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理论是证券技术分析的主要理论之一,由美国经济学家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提出。一些交易员用以分析金融市场周期,预测市场趋势。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1871-1948),专业会计师,于1930年提出分析方法,认为市场价格的走势具有特定的形态。1938年,艾略特发表《波浪理论》,正式提出此理论,并在1946年,他最后的主要著作《自然法则:宇宙的秘密》中进行了最为详细的阐述。艾略特写道“人受制于规律过程,关于人的活动的计算能被投射到未来的某个阶段,这一点我确信无疑”。波浪理论的实证有效性仍然充满争议。
因月球引力而造成的潮汐起伏可算最为自然之物,其中必然蕴含了很多丰富的自然和社会组织的道理。艾略特在书中指出,这是他对证券行情走势“波浪理论”分析方法的思考源头。
波浪理论三要素:形态、比例、时间。
波浪理论三铁律:
一个完整的浪型是由驱动浪与调整浪构成,驱动浪一般情况是由5个子浪构成,调整浪一般由3个子浪构成。
股票首次出现上涨。 通常的情况是因为一小波人认为该支股票的价格很便宜,适合买入,并确实在很短的时间内买了一部分该股票,进而导致了价格上涨。
原来已经持有该支股票的一部分人认为股票价格过高,获利了结,进而导致了股票价格的下跌。但该支股票并没有触及到波浪1的最低点。
这通常是最强也是最长的一波。该支股票吸引了公众的目光,更多的人发现该支股票具有潜力,并开始买入,这导致了股票价格的持续攀升。这一波的高点突破了波浪1的最高点。
一部分人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开始获利了结。这一波通常不会太强,因为还有更多的人看好该支股票的涨势。
波浪5通常是市场上绝大多数人关注该支股票的时刻,而且通常较不理性。人们可能会看到该公司的CEO登上各种主要杂志的封面,成为年度人物。人们开始以各种奇怪的理由买入该支股票,并对他人的劝解充耳不闻,进而使得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
A浪是下跌的开始,但投资者大多认为上升行情尚未逆转,仅为一个暂时的回档现象。实际上,A浪的下跌在第5浪中通常已有警告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走势背离或技术指标背离,但由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出现平台调整。
B浪是对A浪的反弹,但是成交量不大。一般而言是多头的逃命线,但由于大多数投资者误以为是另一波段的涨势,因而B浪常形成“多头陷阱”,投资者在此惨遭套牢。B浪在技术上很少是强劲的,在B浪中活跃的股票数量有限,但绩优股却十分抗跌。
C浪是一段破坏力较强的下跌浪,跌势较为强劲,跌幅大,持续的时间较久,而且出现全面性下跌。
该理论是股票技术分析方法中争议较大的一种。由于允许数层子波形的出现,因此对于同一波行情,通常会有几种数浪方法的争论。
有观点认为,波浪理论通常是在行情发生后反观浪的形状,方能看清所经历的究竟是何种类型的行情,但在事先判断的方面略显不足。
对该理论的争议之处诞生了不少衍生出来的技术分析新方法。
有一种笑谈是当年艾略特炒股炒赔、心绪不定,走至海边看到浪打悬崖,颇有另类想法,然而在思忖之际却从奔涌的海浪中悟出了股价起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