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拜厄特

✍ dations ◷ 2025-11-10 07:40:34 #1936年出生,在世人物,布克奖获奖者,DBE勋衔,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校友,布林莫尔学院校友,伊拉斯谟奖得主,詹姆斯·泰特·布莱克纪念奖获得者,欧·亨利奖获得者

安东尼娅·苏珊·达菲女爵士,DBE(英语:Dame Antonia Susan Duffy,1936年8月24日-),通常以A·S·拜厄特(A. S. Byatt)之名为人所知,出生于谢菲尔德,英国小说家、诗人,布克奖得主。2008年《泰晤士报》将其评为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之一。

拜厄特原名安东尼娅·苏珊·德拉布尔,是法官约翰·德拉布尔和布朗宁学者凯瑟琳·布卢尔的女儿。她在谢菲尔德高中和贵格派的蒙特学校接受了教育,2009年拜厄特在采访中说自己不是贵格派,因为自己反对基督教而贵格会是基督教的一种形式,但他们的宗教很精彩——你只要静静的坐着,聆听事物的本性。她在剑桥大学纽纳姆学院、美国布林莫尔学院、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接受了高等教育。 拜厄特是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和历史学家海伦·兰登的姐姐,她于1962-1971年在伦敦大学校外学习部讲过课。1972至1983年在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1972年至1983年在伦敦大学学院任教。

拜厄特的第一部小说《太阳影子》(1964)讲述了一个在威权父亲阴影下成长的少女的故事。《游戏》(1967)描写两姐妹的关系,四部曲《花园处子》(1978)、《宁静生活》(1985)、《通天塔》(1996)、《吹笛女人》(2002)依然处理家庭伦理的主题,1989年《宁静生活》获麦克米伦笔会银奖。小说四部曲受到D·H·劳伦斯的启发,尤其是受到《虹》、《恋爱中的女人》的影响。四部小说设定在20世纪中叶的不列颠,讲述了弗雷德利卡·波特的一生,她是一名年轻女知识分子,在剑桥学习,那时候剑桥的男生远多过女生。拜厄特说小说中的人物表现了她“最大的恐惧是简单的家庭生活……当我从下面上来,一会儿看到了灯光,之后被锁在厨房里,便看到了这番景象,这是我那一代的女人司空见惯的景象。”与《通天塔》类似,《吹笛女人》涉及了1960年代乌托邦和革命的理想。她称自己是“天生的悲观主义动物”:“我不相信人类本质上是好的,所以我认为所有乌托邦运动都注定要失败,但我仍对它们着迷。”

她为艾丽丝·默多克撰写过评论,后者是她好友、顾问,对她的写作有重要的影响。拜厄特的书融合了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风格。她说:“写作经常是危险的。它具有毁灭性。写书的人是毁灭者。”《隐之书》(1990)对比了两个当代学者与和他们正研究两个19世纪(虚构)诗人的关系。它获得1990年布克奖,并在2002年改编成电影。她的另一部长篇《天使与昆虫》也被改编成电影。《儿童书》获詹姆斯·布莱克纪念奖。

拜厄特的短篇小说也很有名,受到亨利·詹姆斯、乔治·艾略特,以及艾米莉·狄金森、T·S·艾略特和罗伯特·布朗宁的影响,将幻想糅合进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书写之中。她的短篇集包括《糖和其他故事》(1987);《南丁格尔眼中的巨灵》(1994),以及一部童话故事集;单篇有《火与冰的故事》(1998)和《小黑皮故事书》(2003)。《马蒂斯的故事》(1993)有三个小段,每个故事讲述亨利·马蒂斯的一幅画,每个故事由主角生活中最初较小的危机开始,最终由于长期发展而导致崩溃。她的著作反映了对动物学。昆虫学、达尔文主义和其他相关内容的持续不断地关注。拜厄特还为媒体写作,包括英国《展望》杂志、《卫报》、《泰晤士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她还担任许多文学奖的评委,包括霍索恩登奖、布克奖、大卫·海曼小说奖、贝蒂·特拉斯克奖。

关于写作在生活中的作用,她说:“我觉得写作仅仅就是为了获得乐趣。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创造事物。就像我爱我的丈夫和我的孩子,我爱它们只因为我是它们的创造者。我,我是谁,是有做事情的计划的人。好吧,这是一种傲慢 - 但也是建设。我的确看到它的三维结构之类。而因为我这个人确实在用所有的时间来创造它们,这个人就是能够热爱所有这些角色。”

A·S·拜厄特和伊恩·查尔斯·雷纳·拜厄特在1959年结婚,并有一个女儿,还有一个11岁在车祸中丧生的儿子。1969年她和第一任丈夫离婚。她与她的第二任丈夫彼得·约翰·达菲有两个女儿。

拜厄特一直和妹妹、小说家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有嫌隙,因为她了解到德拉布尔描写了他们家人的茶具,这套茶具拜厄特本来准备自己在文章中描写。两姐妹对怎样描写她们的母亲也有不同意见。所以她们很少见对方,也不读对方的书。

相关

  • 软体动物见内文软体动物门(学名:Mollusca)属于无脊椎动物,就其物种多样性而言,是动物界的第二大门, 仅次于节肢动物门,其已确认的物种数量估计有十万多种。软体动物能适应许多不同环境,分布
  • 金正喜金正喜(朝鲜语:김정희/金正喜,1786年—1856年),字元春,号秋史,朝鲜王朝经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朝鲜实学学斋派代表人物。金正喜出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庆州的两班家庭,1809年科举及第,曾
  • 弗雷斯诺加州州立大学弗雷斯诺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resno,常称:Fresno State)是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系统内、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的一所公立大学,成立于1911年。
  • 俄克拉何马领地俄克拉荷马领地(英语:Oklahoma Territory)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合并建制领土,存在于1890年5月2日至1907年11月16日之间,之后和印第安领地合并,升格为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领地的
  • 爵士乐歌星《爵士乐歌星》(英语:),又称《爵士歌王》,是一部1927年拍摄上映的美国歌舞电影。它是第一部全片使用声画同步的电影,它标志着商业性有声电影的出现和无声电影的结束。它由华纳兄弟
  • 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奖(European Film Award for Best Film)是欧洲电影奖最重要的奖项,颁发给年度最佳欧洲电影,于1988年开始颁发。
  • 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是一家位于北京市的中国出版社,成立于1989年1月,为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直属的出版机构。
  • 反应离子刻蚀反应离子刻蚀(英文:Reactive-Ion Etching,或简写为RIE)是一种半导体生产加工工艺,它利用由等离子体强化后的反应离子气体轰击目标材料,来达到刻蚀的目的。气体在低压(真空)环境下由
  • 朗尼·毕格斯朗尼·毕格斯(Ronald Arthur "Ronnie" Biggs,1929年8月8日-2013年12月18日)是英国罪犯,以1963年火车大劫案闻名于世。1965年,朗尼·毕格斯从监狱脱逃,逃亡长达36年,并制造出各种宣传
  • 秦敦世秦敦世(1862年-1943年),原名宝璐,榜名宝珉,字湘臣(一作湘丞),晚号大浮老人,江苏无锡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挑取誊录,任国史馆校对、三品衔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