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蓬莱米
✍ dations ◷ 2025-04-25 07:52:05 #蓬莱米
蓬莱米,是一种在台湾广为食用的稻米品种的概称,依时代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定义。现今概称的蓬莱米,为粳米和籼米的混种,初始的蓬莱米品种,系由日本稻作专家矶永吉与末永仁改良成功。
1921年,于台北草山(今阳明山)上的竹子湖栽种成功,后逐步推广。1926年(大正15年)4月24日,由伊泽多喜男总督在台湾铁道饭店召开的日本米榖大会中正式公布命名为“蓬莱米”,以有别于台湾本土品种的“在来米”(另外几个候选名称包括“新台米”、“新高米”),蓬莱米遂逐渐成为这种新品种稻米的概称,包括日后广为种植的“台中六十五号”等品种。台湾种植稻米,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后随中国移民大量迁徙前来,带来籼稻品种的稻种,而成为籼稻农业区域的一环;此种稻米在日治时期被称为在来米〈即原有的本地籼米〉。在台湾的环境中,可一年两收,甚至少部分地域内并可有三熟,长期以来成为销往中国地区的重要粮食及经济作物。但在日治时期,台湾在来米的口感并不合习惯粳米的日本人之口味,台湾总督府农业试验所因此引进日本本土品种粳米,经过多次试验改良研究后,矶永吉技士于1922年培植出成功的新品种。1926年,由伊泽多喜男总督在台北铁道饭店召开的日本米榖大会中正式命名为“蓬莱米”,而矶永吉也被尊称为“蓬莱米之父”,蓬莱米的口味也广为台湾人接受。蓬莱米的外观,比在来米短而粗,呈椭圆形,米粒较大、黏性强,能适应高温,肥料反应性高,故在多肥的配合下,产量可比在来米高。但也因如此,蓬莱米的栽种也必须使用大量的肥料。蓬莱米也是台湾外销米种中口碑甚好的一种,曾大量输往日本本土。在台湾,也广被用来酿酒,如米酒就是使用蓬莱米所酿成的。
相关
- 肥大肥大(英语:Hypertrophy)是由于细胞个体的增大,导致的器官或者组织体积变大的情况。肥大和增生(英语:hyperplasia)不同,增生指的是细胞本身大小不变,但是数量增多的现象。虽然肥大、增
- 沸点沸点是指物质沸腾时的温度,更严格的定义是液体成为气体的温度。液体在未达到沸点温度时也会通过挥发变成气体。然而,挥发是一种液体表面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有液体表面的分子才会
- 伦巴底伦巴底可以指:
- 分析力学分析力学是理论力学的一个分支,是对经典力学的高度数学化的表达。可以认为1788年拉格朗日发表的奠基之作《分析力学(Mécanique analytique)》是此分支的开始。经典力学最初的
- 三硝基苯胺2,4,6-三硝基苯胺(2,4,6-Trinitroaniline, TNA),化学式C6H4N4O6,因其含有三个硝基,是一种爆炸性的强氧化剂。因纯度或溶液浓度的差异,呈黄色至红色。三硝基苯胺的应用包括迫击炮
- 威氏钝塘鳢红纹钝塘鳢(学名:Amblyeleotris wheeleri),为辐鳍鱼纲鰕虎鱼目鰕虎鱼科钝塘鳢属的其中一种。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东非、南非、毛里求斯、留尼汪、马尔代夫、台湾、日本、
- 佛洛依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德语:Sigmund Freud,出生名:Sigismund Schlomo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犹太人。生于奥地利弗莱堡(今属捷克),后
- 景美集应庙景美集应庙,又称双忠庙、尪公庙等。主祀保仪尊王(即尪公),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景美街37号,现是景美区高姓居民的信仰中心,三级古迹,分香自福建安溪大坪集应庙。主祀双忠,即唐朝安史
- 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出自《伤寒杂病论》。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发汗过多,虚其心阳,水汽凌心则心悸欲按。以桂枝补心阳、炙甘草补中。
- 山地战山地战,是指在高山或类似复杂地形下进行的作战。山地战是最危险的作战形式之一,战斗人员既要和敌军交战,同时也要对抗极端的天候和危险的地形。高山在任何时候都是危险的,山体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