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PO

✍ dations ◷ 2025-09-18 00:35:04 #THPO
1V7M, 1V7N· hormone activity· multicellular organismal development · blood coagulation · cell proliferation · myeloid cell differentiation · platelet activation · thrombopoietin-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 · positive regulation of megakaryocyte differentiation · positive regulation of protein kinase B signaling促血小板生成素(英语:Thrombopoietin,缩写为“THPO”),亦作“巨核细胞生长衍生因子”(MGDF),是一种人体内由促血小板生成素(THPO)基因编码的类激素。其化学本质为糖蛋白,主要由肾脏和肝脏分泌,能刺激可以产生大量血小板的巨核细胞的形成和分化,进而促进血小板的生成。这种蛋白质是MLP/C_MPL的配体。MLP/C_MPL是一种骨髓增生性白血病病毒癌基因的表达产物。编码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基因位于人3号染色体的长臂上(q26.3-27)。某些白血病患者和某些遗传性血小板增多症(英语:Thrombocytosis)患者的该区段基因处存在异常。该基因的前155个碱基对与红血球生成素同源。肝脏中的实质细胞和肝窦内皮细胞、肾脏中的近曲小管细胞能合成促血小板生成素。另外,横纹肌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在肝脏中,白细胞介素6(英语:Interleukin 6)(IL-6)能够促进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分泌。促血小板生成素能够促进巨核细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形成,不过通过去除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的研究却表明这种激素亦有促进造血的功能。促血小板生成素分泌过程中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与内分泌学中大部分的反馈调节机制都不一样:负反馈效应是直接作用于激素本身的——MPL受体(CD 110)能将促血小板生成素绑定到血小板上等待分解,从而抑制其与巨核细胞的结合。上述的调节机制使得人体内的促血小板生成素含量能够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尽管科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但促血小板生成素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还没有发现疗效。理论上讲,促血小板可能可以应用于血小板的捐献、骨髓抑制性化疗后血小板数目的恢复等方面。有关修改重组促血小板生成素的实验使健康的志愿者体内产生针对内源型血小板生成素的抗体,进而患上血小板减少症,之后实验就停止了。随后,科学家转为采用罗米斯亭(英语:Romiplostim)和艾曲波帕(英语:Eltrombopag)这两种与促血小板生成素结构不同,但作用机理相同的药物。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一种四价肽类的化合物和一些小分子的药剂,以及一些c-Mpl的非肽类配体类药剂,来充当促血小板生成素的代用品。1994年,5个独立的研究小组成功克隆出了促血小板生成素。在促血小板生成素被研究清楚之前长达30年的时间里,它的功能都被认为是与细胞表面受体c-Mpl相连,在旧的出版物中,促血小板生成素甚至被称为“c-Mpl 配体”(c-Mpl ligand)。促血小板生成素是I类造血细胞因子之一。医学导航:遗传代谢缺陷代谢、k,c/g/r/p/y/i,f/h/s/l/o/e,a/u,n,mk,cgrp/y/i,f/h/s/l/o/e,au,n,m,人名体征药物(A16/C10)、中间产物(k,c/g/r/p/y/i,f/h/s/o/e,a/u,n,m)

相关

  • OO00-O08 流产结局的妊娠O10-O16 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的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疾患O20-O29 主要与妊娠有关的其他孕产妇疾患O30-O48 与胎儿和羊膜腔及可能的分娩问题有关的孕产
  • 水疱病毒属水稻病毒属(Oryzavirus),又称作水稻皱缩矮化病毒,是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中的一属,其代表种为:*水稻破(烂;褴)褛矮小(化)病毒(Rice ragged stunt virus),为一类植物病毒。
  • 胆管胆管为胆汁由肝脏传送至十二指肠的一个管道。肝内的胆小管逐级合并成左、右肝管,出肝门再合成为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成胆总管。肝细胞持续不断的制造胆汁浓缩并储存于胆
  • 巴龙霉素巴龙霉素(英语:Paromomycin),是一种抗菌剂(英语:Antimicrobial),用来治疗一些寄生虫感染,像是阿米巴症、梨形鞭毛虫病、利什曼病和绦虫纲等。对怀孕的患者,用作阿米巴症和梨形鞭毛虫病
  • 驯化物种驯化(英语:Domestication)是指一种生物的成长与生殖逐渐受另一种生物利用与掌控的过程,例如人类栽培各种农作物、畜牧,以及切叶蚁驯养真菌。人类驯化动植物的目的主要包括作为食
  • 模式生物模式生物(英语:model organism)是指受到广泛研究,对其生物现象有深入了解的物种。根据从这些物种所得的科学研究结果,可以归纳出一些涵盖许多生物的模型,并应用在各领域的研究。利
  • 巴雷斯特食道症巴雷斯特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又称为巴洛氏食道症、巴雷特症候群、巴瑞特氏食道症,是一种食道细胞病变的症状,是远端食道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由柱状上皮细胞所取代的病变,
  • 神经细胞神经元(英语:neuron),又名神经原或神经细胞(英语:nerve cell),是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单位之一。神经元能感知环境的变化,再将信息传递给其他的神经元,并指令集体做出反应。神经元占了
  • 花斑癣花斑癣(tinea versicolor;俗称汗斑),是常见的皮肤感染,主要由球型马拉色菌(Malassezia globosa)及秕糠马拉癣菌(Malassezia furfur)这两种真菌所引致。医学导航 · 真菌病真菌 ·
  • 脂肪是室温下呈固态的油脂(室温下呈液态的油脂称作油),多来源于人和动物体内的脂肪组织,是一种羧酸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与糖类不同,脂肪所含的碳、氢的比例较高,而氧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