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 dations ◷ 2025-09-05 10:22:29 #肾脏学,儿科,离子通道病,罕见疾病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pseudohypoaldosteronism,PHA),是一种症状类似醛固酮减少症的病症,系肇因于机体对醛固酮无法作出反应,负反馈调节抑制机制缺陷,导致醛固酮含量异常。

1958年,Cheek和Perry首次描述了此种综合征。后来,儿科内分泌学家Aaron Hanukoglu称,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有两种形态,遗传模式不同:一种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肾形态,主要表现为盐分自肾流失;另一种则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多系统形态,表现为盐分自肾、肺、汗和唾液腺流失。此二种统称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

醛固酮反应异常的遗传缺陷至少有以下两种可能:1.与醛固酮结合的盐皮质激素受体突变,或2.醛固酮所调节的基因突变。对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患者进行的分析排除了第一种可能性。后来,人们发现Ⅰ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是由基因SCNN1A、SCNN1B和SCNN1G突变导致的,这三个基因分别编码上皮钠通道亚基α、β和γ。

PHA2,即Ⅱ型假性醛固酮减少症,又名家族性高钾血症或戈登综合征,由Gordon于1986年首次描述,病因为潜在遗传缺陷导致肾脏远端小管氯化钠重吸收增加,进而导致体积膨胀、高血压、肾素水平降低。与Ⅰ型存在醛固酮抗性不同,Ⅱ型体积膨胀导致醛固酮水平降低。临床特征为高血压、高血钾、代谢性酸中毒(英语:metabolic acidosis),但肾功能正常。

Ⅰ型严重患者治疗需要较多氯化钠。相反,Ⅱ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并使用噻嗪利尿剂阻断氯化钠重吸收,使血压、血钾水平恢复正常。

医学导航:泌尿系统

解剖/生理/发育/细胞

病理/酸碱/先天/肿瘤、症状/齐名、尿液

手术/注射、药物(G4B)、血检、尿检

大鼠肉瘤相关GTP结合基因: (进行性神经性腓骨肌萎缩症) · (卡彭特综合征) · (格里斯塞利综合征2型)

RHO族基因: (中性粒细胞免疫缺陷综合症)

相关

  • 硫胺Thiamin硫胺(英语:Thiamine),又称维生素B1、维他命B1,命名为“thio-vitamine”(含硫维生素)。分子式C12H17N4OS+。它是人体必需的13种维生素之一,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属于维生素B族,它
  • 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英语:exclusive economic zone,缩写为EEZ),又称经济海域,是指国际海洋法中为解决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因海域争端而提出的一个区域概念。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
  • 尸毒尸胺 (cadaverine),又称1,5-戊二胺(1,5-pentanediamine)、1,5-二氨基戊烷(pentamethylenediamine)、五亚甲基二胺或尸毒素,分子式为NH2(CH2)5NH2,是一种在动物身体组织腐烂时由蛋白
  • 筑摩书房筑摩书房(日语:筑摩書房/ちくましょぼう Chikuma shobō)是日本的一家大型出版社,创始人是古田晁。其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台东区蔵前二丁目5番3号,建立时间是1940年(昭和15年)6月18
  • 醋酸铀酰乙酸铀酰(UO2(CH3COO)2·2H2O)是铀的乙酸盐,是由黄绿色斜方晶体组成的黄绿色结晶固体,带有轻微的醋酸气味。乙酸铀酰有轻微的放射性,其放射性的精确数值取决于所含铀的同位素。
  • 大戟大戟(学名:Euphorbia pekinensis),为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朝鲜、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广布全国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常生长在草丛、林缘、山坡、路旁、灌丛、
  • 比基尼环礁坐标:11°35′N 165°23′E / 11.583°N 165.383°E / 11.583; 165.383比基尼环礁(英语:Bikini Atoll,亦作Pikinni Atoll),/ˈbɪkᵻˌniː/或 /bᵻˈkiːni/; 马绍尔语: 'Pikinni
  • 武藏号战舰武藏(武蔵、むさ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日本帝国海军所建造的大和型战列舰二号舰。当时是以正字武藏作为舰名。在日本海军中为第3艘使用该名称的舰艇。此外,亦为日本海军最
  • 汤 恒汤恒(196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官,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哥斯达黎加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 2019年朝美首脑会谈朝美峰会或朝美首脑会晤为朝鲜和美国国家领导人在2018-2019年举行的共3次首脑会晤,分别为:2019年6月 (朝韩非军事区板门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