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机指

✍ dations ◷ 2025-07-03 13:14:31 #扳机指
板机指(英语:Trigger finger)也称为扳机指,又称为狭窄性腱鞘炎(英语:Stenosing tenosynovitis),是一种会出现手指活动受限或卡住的疾患。疼痛可出现在手掌或手指关节。这个命名是由于受影响的手指在活动时会发出声音。最常见的发病位置是无名指或拇指。危险因子包括反复损伤、糖尿病、肾脏病、甲状腺疾病、发炎性疾病。其根本机转是因为腱鞘相对于屈肌肌腱太过狭窄,位置通常在A1滑车(英语:Annular ligaments of fingers)(A1 pulley,手指最前端的环形韧带)。尽管常会认为是狭窄性腱鞘炎,但是发炎反应通常不会持续出现。在排除其他可能病因后,通常是以症状来诊断这个疾病。治疗通常是先休息、使用手指副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类固醇局部注射,如果疗效不佳,可采用手术治疗。板机指是一个相对常见的疾病,女性比男性常见。50到60多岁是最常见的发病族群。最早是在1850年正式发表这个疾病。症状包括患处手指紧绷或卡住。随着疾病的进展,手掌或指关节可能会出现疼痛。发作在无名指或中指时,手掌与手指交界处常可以感觉到有一个结节(英语:Nodule (medicine))。目前尚不能确定板机指的病因,但已提出几种理论。此疾病称为狭窄性腱鞘炎,或特称为指腱鞘炎狭窄症(英语:Digital tenosynovitis stenosans),但是这可能是用词不当,因为发炎并不是主要特征。推测反复过度使用手指可导致该手指的腱鞘纤维化狭窄,但缺乏科学实证支持这个理论。板机指与手指过度使用之间的关系尚有争议,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有。尽管机转尚不清楚,但有证据显示腕隧道症候群术后出现拇指板机指的几率会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也可能出现板机指。诊断几乎完全仰赖病史和理学检查。患部可能一次不只一指,通常是食指、拇指、中指、无名指。深夜和早晨或是用手牢抓物体时,较容易发生手指卡住如扣扳机的姿势。副木、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可用于第一线保守治疗(英语:Conservative management) 。拇指板机指若能及早治疗,疗效会明显较佳 。拇指板机指手术治疗并发症可能包含指神经损伤、疤痕、压痛、关节挛缩(英语:Contracture)。与单独使用皮质类固醇注射相比,外科手术与皮质类固醇注射合并治疗时,症状改善的比率更高 。治疗包括在最明显的发炎或压痛部位注射甲基去氢皮质醇(英语:Methylprednisolone),通常会并用麻醉药(利多卡因),可采用直接注射或超音波导引注射,通常需要重复2或3次注射以缓解症状。卡住而无法复位的板机指通常与近端指间关节(英语:Interphalangeal joints of the hand)的屈曲挛缩有关,如此则不宜采用注射治疗。超过半数的病患接受腱鞘内皮质类固醇注射后数周至数月内可有效改善病况。如果皮质类固醇注射疗效不佳,可以改采相对简单的门诊手术来处理,通常只需局部麻醉,外科医师可切开会限制肌腱滑动的腱鞘。有研究显示最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试着先进行两次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视必要再以手术松开A1滑车。直接选择手术是最昂贵的方式,而且对于解决症状通常是不必要的。2009年考科蓝回顾研究皮质类固醇注射只找到两个伪随机对照试验,合并计算总成功率仅为37%。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6个月,或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可能需要手术松开滑车。主要方式为经皮微创手术或开放式手术。在某些医院倾向采用经皮微创手术,因为运动功能的恢复期较短、并发症较少、疼痛较少。手术的并发症包括:持续的板机指、弓状指、指神经损伤。以手术取代类固醇注射可能降低复发率,但是相关研究的证据品质不佳。板机指穿线减压术(英语:Thread trigger finger release)是一种超音波导引微创手术,使用一条手术线来切开A1滑车,这种方式没有手术切口。理论上,经皮针刺减压术有较大的风险造成神经损伤,因为手术过程不需要看到A1滑车。板机指的自然病程(英语:Natural history of disease)仍不确定。有证据显示糖尿病特发性板机指(英语:Idiopathic trigger finger)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板机指有所不同。成功的注射和手术后,扳机症状很少复发。虽然近端指间关节可能持续数月不易伸展,牵拉运动等复健治疗能有助于伸直手指。

相关

  • VIAF虚拟国际规范文档(英语: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VIAF)是一个国际性的规范文档。该项目联合了许多国家图书馆,由线上电脑图书馆中心(OCLC)负责运营。此项目最初是为连
  • 结核杆菌结核杆菌,即结核分枝杆菌(学名: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专性需氧微生物,1882年德国微生物学家罗伯·柯霍在柏林宣告它是结核病的病原体。他凭着此发现获得了1905年诺贝尔生
  • 产黄青霉菌产黄青霉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霉菌,特别是在食物或者室内环境中最为常见。是生产青霉素的重要工业菌种。1942年,由牛津大学的病理学家弗洛里及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在美
  • 次氯酸钠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化学式NaClO,是钠的次氯酸盐。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的次氯酸是漂白剂有的成分。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钠、氯化钠及水
  • 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P. aeruginosa 组绿叶假单胞菌 P. chlororaphis 组荧光假单胞菌 P. fluorescens 组穿孔素假单胞菌 P. pertucinogena组恋臭假单胞菌 P. putida组施氏假单胞菌 P. st
  • 免疫球蛋白抗体(antibody),又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简称Ig),是一种主要由浆细胞分泌,被免疫系统用来鉴别与中和外来物质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大型Y形蛋白质,仅被发现存在于脊椎动物的
  • 专性细胞内寄生物细胞内寄生物(英语:Intracellular parasite)是指一类寄生于宿主细胞中生长、繁殖的生物,可分为兼性(Facultative)和专性(Obligate)寄生物。部分细胞内寄生物会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
  • 页面构成原理页面构造原理是书籍设计中用来描述页面比例, 书籍中空白和文字区域的构成的一套原则.在20世纪中末期 扬·奇肖尔德 在前人 J. A. van de Graaf, Raúl M. Rosarivo, Hans Ka
  • 塔斯基吉梅毒试验塔斯基吉梅毒实验是美国公共卫生局性病部门在1932年至1972年间于阿拉巴马州与塔斯基吉大学(当地历史悠久之黑人大学)合作,对近399名非洲裔男性梅毒患者及201名健康非洲裔男性所
  • 性代理人性代理人(英语:sexual surrogate),有时称作替身性伴侣,是性治疗团队的一员,指导治疗师并进行代理。 有些夫妇一同参加性代理环节,而有些人(单身或夫妇之一)会独自参加性代理。 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