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丘利角龙属

✍ dations ◷ 2025-10-22 13:53:23 #开角龙亚科,上白垩纪恐龙,北美洲恐龙

墨丘利角龙属(属名:)是一属角龙科开角龙亚科恐龙,所知来自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的加拿大亚伯达和美国蒙大拿。包含单一物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

2007年,Triebold古生物学公司在蒙大拿州的弗格斯郡发现了褶饰化石。

2014年,模式种双子座墨丘利角龙由麦克·莱恩、大卫·伊凡斯、菲利浦·柯里(英语:Philip J. Currie)、马克·洛温叙述及命名。属名来自罗马神墨丘利,因为颈盾与他的有翼头盔的相似性。种名来自以卡斯托耳和波鲁克斯命名的星座双子座,代表物种依据的相似标本。

标本仅包含两块来自上朱迪斯河组(英语:Judith River Formation)与下恐龙公园组(英语:Dinosaur Park Formation)交界的鳞状骨。正模标本编号ROM 64222由Triebold发现于朱迪斯河组地层,年代为白垩纪晚期坎潘阶(约7700万年前),包含部分右鳞状骨,可能来自亚成年体,并由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取得。第二件标本编号UALVP 54559也被归入,也是一个部分右鳞状骨,但稍大一些可能来自较年长的个体,是由亚伯达大学的清修师苏珊·欧文·卡根在距离正模标本380公里处的亚伯达省立恐龙公园的红鹿河北岸老人组(英语:Oldman Formation)之上2米发现。与UALVP 54559一起还有眉角残余但并未被归入因为其与鳞状骨连接的不确定性。

估计墨丘利角龙体型与开角龙相当。模式标本的鳞状骨长793公分。

莱恩等人(2014)建立了单一独有衍征:鳞状骨尾部分支变窄且呈杆状,而非钝状、三角形或锥形的正常开角龙亚科形状或像三角龙的宽大圆形。

鳞状骨在褶饰的皮内成骨上带有至少六至八个外鳞状骨。根据狭窄的鳞状骨可推测内盾骨(即顶骨)非常宽扩并有巨大的顶骨孔贯穿。

墨丘利角龙是加拿大所知最古老的开角龙亚科,也是第一个于美加边界两边采集到的前马斯特里赫特阶角龙科。尽管墨丘利角龙的鳞状骨轮廓显示出它是界于原始尖角龙亚科长方形鳞状骨和后期三角形鳞状骨间的过渡形,但描述者反驳此论点因幼年尖角龙亚科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没有出现这样的过渡阶段。

角龙类研究历史(英语:Timeline of ceratopsian research)

相关

  • 豆油大豆油(英语:Soybean oil)又称豆油、常见者多为大豆色拉油 ,是从大豆中提取的植物油脂,日常食用油。常用的提取的方法有两种:压榨法和浸提法,有时二者兼用。大豆提取豆油之后的下脚
  • 紧凑城市紧凑城市(英语:compact city)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主张以紧凑的城市形态来有效遏制城市蔓延,保护郊区开敞空间,减少能源消耗,并为人们创造多样化、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活的规划理论。它
  • 托斯克方言托斯克方言(阿尔巴尼亚语:toskë或)是阿尔巴尼亚语的南部方言,使用此语言的的族群称为托斯克人,与北方的盖格方言分布以什昆宾河为界。标准阿尔巴尼亚语是基于托斯克方言。托斯克
  • 塞芒人塞芒人(Semang、Seemang、Siamang),又译赛孟人,属于俾格米人种(Pygmies),是一支矮黑人民族,分布于马来半岛北部及泰国南部,被认为是马来半岛上最早的原住民,也是全世界体型最矮小的
  • 李呈祥李呈祥(?-1688年),字吉津,山东霑化县人。明末清初政治人物。明崇祯末科进士,入翰林。明亡仕清,因建言分别满汉文武事,谪戍盛京。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癸未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李自成
  • 沃尔拉德 (绍姆堡-利珀)恩斯特·沃尔拉德(Ernst Wolrad,1887年4月19日-1962年6月15日),出生于斯塔德塔亨。绍姆堡-利珀亲王。是绍姆堡-利珀亲王格奥尔格与萨克森-阿尔滕堡公主玛丽·安妮的第四子。1936
  • 古尔贝内自治市古尔贝内自治市 (拉脱维亚语:Gulbenes novads),是拉脱维亚的一个自治市,设立于2009年。位于该国东北部,人口25546人,面积1876.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约14人/km2。
  • 埃玛纽埃勒·沙尔庞捷埃玛纽埃勒·玛丽·沙尔庞捷(法语:Emmanuelle Marie Charpentier,1968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的奥尔日河畔瑞维西,法国微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和生物化学家。她因与美国科学家珍妮弗·道
  • 阿德里安·拜利阿德里安·拜利(Adrian Bailey,1945年12月11日-)是一位英格兰政治人物,他的党籍是工党。自2000年开始,他担任西西布朗选区选出的英国下议院议员。他毕业于艾希特大学,主修经济史。
  • 金成愿金成愿(朝鲜语:김성원/金成願 ,1973年10月15日-),大韩民国保守派政治人物,第20到21届国会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