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V40

✍ dations ◷ 2025-11-18 04:04:13 #SV40
SV40全名猿猴空泡病毒40(Simian vacuolating virus 40)或猿猴病毒40(Simian virus 40),是一种多瘤病毒,也是一种DNA病毒,有造成肿瘤发生的潜在能力,不过通常会维持于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状态。这种病毒是在1960年,于用来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恒河猴肾脏细胞中发现。这种病毒在1960年在培养的用来生产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猕猴肾脏细胞中第一次被确认。它由于在受感染的青猴细胞所产生的异常数量的液泡而得名。完整的病毒基因组由Walter Fiers和他的团队1978年在比利时的根特大学测序。这种病毒在猕猴中是休眠而不引起症状的。在野外很多猕猴种群均有发现,它极少造成疾病。然而,在具有免疫缺陷—由于,比如说,受猴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猴中,SV40表现得非常像人的JC和BK多瘤病毒,造成肾脏疾病和有时是类似于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的脱髓鞘疾病。在其它物种,尤其是仓鼠,SV40引起多种肿瘤,通常是肉瘤。在大鼠,这种致瘤的SV40大T抗原被用来建立关于原始神经外胚层瘤和成神经管细胞瘤的脑肿瘤模型。这种病毒繁殖与改变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是早已知道的,而且对SV40的研究极大的增加了生物学家对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规律的理解。SV40由一个裸露的二十面体的病毒外壳和基因组长5kb的闭合环状双链DNA组成。病毒通过病毒糖蛋白VP1依附于细胞表面MHC1类分子。通过小窝囊泡进入细胞。在细胞核内,由细胞的 RNA 聚合酶II的行为促进早期基因表达。其结果是一条拼接成两段的mRNA。大小T抗原就是它的结果。大T抗原有两种功能:5%将会去细胞膜,而95%将会返回细胞核。一旦在细胞核内,大T抗原就结合3个病毒DNA位点,I,II和III。对I和II位点的结合,自动调节早期的RNA合成。对位点II的结合发生在每一个细胞周期。对位点I的结合则开始在复制原点的DNA复制。早期的转录给了两个拼接在一起的均为 19s 的 RNA。

相关

  • 器官器官是动物体或植物体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并与其他分担共同功能的器官,一起组成各个系统(动物体)或整个个体(植物体)。植物体的器官分为生殖器官
  • 叠层石叠层石(英语:Stromatolite,或称层叠石,源自希腊文strōma与lithos)可定义为“从某一点或有限的表面开始增生,并聚集石化,形成逐渐增大的沉淀物生成构造”。自然界中有许多不同型态
  • 主要药物分类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英语:Anatomical Therapeutic Chem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ATC),是世界卫生组织对药品的官方分类系统。ATC系统由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统计方法整
  • 脊灰脊髓灰质炎(英语:poliomyelitis,简称polio),俗称小儿麻痹症(中文名称译自日语“小児麻痺”;后者则译自英语infantile paralysis),又译急性灰白髓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可感染人
  • 超重超重的定义通常是比标准身形有更多的身体脂肪。肥胖是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粮食供应充足,且民众生活方式流于久坐不立的地方。美国成年人口中,高达64%被认为超重或肥胖,而且这一比
  • 自然自然(英文:Nature),是指不断运行演化的宇宙万物,包括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两个相辅相成的体系。人类所能理解地自然现象有:生物界的基因模因、共识主动、意识行为、社会活动和生态系统
  • 降糖药抗糖尿病药用于降低血中的葡萄糖浓度来治疗糖尿病。除了胰岛素、艾塞那肽(英语:Exenatide)、利拉鲁肽和普兰林肽(英语:Pramlintide)外,其他的都是经由经由口服,所以又称为口服降血糖
  •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也称为"微观多动脉炎"(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微观多动脉炎结节(Microscopic polyarteritis nodosa),MPA)是一个不明确的
  • 碱性电池碱性电池(英文:Alkaline battery)指使用碱性电解液的电池,一般生活中指称碱性电池,指的是碱性锌锰电池。广义上,碱性电池使用的电极材料包括:锌-二氧化锰、锌-氧化汞、镉-氢氧化镍
  • 核爆核爆炸是剧烈核反应中能量迅速释放的结果,可能是由核裂变、核聚变或者是这两者的多级串联组合所引发。尽管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聚变核武器都是以裂变装置作为基础的,但实际上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