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赞数

✍ dations ◷ 2025-11-20 12:09:11 #热力学,流体力学中的无因次量,对流

比赞数(Be)是得名自杜克大学教授阿德里安·比赞(英语:Adrian Bejan)的无量纲,有二种比赞数,分别用在热力学及流体力学中。

热力学中的比赞数是热传不可逆性和总不可逆性(因为热传及流体摩擦力)之间的比例:

其中

流体力学的比赞数是沿着长度 L {\displaystyle L} 管道的无因次压力差:

其中

热传学的比赞数是沿着长度 L {\displaystyle L} 管道的无因次压力差:

其中

比赞数在强制对流中的角色和瑞利数在自然对流中的角色相近。

质传的比赞数是沿着长度 L {\displaystyle L} 的管道无因次压力差:

其中

若在雷诺类比(英语:Reynolds analogy)的条件下(Le = Pr = Sc = 1),以上三种Bejan数都相同。

阿瓦德(Awad)和拉赫(Lage)提出了另一个修改版的比赞数,最早是从巴塔查尔吉(Bhattacharjee)和格罗赫德勒(Grosshandler)针对动量过程的研究所产生的,这种比赞数中不使用粘度,而用流体密度和动量扩散率的乘积来代替。此作法一方面更接近物理特性,而且此无因次量可以不受粘度影响。这种简化也可以将比赞数延伸到其他的扩散过程中,例如热传,只要更换扩散系数即可。因此也可以产生通用的比赞数,描述压力差和扩散之间的关系。已证明此通用形式对于符合雷诺类比(英语:Reynolds analogy)(Le = Pr = Sc = 1)的过程,会有类似的结果,也就是表示动量、能量及特定物质质量的比赞数会是相同的值。

因此,比赞数更中性的定义如下:

其中

此外,阿瓦德比较哈根数(英语:Hagen number)及流体力学的比赞数,两者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哈根数是无因次的压力梯度,而比赞数是无因次的压力差。不过若哈根数的特征长度(l)等于比赞数的流体长度(L), 因此在哈根-泊肃叶流中的比赞数可以用下式来定义

其中

此处的比赞数也是无因次量。

相关

  • 蛋白质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是指在生物细胞内制造新的蛋白质,它是通过蛋白酶解或蛋白质导向(英语:Protein targeting)细胞蛋白的损耗被平衡。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也称为翻译,它是基因表达的最后
  • 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英语:dendritic cell)是一种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一种白细胞。它存在于血液和暴露于环境中的组织中,如皮肤和鼻子、肺、胃和小肠的上皮组织。它们的作用是调节对当前环境
  • 里是东亚传统的长度单位,起源于中国周代,当时一里为18引=1800尺,战国、秦汉一里约415.8米,后世实际长度历代不同,传到日本、朝鲜半岛、越南后也有变化;至近代于华语圈也称作华里以
  • 保加利亚语保加利亚语(български език; .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芭芭拉·乔丹芭芭拉·查理·乔丹 (英语:Barbara Charline Jordan,1936年2月21日-1996年1月17日)是一名美国律师、教育家、政治家与非裔美国人民权运动领袖。作为民主党人,她是美国重建时期之后
  • 酋长酋长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属于君主制的型态。该称号今天仍然存在于阿拉伯世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落和美洲原住民部落中。
  • 电击穿电击穿,指的是当加在某一绝缘介质上的电压高于过一定程度(击穿电压)后,这时绝缘介质会发生突崩溃而使其电阻迅速下降,继而使得一部分绝缘介质变为导体。电击穿需要有足够的电压,可
  • 雅各布·托曼雅各布·林博·托曼(希伯来语:.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ew,.mw-parser-output .script-Hebr{font-size:1.15em;font-family:"Ezra SIL","Ezra SIL SR","Keter Aram Tsov
  • 唐锦唐锦(1475年-1554年),字士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官至江西按察使司提学副使。弘治八年(1495年)乙卯科应天府乡试第十一名。弘治九年(1496年)丙辰科三甲第一百
  • 蜡烛的历史蜡烛在历史上是由多个国家独立开发制作。蜡烛最早大约在5世纪的时候由罗马人以牛脂制成;中国最早的鲸脂证据可以追溯到秦朝;在印度,煮沸的肉桂被用于寺庙蜡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