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怀疑主义(或道德怀疑论)是后设伦理学领域的其中一类理论,大多由蕴涵“没人有道德知识”(即“每个人都永远没有任何道德知识”)的想法组成。许多道德怀疑主义者也针对“道德”提出更尖锐的并模态的“道德知识是不可能的”、“道德知识是不可能发生的”,或“不存在道德”这些主张。与道德怀疑主义特别相对应的是道德实在主义,后者主要的想法是“有可知的并客观的道德真理”。
道德怀疑主义拥护者包括大卫·休谟,John Leslie Mackie,麦克斯·施蒂纳,弗里德里希·尼采,Richard Joyce,迈克尔·鲁斯,Joshua Greene,Richard Garner,Walter Sinnott-Armstrong,和心理学家James Flynn。严格地说,Gilbert Harman支持道德相对主义,而不是道德怀疑主义;然而,他已经影响了一些当代道德怀疑主义者。
主要有三个类型:
三类皆有相同结论:(a) 人永不有理据地相信任何道德主张(例:“某个事务的状态是好的”;“某个行为是道德义务”);甚至更因此,(b) 人永不知道任何道德主张是否正确;但各类有不同的论证方法。
论证架构:
(i) 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
(ii)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
(iii) 对于我们有理由否认的那些主张,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例:考虑“吸毒有益健康”此主张,我们有理由否认“吸毒有益健康”,所以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吸毒有益健康”;把(ii): “我们有理由相信所有道德主张都是错的”转换为“我们有理由否认‘所有道德主张’”,配合(iii)),因此“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所有道德主张’”,即(a)。
简短批判
1. 论证架构中可能有某些有争议的隐含的预设,例:(ii)和(iii)间可能隐含“相信‘X是错的’⇒否认X”。(“相信‘X是错的’”内特别用引号‘’是为了与“‘相信X’是错的”有区别,因此不使用“相信X是错的”;可参考下方“转换后之接续批判的三、和四、”提到¬B(X)与B(¬X)不一定等价之疑虑。)
2. (针对(i))违反直觉、经验,和普世价值,例:“不应该滥杀无辜”是错的,如何阐释?以及内在矛盾的疑虑:若Pn为某一道德主张,根据(i)所以Pn是错的,因此¬Pn(Pn的否命题)是对的,而道德主张的否命题仍然是道德主张,因此矛盾。
3. (针对(ii))类似(i)的内在矛盾的疑虑:若Pn为某一道德主张,根据(ii)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Pn是对的”,而道德主张的否命题仍然是道德主张,因此矛盾。(特别用引号“”的理由类似简短批判的1.的后方()中内容,即区别“‘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与“有理由相信‘Pn是错的’”,也可参考下方“转换后之接续批判的四、”提到JB(¬X)、J¬B(X),与¬JB(X)不一定等价之疑虑。)
4. (针对(iii))以上述“吸毒有益健康”为例,仔细考虑可发现“前”“后”意思不同。其它举例:(1)“我们有理由否认‘欺骗是好事’”,所以“我们不是有理据地相信‘欺骗是好事’”,这样的推论真的合理吗?(同时考虑“我们有理据地相信善意谎言是好事”);(2)我们有理由否认“归纳所得的规律广泛适用”,我们却又有理据地相信“归纳所得的规律广泛适用”。也就是“有些主张,我们有理由否认而且同时有理据地相信”。
5. (针对论证策略)某件事“真的”成立,和“相信”其成立不同,因此可感觉到(ii)比(i)更与(iii)有关联,以及证明难度是(i)比(ii)更困难,甚至(i)本身有内在矛盾的疑虑,以及“提出(i)”即和(b)不一致,因此省略(i)更容易论证成功。
参考传统对知识之分析(“Knowing that X(以下以K(X)表示)⇔X is a justified and true belief(以下以JTB(X)表示)”)做转换
由于在英文版条目中提到“justified in believing”、“true”,和“false”,因此尝试转换。
转换规则:
所以转换上述(i)至(iii)论证架构如下:
1. ¬Pn
2. JB(¬Pn)
3. JB(¬X)⇒¬JB(X)
∴ ¬JB(Pn) by 2.3. Modus Ponens
转换后之接续批判
一、
猜测
1. ¬Pn
2. JB(¬Pn)
之间隐含某些过程,较完整地重新表达:
1. ¬Pn
2. X⇒K(X)
3. K(¬Pn) by 1.2. Modus Ponens
4. K(X)⇔JTB(X)
5. (K(X)⇒JTB(X))∧(K(X)⇐JTB(X)) by 4. Equivalence
6. K(X)⇒JB(X) by 5. Simplification
7. JB(¬Pn) by 3.6. Modus Ponens
二、 (针对转换)“有理由X”和“有理据地X”是否等价?或是问“have reason”和“justified”之间有何关联?不合理的理由也可以是“有理据地”?或是“理由”一词即表示其合理性,所以没有不合理的理由?
三、 (针对转换)“相信”和“认为”似乎差不多,但“否认X”和“相信‘X是错的’”是否等价?再同时考虑“不相信X”,此三者有何关联?或是问“not believe that X”、“believe that X is false”(或“believe that not X”),和“deny X”之间有何关联?
四、 除此之外还继承传统知识分析的挑战与其它讨论空间,例:重新仔细考虑X、K(X)、JTB(X)、¬X、¬B(X)、B(¬X)、JB(¬X)、J¬B(X),及¬JB(X),而这些彼此之间有何关联?何者是否为何者之充分或必要条件?还有其它不是JTB定义知识的可能性作为讨论道德知识的途径。
表现主义者认为(b),因为道德主张无法是对的或错的(道德主张没有真假值);道德主张是命令(例:“不要使用暴力!”),情绪表达(例:“趁火打劫,无耻!”),或态度表达(例:“应该废除奴隶!”)。
道德虚无主义的表达形式之一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者认为,当某人说某事“不道德”时,他并未论及此事的对错;人们作道德判断时,仅是表达情感,而非陈述事实。某些表现主义者认为,人们并不是在描述行为、动机,和政策中具有的道德特征,而是在发泄情绪,或是指挥他人以某些方式行动,例如,当我们谴责酷刑时,我们表达反对和厌恶、抗拒,并鼓动他人一同谴责。
主要可再细分为皮浪主义(、皮浪道德怀疑主义,或绝对怀疑主义)和教条式道德怀疑主义。知识论型道德怀疑主义者之特点:他们认为(a),并且他们对于(i)抱持不可知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