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阻率
✍ dations ◷ 2025-11-08 07:04:32 #电阻率
电阻率(英语:Resistivity),又称电阻系数、导电率(非电导率),是描述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长度、单位截面的某种物质的电阻,数值上等于长度为一米,横截面为一平方米的该种物质的电阻大小。电阻率的倒数为电导率。电阻率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无关,是导体材料本身的电学性质,由导体的材料决定,且与温度有关。电阻率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Ω·m,读作欧姆米,简称欧米。常用单位为“欧姆·厘米”。电阻率较低的物质称为导体,常见导体主要为金属,而自然界中导电性最佳的是银。其他不易导电的物质如玻璃、橡胶等,电阻率较高,一般称为绝缘体。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则称半导体。电阻率的科学符号为 ρ 。对于一般物体,电阻
R
{displaystyle R}
,电阻率
ρ
{displaystyle rho }
、长度
l
{displaystyle l}
与截面积
A
{displaystyle A}
之间的关系如下:R
=
ρ
l
A
{displaystyle R=rho {frac {l}{A}}}在上式中,这个方程被称为电阻定律。电阻率一般会随温度变化而变化。在温度变化不大时,电阻率
ρ
{displaystyle rho }
与温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ρ
t
=
ρ
0
(
1
+
α
t
)
{displaystyle rho _{t}=rho _{0}(1+alpha t)}其中
ρ
0
{displaystyle rho _{0}}
是该材料在0摄氏度时的电阻率,
ρ
t
{displaystyle rho _{t}}
是
t
{displaystyle t}
摄氏度时的电阻率,
α
{displaystyle alpha }
是电阻率的温度系数。
α
{displaystyle alpha }
在温度变化不大的范围内可以认为是常量。多数金属常温下的电阻率温度系数
α
{displaystyle alpha }
约为0.004。然而,有的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电解液。
相关
- 帕斯卡的赌注帕斯卡的赌注(英语:Pascal's Wager)是基督教辨惑学的哲学一部分,由17世纪的法国哲学家布莱兹·帕斯卡提出。帕斯卡假定所有人类对上帝存在或不存在下注。由于上帝可能确实存在,并
- 乙酰氨酚7.21 g/kg (0 °C) 8.21 g/kg (5 °C) 9.44 g/kg (10 °C) 10.97 g/kg (15 °C) 12.78 g/kg (20 °C) ~14 mg/mL (20 °C)对乙酰氨基酚(英语:Acetaminophen),又称
- 美国人美国人,是世界上对于与美国有关的人士的指称,通常是指美国公民、美国国民,或者祖先、直系尊亲属是美国公民或国民的其他地区人士。依据美国公民出生地原则,一般来说,出生于美国各
- 乳品奶制品,奶类制品的简称,亦称乳制品、乳类食品或奶食品,以奶为基本原料加工而成的食品。除各种直接使用奶制成的饮料外还包括通过发酵获得的食品(奶酪和奶油)以及对奶进行干燥或者
- 单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Monocotyledons,简称monocots),旧名单子叶植物纲(Monocotyledoneae)或百合纲(Liliopsida),单子叶植物有约59,300个物种。当中最大的科是兰科,有超过20,000个物种。单子叶植
- 路易·德博纳尔德波纳德 (法语:Louis Gabriel Ambroise de Bonald,1754年10月2日-1840年11月23日),法国的反革命哲学家和政治家。在那革命的时代中,他和好友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同为传统主义者,
- 禅那禅那(梵语:ध्यान,dhyāna,巴利语:झान,jhāna),又译为驮那演那,佛教术语,意译为思惟修或静虑,在佛教经论中,专指四种色界定。修行进入四种禅那的方法,为奢摩他与毘钵舍那即止观。
- 德国电信德国电信股份公司(德语:Deutsche Telekom AG,FWB: DTE),是一家由国有德国联邦邮政私有化后的电信部门分离出来的股份公司(AG)。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直接持有31%的股份,另外通过德国重
- Nasub2/subTeOsub3/sub亚碲酸钠,化学式Na2TeO3,是一种无机碲化合物。 它是水溶性白色固体,具有弱还原性。亚碲酸钠是提取元素碲的中间体;它是从阳极泥中获得的产物,是碲的前体。碲的主要来源是铜阳极泥
- 随体在细胞分裂中期,除了着丝粒,一些染色体中还可以观察到一或多个次缢痕。次缢痕总是保持位置不变,因此可以用来识别特定染色体的标志物。一个随体染色体或卫星染色体通过次缢痕具
