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魂曲 (莫扎特)

✍ dations ◷ 2025-09-09 00:15:38 #莫扎特作品,安魂曲,1791年音乐

《d小调安魂弥撒曲》,KV626,或简称《d小调安魂曲》,是莫扎特创作的一套安魂曲,亦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写于1791年。

1791年7月,一位匿名人士(后来发现该人是瓦尔塞根伯爵(英语:Franz von Walsegg))要求莫扎特为他撰写一套《安魂曲》。当时莫扎特仍在撰写歌剧《魔笛》,亦刚刚接受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加冕成为波希米亚国王创作正歌剧(即《铁托的仁慈》,KV621)。如是,在八、九月,莫扎特专注在这两出歌剧中;直至十月,才继续完成《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和开始为《安魂曲》及另一首清唱剧起稿。11月20日,莫扎特病倒了,但他仍在床上休养及尽力作曲,一直至12月5日离世为止。

由于莫扎特已先从瓦尔塞根伯爵领取了半额的创作报酬,他的遗孀康丝坦兹急于找人完成以领取余下的酬金。最先康丝坦兹先找了莫扎特的好友艾伯拿(英语:Joseph Leopold Eybler),但只完成部分继抒咏便放弃了。后来康丝坦兹找到曾协助莫扎特抄谱的苏斯迈尔。苏斯迈尔根据艾伯拿的一些资料,再加上自己的创作,最后赶及在莫扎特逝世100日前完成,还伪冒了莫扎特的签名(很明显,是为了让瓦尔塞根伯爵觉得全曲的确是由莫扎特独力完成,好让康丝坦兹能向他领取余下的报酬)。

除了苏斯迈尔的版本外,曾跟随米歇尔·海顿的作曲家奈金(英语:Sigismund von Neukomm)于1819年亦曾单独完成补遗,可是苏斯迈尔版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奈金版。

关于莫扎特与《安魂曲》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不同的流传和猜测。尤其当1984年电影《莫扎特传》公映后,更引来不少的联想;然而电影的内容就和大多的流传一样,真确性存疑。

全曲共八个部分,共14个乐章。结构如下:

1958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曾展出过《安魂曲》的手稿,事后却被发现当中“牺牲祈祷”的一页被撕去。,而撕去的部分有由莫扎特所写的“Quam olim d: C:”(重复前一个乐章“圣主耶稣”中“曾对亚伯拉罕应许过”的一段),直至现在,仍然无法得知为何会发生这件事,亦未能寻回这一部分。

相关

  • 性交疼痛性交疼痛(英语:Dyspareunia),是指经常或反复于性交时出现的外阴、阴道或下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也称性生活不适,是女性性功能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它包括性交痛以及由此而导
  • 生产线装配线,又称为生产线、流水线,是一种工业上的生产概念,最主要精神在于“让某一个生产单位只专注处理某一个片段的工作”,而非传统的让一个生产单位从上游到下游完整完成一个产品
  • 冯锡范冯锡范(17世纪初-1683年),号习范,明末清初福建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漳州府龙溪县(今漳州市龙文区崎岭村)人,东宁(明郑)官员,郑经倚为大将,郑经逝世之后,冯锡范与郑哲顺、刘国轩等人发动东宁
  • 花椰菜花椰菜(学名:Brassica oleracea L. var. botrytis L.、英语:Cauliflower),又称菜花、椰菜花,十字花科芸薹属的物种,是一种常见的蔬菜,是甘蓝的变种。花椰菜的头部为白色或绿色花序,与
  • 肉碱肉碱 (carnitine),或音译卡尼丁,是一种类氨基酸,属于季铵阳离子复合物,可以透过生物合成方法从离胺酸及甲硫胺酸两种氨基酸合成产生。肉碱存在有两个立体异构:包括有生物活跃的L-
  • 奥伦施拉格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Adam Oehlenschläger)(1779年11月14日- 1850年1月20日)是丹麦诗人和剧作家。他是丹麦文学、浪漫主义代表之一。除了亚当·戈特洛布·奥伦施拉格,187
  • 袁宏道《雅集图》之袁宏道像,明·陈洪绶绘现藏于上海博物馆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号石公,明朝湖北省公安县人,知名文学家。与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人称“三袁”,世以为宏道是
  • 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基本症状是一些个人主观体验的症状,其可视作个人在精神病理之上拥有潜在问题的证据。基本症状一般用于评估容易病发心理或精神疾病的高危人士。虽然出现基本症状
  • 社会文化司社会文化司(葡文:Secretário para os Assuntos Sociais e Cultura)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负责制定社会文化范畴政策和监督与该范畴有关的政府部门的实体,其司长为澳门特别行政区
  • 新选组 (电影)《新选组》(しんせんぐみ),是1969年12月5日公开(1970年1月1日起全日本公映)的时代剧,与三船制片公司共同制作,纪念三船敏郎演出第100部作品。文久三年,因为“尊王攘夷”的政策呼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