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始印欧人
✍ dations ◷ 2025-04-03 12:56:56 #原始印欧人
庞提克大草原高加索地区东亚东欧南欧庞提克大草原北方/东方大草原欧洲地区南亚地区西伯利亚大草原欧洲高加索地区印度印度-雅利安民族伊朗民族欧洲民族东亚印欧民族欧洲民族印度-雅利安民族伊朗民族印度体系伊朗体系亚洲其他体系欧洲体系原始印欧人(英语:Proto-Indo-Europeans)指古代时原始印欧语的使用者,对他们的了解只能通过对原始印欧语的重建和考古学进行了解。公元前4世纪,古代南亚的语言学家波你尼已经注意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语言与印度地区的语言有相似之处。1647年,荷兰学者马库斯·祖依斯·凡·博克斯霍恩(荷兰语:Marcus Zuerius Boxhorn)大胆的提出了荷兰语、希腊语、拉丁语、波斯语、德语源于同一个的原始语的假说。1786年2月2日,英国语言学家威廉·琼斯在亚洲学会宣读了亚洲学会成立三周年演说,指出了梵语与拉丁语和希腊语有惊人地相似之处并指出了“原始语”的存在。之后弗兰兹·波普、奥古斯特·施莱谢尔、卡尔·勃鲁格曼(德语:Karl Brugmann)、弗迪南·德·索绪尔语言学家用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其他方法对印度语和欧洲各语言的语音系统、形态系统、语法和语汇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较重要的结论。关于印欧语系诸语言为何如此相似的问题,学术界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德国语言学家约翰内斯·施密特(德语:Johannes Schmidt (Sprachwissenschaftler))提出了波浪理论(英语:Wave model),他认为由于不同语言的使用者会互相交流,不同的语言像波浪一样终究会相交到一起,即不同的语言会有越来越多的相似性,另一位德国语言学家奥古斯特·施莱谢尔的谱系树理论(英语:Tree model)则认为最开始存在着讲原始印欧语的一群人,他们因为被隔绝开来,才导致欧洲与印度的这些语言非常相似。支持约翰内斯·施密特(德语:Johannes Schmidt (Sprachwissenschaftler))的人不认为有“原始印欧人”存在,支持奥古斯特·施莱谢尔谱系树理论(英语:Tree model)的人则认为存在着“原始印欧人”,正是因为他们向四面八方扩散,这才使欧洲和印度的语言如此相似。从19世纪至今,科学家对原始印欧人起源地进行了研究,20世纪初时,德国的部分科学家认为原始印欧人起源于北欧,但是该理论现在在学术界已很少受到支持。20世纪下半叶时学术界提出的很多假说。其中坟冢假说是最为广泛接受的有关印欧起源的模型,与之相对的一个模型是安纳托利亚假说(英语:Anatolian hypothesis),很多印欧学者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立场。坟冢假说最早是由美国考古学家玛利亚·金布塔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假说认为印欧人起源于“坟冢文化”,指东欧大草原上亚姆纳文化(意为“坑墓文化”)及其前身这一考古文化。坟冢假说将“坟冢文化”定义为四个连续时段的统称,其中最早的阶段(“坟冢甲”)包含红铜时代(公元前四千年)在第聂伯河、伏尔加河地区的萨马拉文化(英语:Samara culture)与塞罗格拉佐沃文化(英语:Seroglazovka culture)。这些文化由游牧民所建立,假说认为他们的活动范围在前3000年左右在东欧大草原扩张并进入东欧。安纳托利亚起源说(英语:Anatolian hypothesis)由科林·伦弗鲁在1987年提出,该假说认为原始印欧人的起源地是新石器时代的安纳托利亚。讲原始印欧语的人在新石器时期居住在安纳托利亚,而历史上印欧语系语言的分布与在公元前7千年至前6千年期间的新石器革命的传播扩张有关联。伦弗鲁在2004年修订了他的假说,他将“前原始印欧人”唯一置于公元前7千年的安纳托利亚,提出原始印欧人的真正故乡是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巴尔干。坟冢假说和安纳托利亚假说对原始印欧人如何在欧洲扩展方面差异巨大,在安纳托利亚假说(英语:Anatolian hypothesis)中原始印欧人于新石器时代在欧洲的扩张已经初步完成,而在坟冢假说下原始印欧人在青铜时代才从东欧迁入西欧。依据坟冢假说和其他一些考古学证据,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部分原始印欧人进入巴尔干半岛的东北部,接着陆续分批进入希腊,被称为希腊人。同一时期,部分原始印欧人进入安纳托利亚。这些人和当地原居民杂居、融合,被称为卢维人、帕来人、赫梯人、吕底亚人。公元前2000年代初,居于东欧草原西部(大约在今天的多瑙河下游平原)的一批原始印欧人,沿多瑙河向西挺进,他们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今天的意大利一带,被称为拉丁人。罗马人是拉丁人中最著名的一支。与此同时,另一些原始印欧人继续向西和北两个方向迁移,形成了西欧和中欧的凯尔特人和北欧的日耳曼人。一支原始印欧人部落于公元前2100年到公元前1400年,在西西伯利亚和中亚草原地带建立了安德罗诺沃文化,此文化区域中有历史记载的最早族群是斯基泰人和辛梅里安人,其中一部分原始印欧人进入了伊朗高原定居在这一地区的西北部和西南部,分别建立了米底王国和波斯帝国,被称为米底人和波斯人。巴克特里亚·马尔吉阿纳文明体的一部分原始印欧人则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在公元前12世纪左右越过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来到印度河流域,他们被称为印度-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他们遇到了印度土著人的顽强抵抗,经过长时间的漫长战争,原始印欧人最终击败达罗毗荼人和其他印度土著人,有些印度土著人则变成了印度雅利安人的奴隶。入侵印度次大陆这批原始印欧人写出了《梨俱吠陀》(Rig Veda)、《娑摩吠陀》(Sama Veda)、《夜柔吠陀》(Yajui Veda)、《阿闼婆吠陀》(Atharva Veda)、《梵书》(Brahmana)、《奥义书》(Upanishad)这六种吠陀经典,印度的吠陀时期开始。“雅利安人”这个词来源于梵语词汇“ārya”,意思是“高贵的”,学者研究印度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梨俱吠陀》和其他古印度书籍,得出一个说法,在古代,有一个叫“雅利安人”的人群从印度西北部(即五河地带)向东南进发,到达恒河流域以及阎牟拿河中游地区,逐步占领了整个印度次大陆。在18世纪及以前,雅利安人还仅仅相当于现在的“印度-雅利安人”的概念。在19世纪,马克斯·穆勒提出了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假说,约瑟夫-阿瑟·高比诺、豪斯顿·张伯伦等学者对“雅利安人”的概念进行了扩大,“雅利安人”的概念被从印度-雅利安人扩大到原始印欧人。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部分种族主义者鼓吹雅利安人种是最优越的种族,为20世纪30至40年代纳粹德国的种族灭绝政策种下了祸根。二战结束后,“雅利安人”一词已很少被使用,目前在称呼原始印欧语的使用者时,学术界会直接用“原始印欧人”而不是“雅利安人”一词。基因研究者通常视人类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单倍型类群 R1a (Y-DNA)(英语:Haplogroup R1a)(R1a1)与原始印欧人相关联。R1a1主要现见于中亚、西亚、巴基斯坦、印度和东欧等地的人中,在东欧的斯拉夫人中,R1a1最常见于波兰人、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中。在北欧,R1a1出现于23.6%的挪威人、18.4%的瑞典人、16.5%的丹麦人和11%的萨米人中。在西欧的多数国家(如法国或英国大部地区)少见。除R1a1外,另外一个遗传标记是卡瓦利-斯福扎提出的B型血的基因,它在欧洲的分布与坟冢假说和R1a1的分布均吻合。印欧人是指讲印欧语系语言的人。目前生活在欧洲的印欧人主要是讲日耳曼语族语言的日耳曼人,讲希腊语的希腊人,讲意大利语族语言的拉丁人,讲凯尔特语族语言的凯尔特人,讲斯拉夫语族语言的斯拉夫人等。今天印欧人分布的基础形成于欧洲民族大迁徙结束时。按现代遗传学中基因研究的最新成果,除了与原始印欧人相关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R-M420(英语:Haplogroup R1a)(R1a1)之外,在欧洲还有与其亲缘最近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R1b(英语:Haplogroup R1b),在新石器时代随农耕技术而从近东传入,可能与凯尔特人相关;以及亲缘相对较远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I(英语:Haplogroup I-M170),与自末次冰盛期之前就居于本地的欧洲人相关
,其中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I1(英语:Haplogroup I-M253)与日耳曼人相关;印度次大陆和中亚及高加索还有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R2(英语:Haplogroup R2),其中至少占90%的人居住于印度次大陆,在西孟加拉邦的洛得人(英语:Lodha people)、安得拉邦海岸的泰卢固人和斯里兰卡的僧伽罗人中有密集出现。学者研究了原始印欧人之前智人的迁徙,有研究称与原始印欧人和闪米特人以及北亚、东亚、东南亚人的共同祖先有关的Y染色体单倍型类群 F(英语:Haplogroup F-M89),可能最早出现在印度或其附近;也有说法称可能最早出现在中东或北非。
相关
- 康力龙康力龙也称司坦唑醇(Stanozolol),雄激素类药物。白色粉末状无臭。几乎不溶于水,能溶于油脂。用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纠正重症术后消瘦负氮平衡、男性性腺功能减退、骨质疏松症、小
- 癌症分期癌症分期(英语:cancer staging)是决定癌症发展与扩散程度的方法。当代的作法是将一种癌症以数字分成第一到第五期,第一期指的是能分离出癌细胞,第五期代表癌细胞已经扩散到测量方
- 恋童癖恋童是一种精神障碍,16岁以上的青少年或者成年人患者会认为青春期前的儿童拥有主要的性吸引力,或只有儿童才有性吸引力。虽然在10-12岁(女孩:10-11岁;男孩:11岁-12岁)之间儿童会开
- 上野公园上野公园(日语:上野公園/うえのこうえん Ueno-kōen */?),全名上野恩赐公园,是日本东京都台东区上野的一座公园,也是日本第一座公园,占地约53万平方米。全园在1873年指定为公园、1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成都市民俗称为“川医”,是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国学巷的一座著名大型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世界单体规模最大的医院。原称“华西医院”
- 示波器示波器(英语:oscilloscope)是一种能够显示电压信号动态波形的电子测量仪器。它能够将时变的电压信号,转换为时间域上的曲线,原来不可见的电气信号,就此转换为在二维平面上直观可见
- 维苏威火山维苏威火山(Vesuvio)是欧洲的一座活火山,位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湾东海岸,同世界名城那不勒斯相距不过20公里。海拔1,281米(4,203英尺)。维苏威在公元79年的一次大喷发,摧毁了当时
- 田鼠见内文田鼠亚科(Arvicolinae),又名水䶄亚科。是啮齿目仓鼠科下的一个亚科,包括了:田鼠、旅鼠、麝鼠等。同在仓鼠科底下的近亲有仓鼠及美洲鼠类.田鼠亚科是鼠总科其下仓鼠科的一个
- 太空科学name = 'Aero', description = '航空太空科技(航空航天科技)', content = {{ type = 'text', text = [=[本页面没有类似于NoteTA的数量限制。 请自行修改分类名。在NoteTA样板
- 中国效仿西方发展工业的过程进行的并不顺畅中国的现代工业肇始于1860年代的洋务运动,历经一百年多年发展,是推动中国成为现代化国家的主动力。19世纪中期之前,中国是传统的封建农业国家,中国经济体系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