忒修斯之船

✍ dations ◷ 2025-08-23 14:52:06 #悖论,思想实验

忒修斯之船(英语:ship of Theseus),亦称忒修斯悖论,是一种同一性的悖论。1世纪时的希腊作家普鲁塔克提出了这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逐渐被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这类问题现在被称做“忒修斯之船”。有些哲学家认为是同一物体,有些哲学家认为不是。在普鲁塔克之前,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曾经讨论过相似的问题。近代霍布斯和洛克也讨论过该问题。这个问题有许多不同版本,如“祖父的斧头”。

普鲁塔克引用了以下的古希腊传说作为举例。

亚里士多德认为可以用描述物体的四因论解决这个问题。构成材料是质料因,物质的设计和形式是形式因,形式因决定了物体是什么。基于形式因,忒修斯之船还是原来的船,因为虽然材料变了,但船的设计——形式因——没有变。从这个角度看赫拉克利特的河流问题,则两次踏入的是同一条河流,因为河流的形式因没有变。事物的目的决定了其目的因。忒修斯之船的目的在神话中是装载和运输,在现实中的目的是证明和纪念忒修斯,虽然材料变了,但目的没有变。

赫拉克利特所提出。

普鲁塔克亦引用赫拉克利特的观点,提出无法再次渡过相同的河流的假说。

英文的口语,指某物每次都残留了本来的一部分;但更换了另一部分,逐渐所有的部分都换过的意思。

相关

  • 萨伊扎伊尔共和国(法文:République du Zaïre、英文:Republic of Zaire)是1971年10月27日到1997年5月17日期间,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国名。扎伊尔在葡萄牙语的意思为:“一条吞噬所有河流
  • α-胎儿蛋白n/an/an/an/an/an/an/an/an/an/aα-胎儿蛋白(英语:Alpha-Fetoprotein,缩写AFP;又译甲种胎儿球蛋白或甲胎蛋白)是一种α-1球蛋白,由胎儿肠胃道、卵黄囊及肝脏分泌,但可经由肾脏排入
  • 次碘酸次碘酸(HIO)是用氧化汞与碘水混合时制得的。它很不稳定,迅速发生歧化反应:活泼的次碘酸盐可由碱金属氢氧化物与碘单质反应制得。它们也能迅速歧化成碘化物和碘酸盐。理论上次碘
  • 威尔·杜兰特威廉·詹姆斯·“威尔”·杜兰特(William James "Will" Durant,/dəˈrænt/,1885年11月5日-1981年11月7日),美国作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他最知名的著作是与他妻子阿里尔·杜兰
  • 大花龙脑香大花龙脑香(学名:)是龙脑香科龙脑香属的一个分布很广的物种。大花龙脑香是个中型常绿乔木,可以生长到45米高,直径将近2米。无明显板根,树皮通常是平滑的,也是白色的。叶子是卵圆形,
  • 萨诺帕季河萨诺帕季河是俄罗斯的河流,位于堪察加半岛,河道全长约25公里,河水主要来自融雪和雨水,最终注入堪察加河,是虹鳟和远东红点鲑的栖息地。
  • 皮卡迪利圓環皮卡迪利圓環(Piccadilly Circus),伦敦最有名的圆形广场,兴建于1819年,早期是英国零售商店所在地,今日为英国伦敦市中心购物街道的圆心点,有五条主要道路交错于此。伦敦地铁于该广
  • 方思方思(1925年-),原名黄时枢,湖南省长沙市人。在上海接受大学教育,后定居台湾。方思曾在台湾国立中央图书馆任职,旅居美国后担任逖谨逊大学图书馆馆长。他是现代派诗歌原始发起人之一
  • 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巴尔达萨雷·卡斯蒂利奥内(Baldassare Castiglione,1478年-1529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诗人。其代表作《廷臣论》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文化的内涵和特征,不仅享誉当时的文
  • 魏子云魏子云(1918年5月5日-2005年12月27日),小名清汉,笔名半蠡、华文份、立一、阮娥,安徽宿县人,《金瓶梅》等俗文学研究者、剧作家、小说家。幼时私塾念汉学,受桐城派学风影响,追求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