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皮轮胎杀手》(英语:)是一部2010年英语法国独立讽刺恐怖片,由昆汀·杜皮约自编自导,史蒂芬·史宾尼拉(英语:Stephen Spinella)、罗克珊·梅斯基达、杰克·普拉尼克(英语:Jack Plotnick)、海莉·雷姆(英语:Haley Ramm)、温·赫斯(英语:Wings Hauser)和伊森·柯恩(英语:Ethan Cohn)主演。故事描述一个具有生命的轮胎开始利用念力在加利福尼亚沙漠(英语:Deserts of California)附近的小镇大开杀戒。
该片于2010年5月15日在第63届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英语:International Critics' Week)上举行全球首映,并于2010年11月10日在法国上映。
一群人聚集在南加州莫哈韦沙漠中一起观看“电影”。一位名为查德的警长指出,电影中的许多片刻都是“没有理由”的发生,就像生活中充满着“没有理由”,而这部片便是对“没有理由”的敬意。然后,一名会计师将双筒望远镜交给这群“观众”后骑着自行车离去。观众们便开始利用望远镜注视远方,等待“电影”的开始。在整部片中,这群人是为了对目前为止发生的事情做出反应而存在。
在1990年代后期,在莫哈韦沙漠中的某处,一个名为罗伯的轮胎突然活了过来。首先,它学习如何直立,然后滚动。他在途中碰到一支塑胶水瓶,犹豫后将其碾碎,又碰到了一只蝎子并碾碎了它;最后当它碰到了一支玻璃啤酒瓶时发现无法将其碾碎,直到它发现自己能够利用念力摧毁瓶子。之后,它又对锡罐和兔子上测试新发现的力量——炸裂。
罗伯看见了一个名为希拉的女人开车经过,并试图在她身上运用自己的力量。但它只能成功使她的汽车无法发动;当罗伯企图接近希拉时,被后方一辆卡车撞开而失败。希拉的汽车得以发动后继续行驶。罗伯炸裂了一只乌鸦后,找到了那名驾驶卡车的人并用同样的能力炸掉了对方的头。罗伯到附近的一家汽车旅馆并找到了正在淋浴的希拉。当罗伯住进她旁边的房间后,汽车旅馆的女佣进来发现有个轮胎正在淋浴后将其扔出房间,罗伯重新进入房间并炸毁了女佣的头。这使查德插手介入这起谋杀案。
对于电影观众来说,已过了两天,其中大多数人都快饿死。会计师叫醒他们,并给他们一只烤火鸡吃。此后不久,他们开始遭受剧烈的腹痛。回到正剧,查德正在询问旅馆的主人,但毒药(即火鸡)已发作,使观众全数死去,这让他试图要其他角色回家,电影现在可以结束。但会计师告诉查德,其中一个观众是坐轮椅的人,他没有吃过中毒的食物,所以电影还没有结束。尴尬的是,查德必须继续剧情并再次向旅馆主人审讯;查德在目击罗伯杀死了旅馆主人后,带领着警察同仁开始进行“轮胎狩猎”。同时,会计师试图用更多的食物毒害那名坐轮椅的观众,但会计师却自己把食物吃掉而死去。
罗伯遇到一群人在焚烧一大堆轮胎,然后电影跳到了三天后,显示出罗伯陆续杀死了许多人类。警察们发现它在屋子里观看赛车节目后,查德将炸药绑在一个女假人(形似让罗伯感兴趣的希拉)上并找来了希拉与罗伯对话,以企图利用罗伯的炸裂能力来触发炸药,从而炸死自己。但罗伯炸毁假人的头部时,炸药却没有爆炸。坐轮椅的人前来嘲笑查德的失败计划,这让被激怒的查德决定用一把霰弹枪直接了结罗伯,以结束电影。坐轮椅的人手持罗伯的遗体,并继续批评他的行为已构成了“反高潮”。
但罗伯并未死去,而是以一辆三轮车的样貌重生,促使坐轮椅的人向查德抗议这部电影还没有结束。坐轮椅的人还对罗伯表示他是观众,所以不能被杀。罗伯无视并杀死了对方。罗伯开始沿着公路前进,且所经过之处的轮胎都被赋予了生命并跟随着罗伯;招募了一批轮胎的罗伯最终驶向好莱坞,电影就此结束。
在片尾,开场片段的再次上演,但是这次是从不同的角度拍摄,这表明查德没有在和任何人说话。
导演昆汀·杜皮约的首部长片《牛排(法语:Steak (film))》(2007年)在商业上获得了失败后,杜皮约开始构思《橡皮轮胎杀手》,预算达80万美元。其剧本花了三周的时间完成。在写了差不多20页的轮胎故事后,杜皮约开始感到厌倦,这使他为剧本增加了其他的怪异元素,如恐怖氛围和角色间的尴尬处境,这部分受到了自己过去经历的影响——他的《牛排》在法国戏院放映时,他曾偷偷地溜进放映厅中,却发现厅内空无一人,这使他感到恐怖。片中包含着一些愚蠢、有趣和荒谬的事物,但为了不让电影显得可笑,杜皮约还为主角轮胎增添了情感及思想方面,如轮胎照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形状并想起自己的短暂生命。杜皮约运用摄影、音乐和一些手法让观众了解轮胎的思考过程,他表示这方面受到了《瓦力》(2008年)的影响。
轮胎罗伯(Robert the Tire)的轮胎是以遥控的方式呈现,而未使用CGI,但光是要让轮胎滚动就是个难题;杜皮约表示,由于轮胎有着明显的“空洞”,使得他们很难将遥控装置藏在里面,且虽然一共有三个轮胎能使用,但拍摄时只有一个轮胎在工作。除了遥控外,剧组还利用推车和钢丝等道具来让轮胎在某些场景以手工操作的方式活动。对此,杜皮约会使用一台轻巧型数位摄影机来为拍摄找到合适的角度(如从高处至能看见胎面的近距离)。CGI效果用于头部爆炸镜头;在拍摄期间,杜皮约曾使用了爆破装置来尝试让假头爆炸,但成效不佳,这使他们额外利用CGI添加了一些鲜血和肉块,以让效果看起来更具说服力。
虽然该片与《牛排》一样带有黑色喜剧并侧重于非凡生活的元素,但杜皮约不喜欢电影仅仅意味着有趣,也不喜欢电影仅仅意味着悲剧,所以他之后拍摄的电影不会再和《橡皮轮胎杀手》有相似之处。关于片头中提及的“没有理由”思维,杜皮约表示:“好吧,我只想拍摄一部关于轮胎的电影,而我不想解释它为什么成真。”而非像主流电影一样会解释“如何将物体变成生命”,所以避免会让人感到困惑,才会在电影开头介绍了此概念。此外,《橡皮轮胎杀手》还被影评人拿来与大卫·林奇的电影和约翰·卡本特的《克丽丝汀魅力》(1983年)作比较。
《橡皮轮胎杀手》被外界认为是在嘲讽好莱坞及业内外的相关人士(如电影人、观众和影评人等)。片中的另一主要视角来自于一群观众在沙漠中正在观看这部电影(戏中戏),但他们最后被毒死;杜皮约表示:“显然,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关于毒药的解释,”“就像,‘哦对,好莱坞正在毒害观众。’随便你想什么,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对这些角色感到厌倦:‘好吧,去*他们的,让他们中毒吧。’”电影结尾是三轮车带领着一批轮胎迈向好莱坞,以呈现出各种悬念。虽然该片不会再推出续集且杜皮约表示以后还会再拍恐怖片,但这结局仅是在嘲讽老套的好莱坞式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