尾部分支变窄且呈杆状,而非钝状、三角形或锥形的正常开角龙亚科形状或像三角龙的宽大圆形。

鳞状骨在褶饰的皮内成骨上带有至少六至八个外鳞状骨。根据狭窄的鳞状骨可推测内盾骨(即顶骨)非常宽扩并有巨大的顶骨孔贯穿。

墨丘利角龙是加拿大所知最古老的开角龙亚科,也是第一个于美加边界两边采集到的前马斯特里赫特阶角龙科。尽管墨丘利角龙的鳞状骨轮廓显示出它是界于原始尖角龙亚科长方形鳞状骨和后期三角形鳞状骨间的过渡形,但描述者反驳此论点因幼年尖角龙亚科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过渡阶段。

角龙类研究历史(英语:Timeline of ceratopsian research)

相关

  • 遗体保存技术遗体保存技术(英语:Embalming)指通过化学药物及其他科学技术的方法,将人的遗体作短期或长期保存,防止遗体腐烂。
  • 咖啡因咖啡因(英语:caffeine)是一种黄嘌呤生物碱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咖啡树、茶树、巴拉圭冬青(玛黛茶)及瓜拿纳的果实及叶片里,而可可树、可乐果及代茶冬青树也存在少量的咖啡因。存在
  • 阿米巴原虫泥生变形虫(Amoeba limicola),又称阿米巴原虫,变形虫属下的一个种。变形虫因为是由水流缓慢流到藻类较多的浅水中,池塘干枯后,变形虫留在土中。泥生变型虫为寄生虫。有些阿米巴原
  • 牌匾匾额是一块写上文字的牌子 (通常是木板),悬挂在殿堂、楼阁、门庭、园林大门的正上方,通常是说明建筑物的名称。挂在小船的牌子称为舫匾。匾额出现于中国及其他东亚地区的建筑物
  • 马施纳海因里希·马施纳(德语:Heinrich Marschner,1795年8月16日-1861年12月16日),德国作曲家。马施纳早年曾学习法律,后来决定从事音乐创作。1816年任普雷斯堡宫廷音乐家,1824年到德累斯
  • 叙事曲叙事曲(法语:ballade,英语:ballade、ballad,西班牙语:balada)在法文中原来是指一种文学作品或民间歌曲,通常为抒情、叙事、民间传奇风格的作品,也包括戏剧性和幻想的片段,从19世纪开始
  • 菲利普·约翰·冯·史托兰伯菲利普·约翰·冯·史托兰伯(德语:Philip Johan von Strahlenberg,1676年-1747年),本名菲利普·约翰·塔贝特(Philip Johan Tabbert),生于瑞典施特拉尔松德(Stralsund),为瑞典军官与地理
  • 日本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派日本革命的共产主义者同盟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派(日语:日本革命的共産主義者同盟革命的マルクス主義派/にほんかくめいてききょうさんしゅぎしゃどうめいかくめいてきマルクスしゅ
  • 阿尔伯特·奈瑟阿尔伯特·路德维希·西格斯蒙德·奈瑟 (德语:Albert Ludwig Sigesmund Neisser,1855年1月22日-1916年7月30日)是一位德国医生,著名于淋病病原体的发现,并以他命名。奈瑟生于德意
  • 高丽山高丽山(韩语:고려산)是一座位于仁川的山峰,主峰标高海拔436米(1,430英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