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石墨层间化合物
✍ dations ◷ 2025-04-25 02:58:49 #石墨层间化合物
石墨层间化合物(Graphite intercalation compound,缩写GIC)又称石墨插层化合物、石墨插层复合物,是由带正电或负电的离子插入被氧化或还原的石墨层间后形成的具有二维层状结构的化合物,通式为MCx·δS。式中M表示插入石墨层间的带电荷离子、S为可能存在的与离子共插层的电中性溶剂分子。表征石墨层间化合物的结构,主要是指表征其层堆叠方向(c轴方向)的参数。其基本结构是由n层石墨烯与一层插层物交替堆叠,称为n阶石墨层间化合物(stage-n GIC,n一般为正整数),其中1阶为可能形成的最低阶产物。与其他所有二维层状物质不同,石墨在插层或脱插层过程中可以连续相变并形成n≥2动力学或热力学稳定的插层化合物,这一特殊现象被称做成阶(staging)。导致成阶现象的原因是石墨烯特有的高度柔性,对应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Daumas-Hérold模型。所有碱金属及部分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可以通过固相反应与石墨形成二元1阶插层化合物,如钾、铷、铯的金属通常为MC8,对于金属如锂、锶、钙、钡、铕、镱,则通式常为XC6。以钙为例,CaC6可由石墨与锂钙合金在350 °C加热10天制备。层间距由石墨的3.35 Å扩大到4.52 Å,碳碳键长也从石墨的1.42 Å扩大到1.444 Å。在超导石墨层间化合物中,CaC6的临界转变温度最高,达到11.5K。加压后转变温度还可进一步提高(15.1 K在8 GPa时)。LiC6因锂离子较小半径是已知体积膨胀率最小的1阶GIC之一,被广泛应用为商用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充电过程中锂离子由电解液嵌入负极,放电时脱嵌,从石墨生成LiC6的理论容量为372mAh/g。KC8是已知最强的还原剂之一。一般在惰性气体氛围的保护下以熔融态的金属钾还原石墨粉制得,或是在真空双泡管中以加热扩散的金属钾蒸气还原石墨粉制得,还可以通过电化学法在含钾离子的电解液中还原石墨电极制备。钾离子进入石墨层间,颜色由黑色逐渐变蓝,最终变为金色的KC8。从结构上来说,相邻钾离子的距离是碳骨架六边形距离的两倍。碳与钾之间形成了离子键,使得此化合物为良导体。 KC8也是超导体,其超导转变温度为0.14K。
相关
- 色素色素(英语:pigment),有时称颜料,是能使物体染上颜色的物质。色素之所以会显示出颜色,在于它们能够反射或吸收某些波长的可见光的颜色。白光在光学频谱大约是混合了从375纳米到780
- 海胆海胆是棘皮动物门分类下的一个纲,其正式学名是海胆纲(Echinoidea),意思是“像豪猪般的动物”),又名“海刺猬”。海胆生活在海洋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从潮间带至数千米的深海
- 光学摄影摄影(英语:photography)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静态图片摄影,静态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而摄影机(摄像放像机)则可以
- 共享经济共享经济(Sharing economy),有别于租赁经济,是一种共用人力与资源的社会运作方式。它包括不同个人与组织对商品和服务的创造、生产、分配、交易和消费的共享。常见的形式有汽车
- 电中微子电中微子(Electron neutrino),为三种中微子的一种。因为它总伴随着电子,所以称为电中微子。沃尔夫冈·泡利在1930年预言到它的存在,1956年克莱德·科温、弗雷德里克·莱因斯等人
- 集块岩集块岩(英语:Agglomerate)是火山运动所产生的火成岩,通常为大型的火山物质的混合岩块,多见于火山活动的中心区域。它被定义为至少含75%的火山弹(Bomb)的岩石,通常为粗粒的混合质熔
- 铅烷铅烷(英语:Plumbane,分子式:PbH4),又名四氢化铅,是铅的氢化物。 它在热力学上十分不稳定,极容易失去氢原子,这导致了人们尚未能够充分深入地研究它的性质。 铅烷的衍生物有四氟化铅(Pb
- 强尼·艾萨克森约翰·哈迪·“约翰尼”·伊萨克松(英语:John Hardy "Johnny" Isakson;1944年12月28日-),是一位美国共和党政治人物,现任乔治亚州美国参议院议员、前乔治亚州美国众议院议员及前乔
- ρ因子ρ因子(ρ factor)是指在细胞遗传学当中,是一种参与转录终止的原核蛋白。ρ因子与转录终止子暂停位点结合,后者是缺乏明显二级结构的富含C/贫含G的序列的开放阅读框后的单链RNA(
- 驻台代表处马尼拉经济文化办事处(Manila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 Philippin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aiwan,缩写为MECO),俗称菲律宾驻台代表处。为菲律宾驻台湾半官方组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