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受体

✍ dations ◷ 2025-04-02 19:27:01 #核受体
核受体是细胞内一类转录因子的统称。核受体超家族的成员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与新陈代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核受体都位于细胞内部,因此它们的激素均为溶脂性,这样才能穿越由脂肪构成的细胞膜。对核受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70年代末期第一批核受体被提取、分离了出来。核受体同激素结合后被激活,激活后的核受体复合物负责引导靶基启动因子的转录。核受体的一个独特性质是将它们与其他类别的受体区分开来,这是它们直接与基因组DNA表达相互作用和控制其表达的能力。 因此,核受体在胚胎发育和成体内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 如下所述,核受体可根据机制或同源性进行分类。目前已知的核受体仅存于动物基因组中,和动物最为接近的领鞭毛虫都没有。真菌、藻类、植物和其它原虫中都没有发现核受体。几乎最早的动物就已经有了核受体基因,在已测序的物种中,多孔动物门的大堡礁海绵 Amphimedon queenslandica拥有两个核受体基因,栉水母动物门的淡海栉水母 Mnemiopsis leidyi 也有两个核受体,扁盘动物门的丝盘虫 Trichoplax adhaerens 有4个核受体,刺胞动物门的星状海葵 Nematostella vectensis 有17个核受体。线虫动物门的秀丽隐杆线虫的核受体基因达270个,黑腹果蝇与其它常见昆虫有21个,斑马鱼有73个。人类、小鼠和大鼠分别拥有48、49和47个核受体基因。结合到核受体上的配体通常是亲脂性的物质,例如内源性的激素、维生素A和D,以及外源化合物(英语:xenobiotic)如内分泌干扰物等。由于核受体调节下游大量的基因表达,少量配体结合到核受体上就会引发生物体的显著反映。许多被调节的下游基因与疾病相关,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批准的药物中约有13%以核受体为靶标。有一大批核受体还是孤儿受体,即其内源性配体尚未发现(或者有候选但未达成共识)。其中包括FXR、LXR和PPAR,有大批代谢中间产物能与之结合,如脂肪酸、胆汁酸、类固醇等,但只有很低的亲和性。因此这些核受体很可能是体内代谢产物的感应器。其它一些孤儿核受体,如CAR、PXR等,很可能是外源化合物(英语:xenobiotic)的感应器。这些核受体激活后能启动一系列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的表达,来催化这些外源化合物的代谢。

相关

  • 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医学上简称URTI或URI),是指发生在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位置可以在鼻腔、鼻窦、咽头和喉咙。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咽炎、扁桃腺炎及喉炎等。感
  • 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菌(英文:Gram Positive)是能够用革兰氏染色染成深蓝或紫色的细菌,而革兰氏阴性菌不能被染色(通常染作红色以对比)。它们细胞壁中含有较大量的肽聚糖,但经常缺乏革兰氏阴
  • 台大医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简称台大医院(英语: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是台湾一所公立医院,乃台湾第一所提供西式医疗服务的政府医疗机构,总院区位于台北市中山南
  • 北亚北亚是亚洲次区域,由西伯利亚和俄罗斯远东组成,位于乌拉尔山脉以东、以及阿尔泰山脉以北。该区域因全属俄罗斯领土,有时也被称为亚洲俄罗斯(相对于西部较小但人口密度较高的欧洲
  • 美国在线美国在线(AOL Inc.,前身为:America Online,AOL),著名的互联网服务提供者,现为电信商威讯旗下Verizon Media公司的子公司。今天的美国在线,源自20世纪80年代的一家计算机服务公司Cont
  • 组织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英语:HDAC inhibitor,简写HDI或HDAC抑制剂)是一种透过抑制身体内组蛋白脱乙酰酶功能的药物类别,亦存在于胎儿及花椒内。现时有健康食品生产商建议透过进
  • 蓖麻油蓖麻油(“蓖”,拼音:bì,注音:ㄅㄧˋ,粤拼:bei6,音同“避”)是由蓖麻种子提炼而来的植物油,CAS号为8001-79-4,常温下为液体状。蓖麻油是一种复合三酸甘油酯,主要成分为蓖麻子油酸(Ricinol
  • 单胺类神经递质单胺神经递质(英语: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是含有芳乙胺结构的神经递质和神经调质,所有单胺类都是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甲状腺激素衍生而来,经芳香族L-
  • 硫喷妥钠硫喷妥钠(sodium thiopental或Sodium Pentothal)又称戊硫代巴比妥,是巴比妥酸盐类药物。是一种快速起效的短效全身麻醉剂。硫喷妥钠在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
  • 东晋东晋(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中国朝代,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因内迁的北方游牧民族造反,晋怀帝与晋愍帝先后被俘杀,琅琊王司马睿在群臣拥戴下在建康(今南京)即位,即晋元帝,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