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怀疑主义

✍ dations ◷ 2025-04-24 13:29:11 #伦理理论,后设伦理学,道德,怀疑主义

道德怀疑主义(或道德怀疑论)是后设伦理学领域的其中一类理论,大多由蕴涵“没人有道德知识”(即“每个人都永远没有任何道德知识”)的想法组成。许多道德怀疑主义者也针对“道德”提出更尖锐的并模态的“道德知识是不可能的”、“道德知识是不可能发生的”,或“不存在道德”这些主张。与道德怀疑主义特别相对应的是道德实在主义,后者主要的想法是“有可知的并客观的道德真理”。

道德怀疑主义拥护者包括大卫·休谟,John Leslie Mackie,麦克斯·施蒂纳,弗里德里希·尼采,Richard Joyce,迈克尔·鲁斯,Joshua Greene,Richard Garner,Walter Sinnott-Armstrong,和心理学家James Flynn。严格地说,Gilbert Harman支持道德相对主义,而不是道德怀疑主义;然而,他已经影响了一些当代道德怀疑主义者。

主要有三个类型:

三类皆有相同结论:(a) 人永不有理据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张(例:“某个事务的状态是好的”;“某个行为是道德义务”);甚至更因此,(b) 人永不知道任何道德主张是否正确;但各类有不同的论证方法。

论证架构:

(i) 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

(ii)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

(iii) 对于我们有理由否认的那些主张,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例:考虑“吸毒有益健康”此主张,我们有理由否认“吸毒有益健康”,所以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吸毒有益健康”;把(ii):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转换为“我们有理由否认‘所有道德主张’”,配合(iii)),因此“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所有道德主张’”,即(a)。


简短批判

1. 论证架构中可能有某些有争议的隐含的预设,例:(ii)和(iii)间可能隐含“相信‘X是错的’⇒否认X”。(“相信‘X是错的’”内特别用引号‘’是为了与“‘相信X’是错的”有区别,因此不使用“相信X是错的”;可参考下方“转换后之接续批判的三、和四、”提到¬B(X)与B(¬X)不一定等价之疑虑。)

2. (针对(i))违反直觉、经验,和普世价值,例:“不应该滥杀无辜”是错的,如何阐释?以及内在矛盾的疑虑:若Pn为某一道德主张,根据(i)所以Pn是错的,因此¬Pn(Pn的否命题)是对的,而道德主张的否命题仍然是道德主张,因此矛盾。

3. (针对(ii))类似(i)的内在矛盾的疑虑:若Pn为某一道德主张,根据(ii)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Pn是对的”,而道德主张的否命题仍然是道德主张,因此矛盾。(特别用引号“”的理由类似简短批判的1.的后方()中内容,即区别“‘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与“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也可参考下方“转换后之接续批判的四、”提到JB(¬X)、J¬B(X),与¬JB(X)不一定等价之疑虑。)

4. (针对(iii))以上述“吸毒有益健康”为例,仔细考虑可发现“前”“后”意思不同。其它举例:(1)“我们有理由否认‘欺骗是好事’”,所以“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欺骗是好事’”,这样的推论真的合理吗?(同时考虑“我们有理据地相信善意谎言是好事”);(2)我们有理由否认“归纳所得的规律广泛适用”,我们却又有理据地相信“归纳所得的规律广泛适用”。也就是“有些主张,我们有理由否认而且同时有理据地相信”。

5. (针对论证策略)某件事“真的”成立,和“相信”其成立不同,因此可感觉到(ii)比(i)更与(iii)有关联,以及证明难度是(i)比(ii)更困难,甚至(i)本身有内在矛盾的疑虑,以及“提出(i)”即和(b)不一致,因此省略(i)更容易论证成功。


参考传统对知识之分析(“Knowing that X(以下以K(X)表示)⇔X is a justified and true belief(以下以JTB(X)表示)”)做转换

由于在英文版条目中提到“justified in believing”、“true”,和“false”,因此尝试转换。

转换规则:

所以转换上述(i)至(iii)论证架构如下:

1. ¬Pn

2. JB(¬Pn)

3. JB(¬X)⇒¬JB(X)

∴ ¬JB(Pn) by 2.3. Modus Ponens


转换后之接续批判

一、

猜测

1. ¬Pn

2. JB(¬Pn)

之间隐含某些过程,较完整地重新表达:

1. ¬Pn

2. X⇒K(X)

3. K(¬Pn) by 1.2. Modus Ponens

4. K(X)⇔JTB(X)

5. (K(X)⇒JTB(X))∧(K(X)⇐JTB(X)) by 4. Equivalence

6. K(X)⇒JB(X) by 5. Simplification

7. JB(¬Pn) by 3.6. Modus Ponens

二、 (针对转换)“有理由X”和“有理据地X”是否等价?或是问“have reason”和“justified”之间有何关联?不合理的理由也可以是“有理据地”?或是“理由”一词即表示其合理性,所以没有不合理的理由?

三、 (针对转换)“相信”和“认为”似乎差不多,但“否认X”和“相信‘X是错的’”是否等价?再同时考虑“不相信X”,此三者有何关联?或是问“not believe that X”、“believe that X is false”(或“believe that not X”),和“deny X”之间有何关联?

四、 除此之外还继承传统知识分析的挑战与其它讨论空间,例:重新仔细考虑X、K(X)、JTB(X)、¬X、¬B(X)、B(¬X)、JB(¬X)、J¬B(X),及¬JB(X),而这些彼此之间有何关联?何者是否为何者之充分或必要条件?还有其它不是JTB定义知识的可能性作为讨论道德知识的途径。

表现主义者认为(b),因为道德主张无法是对的或错的(道德主张没有真假值);道德主张是命令(例:“不要使用暴力!”),情绪表达(例:“趁火打劫,无耻!”),或态度表达(例:“应该废除奴隶!”)。

道德虚无主义的表达形式之一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者认为,当某人说某事“不道德”时,他并未论及此事的对错;人们作道德判断时,仅是表达情感,而非陈述事实。某些表现主义者认为,人们并不是在描述行为、动机,和政策中具有的道德特征,而是在发泄情绪,或是指挥他人以某些方式行动,例如,当我们谴责酷刑时,我们表达反对和厌恶、抗拒,并鼓动他人一同谴责。

主要可再细分为皮浪主义(、皮浪道德怀疑主义,或绝对怀疑主义)和教条式道德怀疑主义。知识论型道德怀疑主义者之特点:他们认为(a),并且他们对于(i)抱持不可知的态度。

相关

  • 罗安达坐标:8°50′18″S 13°14′04″E / 8.83833°S 13.23444°E / -8.83833; 13.23444罗安达(葡萄牙语:Luanda,原称:São Paulo da Assunção de Loanda)或译卢安达,位于安哥拉西部大
  • 正比在数学中,比例是两个非零数量 y {\displaystyle y} 与 x {\displaystyle x} 之间的
  • 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坐标:25°10′27″N 121°26′10″E / 25.1740582794444°N 121.436187050638°E / 25.1740582794444; 121.436187050638前清淡水关税务司官邸为清朝淡水关税务司的官邸,别称
  • 美属维尔京群岛总督美属维尔京群岛总督是美国海外属地美属维尔京群岛的总督,1917年美国由丹麦购入,1969年后开始有选举产生。阿根廷总统 · 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 · 巴巴多斯总理 · 巴哈马总理
  • 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榜以下是1968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奖牌统计。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并非认同此奖牌榜中各国的奖牌排名,本表仅供参考之用。以背景色标示的是冬奥会举办国,最多奖牌数以粗体显示。
  • 佩蒂·拉贝尔派翠西亚·路易丝·霍尔特–爱德华滋(英语:Patricia Louise Holt-Edwards,1944年5月24日-),艺名佩蒂·拉贝尔(英语:Patti LaBelle),美国歌手、词曲作家、演员、企业家。佩蒂于1960年代
  • 曹谨凤山曹公庙的曹公神像曹谨(1787年11月5日-1849年6月8日),原名瑾,字怀璞,后改为谨,字怀朴,号定庵,清朝政治人物,河南省河北道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人。历任直隶、福建、台
  • 维塔利耶斯·阿斯塔夫耶夫斯维塔利耶斯·阿斯塔夫耶夫斯(拉脱维亚语:Vitālijs Astafjevs,1971年4月3日—)是一名已退役的拉脱维亚中场球员。现在是斯孔托俱乐部与拉脱维亚国家足球队的助理教练。他在球员
  • 高翀高翀,山西翼城(今齐河)人。明朝政治人物、进士。洪武三年,乡试中举。洪武十八年(1385年),高翀中乙丑科进士。后升任刑部郎中,其生活节俭谨慎。某日,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经过其家,看到
  • 琳·希尔卡罗琳·玛丽·“琳”·希尔(Carolynn Marie "Lynn" Hill,1961年1月3日-)是一名美国攀岩运动员。她被公认为1980年代后期和1990年代初期世界领先的竞赛攀石运动员。她最著名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