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目的论

✍ dations ◷ 2025-01-11 16:55:26 #翻译目的论

翻译目的论(德语:Skopostheorie),翻译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采取有目的性的准则,以达成译文的翻译策略。即,在翻译概要、翻译指导、翻译规则的指引下,帮助译者完成对目标文本的翻译。

翻译目的论这一概念最初见于语言学家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在 1978 年德国杂志 Lebende Sprachen 发表的 一文。

在美国翻译学者 James S. Holmes 翻译研究地图的影响下,到 20 世纪晚期,翻译目的论已经发展成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四种翻译方法的核心。翻译目的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Skopos (希腊语: σκοπός),是希腊语“目的”的意思。语言学家汉斯·维米尔(Hans Vermeer)创造的一个学术用语,用以指代“翻译的目的”。在 Paul Kussmaul 看来,翻译目的论“是一种以目的论为主的翻译方法。如何达成对目标文本的翻译,取决于目标读者的知识储量,价值标准,文化规范,以及对文本的期望值。当然,(目标读者的)周身环境以及文化氛围也会影响最终的译文。因此,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以上因素,以对原文内容进行适当的删改。”

根据维米尔(Hans Vermeer)所言,翻译的“目的”可能有三个:第一个,是对译者来说,即以翻译为职业来赚钱谋生; 第二,在特定情境下,如针对目标文本指导听众 / 观众的交流沟通,; 第三,用作翻译策略或者方法,例如在展示源语言的结构特征上。目的论中“目的”,对应其中第二种解释,该理论认为,源文本提供“目标受众所接受的文化信息”——这也是从建构主义角度上一种理解。

翻译作为有目的性——这可以帮助“翻译”更好地被执行——的人类行为,确定其规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 Reiß 和维米尔发展壮大翻译目的论的过程中,基于翻译目的论的三个主要规则(即:目的性原则(The Skopos rule),连贯性原则(The Coherence rule),忠实性原则(The Fidelity rule)),可归纳为六个要点,如下:

就第一条准则而言,在对任何文本的翻译活动中,对目标文本的翻译往往依赖于翻译活动的“目的”;第二条准则则强调了源文本和目标文本在各自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目的”关系及其重要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即译文生成与传播的过程中,译者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第三条准则提到,译文在其目标文化中的功能不一定与在其源文化中的功能相同,强调了翻译的不可逆性;第四与第五条强调了在“目的论”规则的约束下,翻译的成功与否——前者阐述了连贯性原则(The Coherence rule)下译文本身的连贯性与一致性,后者则强调了忠实性原则(The Fidelity rule)下译文与源文本的互文性。

在如上提及的六大要点中,涉及了翻译目的论三个基本规则:

三个规则是从属关系,第三条从属于第二条,而第二条又从属于第一条。

翻译活动中,“整体性”是其首要的原则,也可以理解为“以目的证明手段”(英文: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正如由维米尔定义,Nord 翻译的那样,目的性原则指出:

文本的产生都有其目的,且应当服务于该目的。在翻译 / 解释说明 / 对白 / 写作中,作为译者,我们应力求使第三方在进行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理解其意义。

上述理论以目标语言的社会文化为前提,以(目的论)之前的翻译理论来决定对源语言的处理方式——即,按部就班地翻译文本,而翻译目的论强调对文本自上至下的(从总体到具体的)处理方式——由目的(意义)推导文本。

连贯性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当考虑翻译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实际意义,考虑受众的实际需求。正如 Nord 所言,在连贯性原则的指导下,

翻译活动应当力求使受众能够理解文本所述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将自己置于目标文化的情景中,以期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

Nord 补充道:

只有当受众认为翻译文本的语境与其文化语境相近时,(源语言与目标语言的)交际互动(即,翻译活动)才算成功。

换言之,在此规则下,在翻译过程中,译文的受众,以及受众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都是影响译文产生的重要因素。这也确定了译者需要将源文本的信息准确地传递给目标群体。由此,根据文本内连贯性的要求,只有受众能够理解文本,且译文的交际情景与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相近时,翻译才会被认为是充分的。

第三条规则需要源文本和目标文本之间的连贯性——因为目标文本是根据源文本提供的信息产生的。 据此,译文的形式既取决于译者对原文的解释,也取决于译文的“目的”。 正如 Dan 所说的,第三条规则指出:

目标文本应该与相应的源文本存在着某种关系。

尽管这条规则与之前对等翻译理论中的“忠实(英:faithfulness)”方面非常相似,但有一个显着的差异将它们彼此区分开来——忠实性原则不同于“忠实”,后者是静态的,不变的;而前者的动态性质决定了翻译的形式和程度是随着译者对源文本的解释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虽然忠实性原则只要求最大程度的模仿——或者与之相反的,与来源(或此范围内的任何事物)的相关性最小或不相关(即,要求意义上的最大相关性),但“忠实”需要的是尽可能最大的等效性(即,对形式,内容的全面模仿)。

相关

  • 鸟是鸟纲(学名:Aves)动物的通称,是唯一存活至今的恐龙,现代所有鸟类在生物学上也被分类为鸟形恐龙(即鸟翼类)的一部分;鸟纲的全体成员均为两足、恒温、卵生、身披羽毛且色彩鲜艳各异
  • 葫芦科葫芦科(学名:Cucurbitaceae)是真双子叶植物葫芦目的一科,其中包括黄瓜、南瓜、丝瓜、西瓜等常见的蔬菜和瓜果。葫芦科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禾本科、豆
  • 桂太郎桂太郎(1848年1月4日-1913年10月10日),日本政治人物、长州藩出身(今山口县),曾任台湾总督,后来曾三度出任日本内阁总理大臣(1901年-1906年;1908年-1911年;1912年-1913年),明治维新元老之一。
  • 水生昆虫水生昆虫(英语:Aquatic insect)俗称“水虫”,目前全球已知的昆虫达100多万种,其中约30,000多种昆虫(分属13个目)的一个或多个生活史阶段在水中生活或与水体有关,它们统称为“水生昆
  • 楚平王楚平王(?-前516年),芈姓,熊氏,名弃疾,楚灭陈、蔡二国后,弃疾为陈公、蔡公,是楚灵王之弟,楚共王的幼子。后兵变推翻楚灵王、子干即位,登上王位后改名居。周景王四年(前541年)楚公子围杀其兄
  • 斯普鲁斯丘斯普鲁斯丘(英语:Spruce Knob)海拔4,863英尺(1,482米),是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最高点,也是斯普鲁斯山(英语:Spruce Mountain (West Virginia))的顶峰、阿勒格尼山脉的最高点。
  • 余虹余虹(1957年2月-2007年12月5日),中国四川人,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文艺学学科带头人,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
  • 水上救生水上救生,是一种包含游泳及救生技巧的竞技运动,为世界运动会竞赛运动种类之一。依水域之不同,分为静水竞赛和海水竞赛两大类,各有其不同的比赛项目,但皆以速度取胜。静水竞赛包括
  • 汪元方汪元方(?-1867年),字友陈,号啸庵,安徽歙县人,晚清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奉天府府丞、鸿胪寺卿、太仆寺卿、通政使、左副都御史、礼部右侍郎、
  • 霍斯特·赫鲁贝施霍斯特·赫鲁贝施(德语:Horst Hrubesch,1951年4月17日-)是一名德国足球教练及前足球运动员,目前执教德国18岁以下国家足球队。在球员生涯中,赫鲁贝施自1975年起作为一名中锋先后效力于红白埃森、汉堡和多特蒙德,共参加过224场德甲比赛,并射入136球。其中随汉堡曾分别获得1979年、1982年和1983年的德国足球冠军以及1983年的欧洲冠军杯冠军。代表国家队上阵期间,他也获得过1980年的欧洲杯冠军和1982年的世界杯亚军。他主打的位置是中锋,尤其精于头球,其优异的体格和不断以体格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