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大公国

✍ dations ◷ 2025-04-25 11:59:35 #奥地利大公国

奥地利大公国(德文:Erzherzogtum Österreich),是神圣罗马帝国主要的诸侯国之一,七百年来,奥地利从一个藩侯国(Markgraftum)晋身为帝国的中心,为哈布斯堡王朝之权力核心,也是奥地利帝国的前身。

以维也纳为中心,大公国涵盖了整个维也纳盆地。其范围相当于今日奥地利的下奥地利邦,已及几乎全部的上奥地利邦。位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东南方,和匈牙利王国以莱塔河为界。与施蒂利亚公国之间隔着赛梅林山口,和北方的波希米亚王国以波希米亚森林和塔亚河为界。西边和巴伐利亚公国接壤,在边界处的因菲尔特原为巴伐利亚公爵所有,直到1779年奥地利和巴伐利亚的《特申条约》将之以及萨尔茨堡总主教区割让给奥地利大公国。

1251年到1276年在位的奥地利公爵普热米斯尔·奥托卡二世,将恩斯河以西的部分领土划入奥地利的版图,在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公国于976年建立起,这些土地一直属于巴伐利亚公国。这部分领土成为上奥地利,后来的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也没有改变这份划分规则。

1156年奥地利脱离巴伐利亚,成立为独立的帝国领地。随后的1192年,巴奔堡王朝的奥地利公爵亦获得了邻近的施蒂利亚公国。1246年巴奔堡王朝绝嗣,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随后占领奥地利并自称奥地利公爵。后来1278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鲁道夫一世于杜恩克鲁特战役(英语:Battle on the Marchfeld)中击败奥托卡二世夺取了奥地利,鲁道夫一世并封儿子阿尔布雷希特一世为新任奥地利公爵。[1]

1358/59年,公爵鲁道夫四世通过伪造《大特权》,声称奥地利公国已获提升为奥地利大公国,以作为对卢森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颁布1356年金玺诏书的回应。鲁道夫四世的目标是希望获得与帝国的七位选帝侯相当的地位,他们是传统帝国“主要”职位的持有人(参见大宫相(英语:Archchancellor));然而,他的尝试失败了,因为皇帝查理四世拒绝承认《大特权》的合法性。到1379年所签订的纽堡条约(英语:Treaty of Neuberg),他的继承人瓜分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土地,从此以后奥地利公国一直处于哈布斯堡阿尔布雷希特支系(英语:Albertinian line)的统治之下。[2][3]

在1453年的主显节,皇帝腓特烈三世终于确认了奥地利的大公国身份,他当时正代替同支系的堂侄奥地利公爵拉斯洛五世担任奥地利摄政。之后奥地利大公头衔被转移至所有后来的哈布斯堡皇帝和统治者,以及王朝内其他非统治者的亲王贵族。但是由始至终奥地利大公的身份并没有令其在皇帝选举中获得任何投票权。

1477年腓特烈透过安排他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一世与勃艮第继承人勃艮第的玛丽之间的婚姻,进一步推动了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的崛起。在马克西米利安的儿子美男子腓力于1496年与疯女胡安娜结婚之后,腓力的儿子查理五世将可以继承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王冠,建立一个“日不落帝国”。[3]

尽管如此,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一世在1521年的沃尔姆斯议会中根据财产分配成为奥地利大公,以及获得了内奥地利(英语:Inner Austria)领地包括施蒂利亚、卡林西亚、卡尼奥拉及戈里齐亚,替查理五世管理奥地利。通过与波希米亚与匈牙利的安娜公主结婚,斐迪南于1526年亦继承了这两个王国。此外,从1531年起斐迪南亦当选成为罗马人民的国王,他成为哈布斯堡王朝奥地利分支的祖先(从1745年开始为哈布斯堡-洛林王朝),自此之后奥地利大公和波西米亚国王作为神圣罗马皇帝的其中两个主要头衔,直到1806年帝国解体。[4]

1804年,神罗皇帝,也是哈布斯堡君主国领地的统治者弗朗茨二世,将他在帝国内的领地和另外他拥有的匈牙利王国一同提升合组为奥地利帝国,以回应拿破仑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两年后,弗朗茨二世正式被迫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继续作为帝国的组成部分(王室领地)存在,尽管出于行政目的大公国被分为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匈牙利仍然享有之前获承认,是帝国内“独立的部分”(Regnum Independens)的地位。奥地利大公的头衔继续被皇室成员所使用,1918年随着奥匈帝国的解体,以及新的德意志奥地利的成立,奥地利大公国正式覆灭。原奥地利大公国领地在新的共和国内被分为上奥地利和下奥地利两个州。[3]

相关

  • 平原平原(英语:plain)是海拔较低的平坦的广大地区,海拔多在0—500米,一般都在沿海地区。海拔0—200米的叫低平原,201—500米的叫高平原。冲积平原、海蚀平原、冰碛平原、冰蚀平原、堆
  • 罗杰瑞罗杰瑞(Jerry Lee Norman,1936年7月16日-2012年7月7日),美国汉学家。早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赵元任、Yakov Malkiel和Murray Emeneau。1965年和Leo Chen合写《福州方言引论
  • 纹章纹章(英语:coat of arms)又称盾形纹章、袍徽,是一种特有的纹章设计,通常出现在纹章盾(英语:Escutcheon (heraldry))、外套或战袍上。中世纪的骑士使用它来辨认其身份。盾徽是由一个
  • 安明哲安明哲(韩语:안명철,1969年-),前北朝鲜集中营警卫,后来南逃到韩国,现为人权活跃份子。安明哲出生于北朝鲜咸镜南道,由于其家族背景纯正的关系,安氏家族被平壤政府定为“核心阶级”,其父
  • 瓦莱丽雅·布鲁尼-特德斯奇瓦莱丽雅·布鲁尼·特德斯奇(意大利语:Valeria Bruni Tedeschi,1964年11月16日-),生于意大利都灵,意大利女演员,萨科齐夫人卡拉·布鲁尼同母异父的姐姐。
  • 1953年航天活动列表本条目列出1953年世界各国及组织进行的航天活动。
  • 最长隧道列表最长隧道列表中所包含的隧道类型包括:公路、铁路、地铁、输水、灌溉、水力发电、输电、矿石输送、粒子加速器等。本列表仅列出长度超过12公里的隧道。
  • 嬷媞媞嬷媞媞(阿美语:Matenten dongi/Matiti dungi),亦可称做玛缇婷(Matitih dungi、Matiting dungi),是台湾阿美族神话中的形塑女神,主要出现于“泥土创生”的始祖神话当中:62。嬷媞媞的词意可能为‘肉(Titi)’,是位形体塑造的神祇:01-07-18。在南势阿美的神话当中,更与卡库姆珊(Kakumusan)一同做为比卢加劳(Billugalau)的下属,并用泥土创造了第一个女人艾拉莉薇希(Alaliwihi)。在邹族神话当中,也有着妮芙努(Uimunu)以泥
  • 致死的疾病《致死的疾病》(丹麦语:Sygdommen til Døden;英文:The sickness unto death),是丹麦思想家、哲学家、神学家克尔凯郭尔用假名安提-克里马库斯(Anti-Climacus)发表的思想著作,于一八四九年七月三十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出版。书中所说的“致死的疾病”喻指绝望,这本书系统的讨论了自我、实现自我和绝望、信仰之间的关系。这本书不仅对唤醒人的自我意识,启发人认识自我、成为自我有着重要意义,也对后世的存在主义思想有着深远影响。《致死的疾病》这一书名来自《圣经》约翰福音第十一
  • 赛骆驼赛骆驼,是一项源自古老的传统运动,起源于中东地区,特别是阿拉伯半岛。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活动,展示了人类与动物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和传统生活方式。本文将深入探讨赛骆驼的历史、规则、文化意义以及现代发展。赛骆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东地区,尤其是阿拉伯半岛。在当地的沙漠环境中,骆驼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伙伴,它们不仅用于交通运输和负重,还被视为贵重的财产。为了展示骆驼的速度和耐力,人们开始组织赛骆驼比赛,这成为了一种受人们欢迎的娱乐活动。赛骆驼的规则通常由比赛主办方确定,但基本原则大致相同。在比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